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的王铎和他的“高堂大轴化”...

灰灰看艺术 2024-08-14 15:04:33

书画事,须深山中,松涛云影中挥洒,乃为愉快,安可得乎?

——王铎

我无他望,所期后日史上,好书数行也。

——王铎

王铎(1592—1652)恪守古法, 一生勤奋临池, 经历了积累、沉淀和超越三个过程。青年时期, 王铎主要临摹二王、钟繇法帖。曾言“生怕自己离开了古人就不知去哪里”,其大部分的字体笔法与原帖酷似,同时他用“不规则模拟”的大草笔法表现之。但由于技不能达意,虽竭力创新却并无良好成效,笔法仍旧板滞木讷,缺少变化,无法展现跌宕起伏之势。

清 王铎 草书临王羲之小园帖轴 1633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40岁至50岁, 渐入佳境,在此期间,王铎一心求变,竭力从临摹对象的影响中脱离,但收效甚微,通过对于用笔的轻重提按、结体的大小收放对比进行不断地改进与变化,但仍不够协调、舒畅。

直至崇祯十四年,王铎已到50岁,才创作出稍显个人风格的一幅草书《赠子房公草书卷》。但这是其用笔还是有着明显的不足,时长呈现偏弱的姿态。然而,短短的一两年时间,王铎的草书竟进步迅猛,笔力显出强劲之势。

王铎草书赠子房公卷

50岁之后, 王铎的书法作品技法精湛,臻于妙境,但最能代表其书法高度是他晚年的狂草,不论是“后王胜先王”,亦或“明季书坛中兴之主”,都可称其是。时至今日,获誉多多,如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

清 王铎 草书轴 1650年 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供图

大书法家傅山曾评价王铎:“手熟为能,迩言道破,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吴昌硕也曾赞王铎书法:“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

清 王铎 草书雒州香山诗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王铎极富视觉张力的书法风格不仅符合当代人的视觉审美诉求,在欣赏习惯和审美心理上暗合了当代人的创新趣味;同时,其连绵大草、高堂大轴式的创作方式也适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展厅时代的书法发展形势。王铎的连绵大草将“二王”、米芾一系的帖学书法“高堂大轴化”。

清 王铎 草书临王羲之家月末帖、王献之江州帖、王羲之游目帖、王献之豹奴帖轴 1635年 何创时书法艺术基金会藏

从将“二王”尺牍临写成巨轴书作就能清晰看到,王铎这种书风在当下适应了展厅书风的诉求。在中国书法热持续之下,在展厅书法追求视觉效果、视觉冲击、尺幅要大的审美诉求下,王铎书法的视觉效果适应了这种风格和审美需求,特别是他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涨墨”,避免了帖学书法大幅化后糜弱的弊端,从而增加了雄强霸悍的视觉效果。

其书风中结字的夸张变形、章法的参差离合,既适应了当代人的审美,又增强了展厅视觉效果,同时又避免了碑派书风粗率,乏蕴藉的弊病,所以当代临习王铎书法者颇多。

清 王铎 草书临唐太宗帖轴 纵252cm 横50cm 绫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清 王铎 行草书游天台山诗轴 纵253cm 横53cm 绫本 1640年 香港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

0 阅读:0

灰灰看艺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