“芒种在尾,热死老牛;芒种在中,三伏穿袄”,今年芒种在哪?

小水在乡村 2024-05-30 02:28:42

导语:“芒种在尾,热死老牛;芒种在中,三伏穿袄”,今年芒种在哪?

“芒种打火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时间过得真快,6月5日我们将来芒种节气,“芒种”表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谷快种”,因此芒种又称为“忙种”,夏收作物收获后我们要及时播种秋作物,如果种植过晚,那么秋收作物就容易因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因此芒种后我们要抢时移栽、抢时播种,芒种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芒种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即将到来,每年我国梅雨持续的时间大概在6月上旬至7月中旬,时间将近一个月左右,由于梅雨天气空气很潮湿,家里的器物容易出现发霉的现象,因此梅雨又称为“霉雨”。老话说“芒种后逢丙入梅,小暑后逢未出梅”,意思就是说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是入梅的时间,而小暑后的第一个“未日”是出梅的时间。

今年6月5日芒种,当天为“庚子日”,芒种后的第一个丙日在6月11日,为“丙午日”,而今年小暑在7月6日,小暑当天恰逢“辛未日”,因此今年6月11日是“入梅”的日子,7月6日是“出梅”的日子。

老话说“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进入芒种节气温显著升高,但是芒种时节冷暖空气交汇,雨后会明显的冷凉,因此芒种后在端午未到来前,我们也要注意保暖,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合理增减衣服。

我国是农耕文明古国,我老祖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总结出非常丰富的经验,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不一样,对往后的天气走势会造成不同影响,在农村有句老话叫“芒种在尾,热死老牛;芒种在中,三伏穿袄”,啥意思?今年芒种在哪?

芒种在尾,热死老牛

每年芒种交节的公历时间都在6月5日至7日,但是受农历闰月的影响,农历全年的时间有长有短,每年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相差比较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矣”,说的就是正常来说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五月份上旬,但是受农历闰月的影响,在有的年份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会提前到四月份,这里的“芒种在尾”指的就是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四月份的下旬。

农谚说“芒种在尾,热死老牛”,说的意思就是,如果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在四月的下旬,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夏天会非常热。这里的“热死老牛”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法,说的就是连耐热能力强的老牛都给热死了,表明夏天很热。

那么农谚有没有道理?“芒种在尾”指的是芒种的时间在四月下旬,即是“早芒种”的意思,芒种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显著升高,芒种来得早意味着炎热的天气来得会比较早,即炎热的天气提前了,这样我们自然会感到夏天很热。

芒种在中,三伏穿袄

芒种后15日是夏至节气,夏至是农历五月份的“中气”,因此夏至交节的农历时间必然在五月份,这样才能防止四季脱节。芒种和夏至间隔15天,因此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不会超过五月十五,否则就需要增加一个闰月,即闰五月。

这里的“芒种在中”,指的就是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五月中旬(不超过农历五月十五)。农谚说“芒种在中,三伏穿袄”,说的就是如果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五月的中旬,那么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三伏天不会过于炎热,在雨后可能会出现穿棉袄御寒的现象。

那么农谚有没有道理?“芒种在中”指的是芒种的时间在五月中旬,也就是“晚芒种”的意思,芒种来得晚意味着炎热的天气也会推迟到来,等到了本该炎热的三伏天反而会相对凉爽,可以说农谚是比较有道理的。

今年芒种在哪?今年芒种交节的农历时间在6月5日,对应的农历时间为四月二十九,很明显属于“芒种在尾”,即是“早芒种”,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这预示着夏天会相对热。至于老话准不准,让我们拭目以待。

夏天过于炎热,也间接表明夏天雨水会比较少,我们要注意“伏旱”的发生,可以提前做好抗旱蓄水的准备;而夏天相对凉爽,也间接表明夏天雨水充足,我们要注意防涝。当然农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今的气候也和古代不一样,因此农谚我们参考一下就行。

希望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0 阅读:4

小水在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