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既倒,大厦将倾丨查理·马特如何拯救濒临灭亡的法兰克王国?

麦子历史 2022-10-08 17:24:45

引言

西罗马帝国后期,大批蛮族人的入侵直接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在法兰克王国莫罗温王朝的开国君主科罗威死后,他的继承人却没有他那般能耐,几个儿子分了家,将国家分裂为几个部分,直至到了国王答戈波特统治时期,王国才重新实现统一。

然而答戈波特死后,国家再度陷入分裂,千疮百孔的莫罗温王朝已经千疮百孔国力大大削弱,国王渐渐沦于庸碌无为、不问朝政,国家大权被宫相窃取。到了王朝末期,国家面临着国内贵族叛乱、外族入侵的情形。面对内忧外患,查理·马特力挽狂澜,毅然决然地进行大力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岌岌可危的法兰克王国:内忧外患,前途多舛

贵族叛乱和外族入侵相互交织

自克洛维死后,莫罗温王朝就进入分裂状态。然而莫罗温王朝的封建既得利益集团依靠血统关系不用付出就可获得世袭土地,子孙后代世代拥有土地上的行政权、财政权、司法权,还可以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长期以来蠢蠢欲动,与国王离心离德,发展成割据一方的势力,严重削弱了中央王权。到了王国后期,国内贵族叛乱时有发生,社会局势不稳定,国家分裂的情况更加严重。

另一方面,此时的阿拉伯帝国正处于上升阶段,这个帝国目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对外征服,西欧地区也进入它的视线。在查理改革的前夕,阿拉伯军队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了。

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国军队

内部的贵族叛乱和外部阿拉伯人的入侵,使王国岌岌可危,王国面临着灭亡的危机,改革势在必行。

二、“铁锤改革”的撒手锏:爵位、胆识、智慧

宫相的身份是查理改革的有利条件,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更是一位改革者的必备素养

在莫罗温王朝早期,宫相只是管理王室田产的小吏。但是到了后期的懒王时代,宫相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所以在王朝的老年期,宫相总领大权。在查理接掌宫相之位前,在墨洛温王朝内部,多方势力争夺宫相职位的斗争异常激烈,竞争者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查理打败了对手,继任宫相之位,成为莫罗温王朝的唯一宫相,集国家大权于一身,便于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查理·马特大帝

在国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生死存亡关头,查理不畏艰险,临危受命,担当起改革的重任。贵族叛乱造成内部分裂、政局动荡,是改革的绊脚石。查理平定了各地叛乱,稳定了政局,为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三、史无前例的改革:内惩国贼、外治强敌

镇压异己,打击贵族

王国内部的分裂割据局面严重地削弱了王权,贵族独立的军事力量也对国王的权力构成了威胁。正处于大征服时期的阿拉伯帝国,它的军事力量和军队作战能力强悍无比,这使查理明白:只有进行强有力的军事改革才能挽救国家的危亡。查理废除了将土地无偿分封的传统分封方式,把土地作为报酬赐予,受封者必须为国王服兵役,受封者去世以后,必须把土地交还给国王,受封的土地不得世袭,国王也会为受封者提供保护。

西欧的封君封臣制

查理在改革的过程中采用强硬手段进行改革。反对改革的既得利益者,是查理重点打击的对象,并没收其土地作为采邑进行分封。致使地方贵族的势力被削弱,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力量被大大增强。在土地分封不足的情况下,查理强制征用教会和修道院的土地进行分封,打击了教会封建主的势力。

培养骑兵,论功行赏

查理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成功地镇压了内部叛乱,还取得了对外作战的胜利。查理通过铁腕进行改革,将土地赐予受封者,受封的封建主对他感恩戴德,作战英勇。莫罗温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使法兰克王国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骑兵。这支骑兵除了用于镇压内部的贵族叛乱、维护改革成果之外,还主要用于对外作战。

莫罗温王朝骑兵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来犯,阿拉伯人在朴瓦提艾与法兰克王国军队作战,查理为了充分利用王国骑兵的优势,采取避敌锋芒、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对付阿拉伯军队的策略,任由敌军抢夺大量物资,使其骑兵丧失作战优势,最后利用法兰克骑兵的优势一举击败阿拉伯侵略军,使阿拉伯军退回比里纽斯山。

四、丰功伟绩:王国危机的拯救者,西欧历史的改写人

普瓦提埃之战定乾坤

查理改革不仅挽救了濒临灭亡的墨洛温王朝,还击败阿拉伯军,延续了其对外扩张的霸业。普瓦提埃一战,法兰克王国取得战争的胜利,阿拉伯人从此退回比利牛斯山,再也无力入侵西欧,阿拉伯人的对外征服也因为这场战役而接近尾声。

普瓦提埃之战以法国战胜告终

查理改革后的法兰克军队击退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使法兰克王国摆脱了王国的危机,西欧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继续朝着独立自主的方向发展。

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开端

查理改革奠定了西欧封君封臣制的基础。查理·马特将土地作为报酬赐予,受封者需为国王服骑兵役,并且要为国王效忠。后世的西欧封建国王和封建主也效仿查理·马特。

在封君封臣制之下,封君为封臣提供保护,封臣为封君提供骑兵役、经济上的帮助以及维护封君的名誉。由此形成了西欧等级森严的封君封臣制。但是西欧的封君封臣制也导致封建关系的混乱,封建主在自己的采邑上有很大的独立性,西欧中世纪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由此而来,直到近代人们民族意识的觉醒,西欧才渐渐结束分裂割据,建立起民族国家。

矮子丕平

西欧历史进程的拐点

查理击败阿拉伯人之后,查理家族的威望进一步高涨、权力进一步膨胀,王权进一步衰落,国王更加听命于查理。等到其子丕平继任宫相后,便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公元751年,矮子丕平依仗着罗马教皇扶持,推翻了莫罗温王朝的统治,自立为王。从此墨洛温王朝退出了法兰克王国的历史舞台,伽罗林王朝开始了在法兰克王国的统治。

此外,开始于莫罗温王朝的西欧封建化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查理·马特在将土地分封给受封者,也连同土地上的农民一同赐予,这就使农民被进一步束缚在土地上,从而加强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法兰克王国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法兰克王国的封建化发展到第二阶段。

显而易见,查理·马特的一系列改革是源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内国际形势,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承担改革的重任,也并不是所有的改革可以取得胜利。

哥剌谷兄弟

比如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共和国危机时期,哥剌谷兄弟以天下为己任,率先扛起改革的大旗,甚至为改革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哥剌谷兄弟的改革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哥剌谷改革虽然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但是他们的勇气可嘉,最后还是军人出身的马洛抓住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以军事改革的名义,分配土地来解决社会问题,这点与查理·马特改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语

时事造就英雄,查理先是以农民军平定了国内叛乱,紧接着以铁腕推动改革并使改革取得最终的胜利。似乎连命运都很眷顾查理,他利用改革胜利取得的成果,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大军,使西欧封建化继续沿着独立的轨迹发展。由此看来,当刚刚起步的西欧封建化即将被扼杀在摇篮之际,是查理·马特改写了西欧发展的历史。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查理·马特,西欧也许会被伊斯兰化,也许在今天的西欧,伊斯兰文明会成为主导文明。所以,查理不仅挽救了西欧,在普瓦提埃战役中,阿拉伯人更是被他赶出法兰克,退回了比里纽斯山,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对外征服,阿拉伯的大征服运动也因为他而走向了征服之路的尽头。

参考文献:

《世界通史教程》

《世界史纲》

《世界史》

2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