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金刚经》,全称《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刻于山东泰山南麓斗母宫东北一公里的山谷溪床,是摩崖石刻巨制。石刻文字为鸠摩罗什译《金刚经》部分经文。书人历来未成定论,目前,学界一般被认为是北齐僧人所作。 《泰山金刚经》字径约40厘米至50厘米,介于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期的字体。用笔圆润浑厚,包融篆隶而妙化为楷,结构宽阔,气势雄浑,被尊“大字鼻祖”和“榜书之宗”。《泰山金刚经》产生的原意是传承佛经,加之又是大型摩崖石刻,故而也以书法传达出“空”和“无”的意境。 《泰山金刚经》现存约960余字。刘墉、康有为等人的书法受《经石峪金刚经》影响甚大。
镌刻在一处巨大的溪床石壁之上,可以想见,是何等壮观!何等令人震撼!
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泰山经石峪大字》与《瘗鹤铭》相近,而渊穆时或过之。”又说:“大字如小字,惟《鹤铭》之如意指挥、 《经石峪))之顿挫安详,斯足当之。”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惟对《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推崇备至,称之为“榜书之宗"。 《广艺舟双楫·榜书》说:“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钟、卫者也。 《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以《经石峪》为第一。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雄浑古穆,得之榜书,较‘观海’书尤难也。
观《经石峪》及《太祖文皇帝神道》,若有道之士,微妙圆通,有天下而不与,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气韵穆穆,低眉合掌,自然高绝,岂暇为金刚努目邪!”
清杨守敬说:“北齐《泰山经石峪》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纡徐容与,绝无剑拔弩张之迹,擘窠大书,此为极则。”《学书迩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