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复杂,教师如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麦子历史 2023-03-01 15:46:36
引言:

心理健康问题伴随着每个人的终身,在不同阶段 不同年龄,我们可能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各不相同。而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因为所处的环境、交际的人群,具有一定特殊性。

处于新时代高校的学生,宛如站在河道的中央,一边是学校,一边是社会。他们必然时时感受到环境快速的变化,在这种复杂环境中,他们的心理问题成因也较为复杂。

想要对新时代高校学生做好心理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学校本身发力,从各方面重视学生健康;另一方面要在复杂的局势中抽丝剥茧,才能解决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成因复杂

我国现在的高校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到22岁,这个年纪的他们将会面临更多的压力。

一方面,高校学生还在进行学业上的深造,学习压力颇重。而这个阶段的学习,和小学、初中相比,已经出现很大的不同。

在以往,我们几乎要学习很多学科的内容,为了有效习得新知识,学校会安排固定的课程,老师也会组织高效率的学习。

但是进入大学,学习从全面的一字型转为深入的“L”型,这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心态调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认知被逐渐瓦解,学生需要构建新的方式求学。

这是一种转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成功。

失败的学生将面临更大的惩罚,他们可能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无法找到价值、失去在学业上的信心。这些种种挫败,都可能会是导致他们心理问题的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高校学生也面临着就业的压力。很多大四的学生就会去实习,进入社会。学生需要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求职工作中,这无疑是一个大坎。

因为同样的一个知识点,在课本是一种样子,而到了工作上就需要转换方式运用了。但是学生缺乏相关的学习,可能一部分学生很难度过这个坎。

更甚至,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就会遭遇挫败。

例如每年的秋招,很多学生没有求职的经验,可能没有很好的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长处,因此始终拿不到录用通知书。这又是一种挫败,可能会让其变得焦虑、抑郁。

这几乎是大部分高校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可以看出这些问题始终是复杂的,又被各种维度影响。

而这些问题,还不是全部。在这个年纪,高校学生还会面临经济、前途选择、恋爱等各个方面的诸多问题。

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心理素质

面对如此复杂的心理现状,要做好新时代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训任重道远。

然而培养高校学生健康心理也是必须的,社会需要健康的人才来建设国家,高校学生接连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不利于提高我国整体人才素质。

为此,高校做出了很多努力。

高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让专业的老师带领适应大学学习频率;同时,很多高校开设了不少关于“求职”“面试”等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活。

另外,高校也开设了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相关课程里,老师娓娓道来、给学生讲述心理健康知识。在心理课程上,学生也可以更全面的认识自己、了解世界,从而形成比较自恰健全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高校加强了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

在新时代高校,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辅导员一职。辅导员在学校作用很大,关于学生的吃喝住行都要操心。同时,辅导员负责学生请假、分配寝室、组织团体活动。

学生的心理状态受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影响,辅导员作为接触学生最多的人,在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上有天然优势。

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一方面,要让辅导员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他才能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另一方面,辅导员掌握了专业知识,才可能用专业知识去分析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解决其问题。

很多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大可能是没有收到相关专业的课程教育所以,辅导员可以组织专业的学习活动,可以和学生一对一谈话,还能在交谈中传递给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

可以说,对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其心理素质是必然的。

高校辅导员在接受了正规心理知识培训后,可以更好更有效地帮助到学生,这大概可以解决大部分学生的问题。但是还有一部分特殊的学生,高校辅导员需要进行特殊关注。

关注特殊学生,做好心理指导

高校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有些学生抑郁、低落的情绪形成原因比较单一,可以很好解决。而有部分学生,可能有更复杂的原因。

例如:经济紧张、感情受挫、自尊心受挫等。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比较严重,需要高校辅导员格外重视。

在小学或初中,我们面临的环境一般比较单纯,周围同学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但是大学的同学可能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经济状态不一样,性格认知不一样。

一些经济比较差的同学,很可能产生自卑、嫉妒等心理。一些在人际关系上产生矛盾的同学,也可能产生自闭、暴躁、孤僻等性格特征。

加之这个年龄有很多同学都开始谈恋爱,因为两性关系的不和谐,在恋爱中受挫,都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在大学恋爱,如果分手,他们也可能无法解决这种事情。

对于还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而言,面对感情的受挫,他们有可能把一切归因到个人身上,从而导致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另外,大学后期也会面临前途命运的抉择。学生需要自己做决定,自己是去求职,还是考研,或者深造,这种为自己人生做决定,会让其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面对这部分情况比较严重的同学,可以进行重点关注。

高校辅导员要对这部分同学耐心仔细,平时可以多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很多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情况告知,辅导员则要多多观察,寻求这些学生的心理解决方案。

有些学生不愿意辅导员对话,辅导员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对于情况很严重的学生,辅导员则要多和他们沟通交流,甚至采用“心理咨询”等方式解决。

在这种努力下,可以很大程度上纠正高校学生的部分错误思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认知。

结语:

如今的社会光怪陆离,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信息,对于心理还不十分成熟的高校大学生来讲,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新时代高校要培养的是新时代人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利于培养相关人才。因此,高校要重点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针对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方法,高校的辅导员帮助学生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态度。这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学生面对生活的种种困境、挫折,健康的人才能承担风雨、造福社会。

参考文献:

《大学生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

《心理健康全书》

《人格心理学》

0 阅读:18

麦子历史

简介: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