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台湾9次和谈,历经22年康熙最终是如何统一台湾的?

华山论书灵魂 2024-04-09 18:10:33

时间追溯到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从此,郑氏却以恢复明朝为幌子割据台湾。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占据台湾,实际上朝代更迭,恢复明朝在大陆的统治地位已经绝无可能,朝野间都看出他们只是打着复"明"的旗号,妄图搞独立王国,走向了反面,成为全国统一的极大障碍。

为统一台湾,康熙皇帝始终秉持政治和谈的方式,并且前后九次与台湾郑氏集团进行沟通,均告失败。但随着谈判的进行,清朝国力越发强盛,为统一台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越来越坚定不移的推进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和决心。

1681年,也就是康熙20年,三藩之乱被彻底的平定后,只剩下台湾问题悬而未决,这时无论从国力,军力,经济实力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强盛,历史上所谓"康乾盛世"也就指得这段时期。于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也日趋成熟。

恰好在此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驾崩,其郑氏家族政变争夺王位,老大死于非命,年仅12的幼子郑克塽被立位史称"延平王"。而实际掌握军权的是大臣冯锡范与刘国轩的。经此折腾,台湾岛内已经人心不稳,人心惶惶。

再加上1679年康熙18年(1679年)开始,清政府实施迁界令,催垮了郑氏王朝的经济命脉,特别是粮食,水源,物质补给也出现严重短缺状况。

1682年6月,也就是康熙21年端午,康熙帝提拔施琅为水师提督,准备进兵台湾。清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台湾附近铜山岛,两位将军姚启圣和施琅却在出兵时间上产生严重分歧,姚启圣提出趁着冬天的北风,施琅坚决主张利用夏天的南风进攻,导致清军这次进攻无法完全按计划实施。

于是进攻台湾时间表退后到了1683年,即康熙22年阴历六月,准确总攻时间定在了阳历7月16日凌晨7点,施琅指挥战船300百多艘,水兵近3万人,攻打澎湖。史称"澎湖之战"。

清军统帅战术是将水师舰队分为左中右3路,剩下约90艘当后援接应部队。中部纵队作为主力,共有50多艘战船,列为8个战队,每队7艘船。由施琅亲自率领,进攻娘妈宫;右纵队共50艘船舰,由副总指挥从澎湖岛东北岸攻入基隆,配合施琅中路部队合围台湾水军;左部水师舰船数量规模基本同右路。试图从澎湖港口内部直插入牛心湾,目的是声东击西,造成假象,让郑氏台军误以为是清军主力水师要在此处重点主力突破。

天亮前,借助着西北风向的台风助力,顺着风势施琅指挥各种火炮和飞弹发起总攻,借着火炮的掩护,以迅雷之势开动上百艘舰围击郑氏水军,出奇制胜的快速占领澎湖列岛,郑氏台军不堪一击彻底崩溃。共毙伤郑军一万多人。战船近200余艘。澎湖列岛郑氏台军投降。

据史书记载清军共伤亡329人,300多艘战船无一损毁。根据康熙旨意,张贴安抚岛民的《安抚输诚示 》,并优待受伤俘虏;消息传达到台湾岛上,到9月5日,施琅向台湾发动进攻,郑克塽迫于压力,无力再战,向清政府宣表投降书,统治台湾22年的郑成功家族王朝退出历史舞台。

当时资料记载,清廷军队进驻台湾时,岛内军民夹道欢迎,“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由于郑氏王朝一意孤行妄图另立王朝,与清政府平起平坐,加上内部腐败权争,因此康熙统一台湾的行动得到台湾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毛主席曾谈到康熙统一台湾:“他进剿台湾,在澎湖激战,完成统一台湾的大业"。

康熙帝收复台湾,完成了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统一,大大地促进了两岸军事,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从此,台湾成了中国东南海上的海防重镇,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国东南沿海的国防,更有利于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康熙帝统一台湾,其意义十分重大。

0 阅读:0

华山论书灵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