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明晰!帕金森综合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的诊断及治疗

神时经 2024-07-26 10:14:34

据媒体消息,演员郑佩佩17日在旧金山去世,2019年她被诊断患有皮质基底节变性(CBD)。这是一种罕见病,症状与帕金森病相似,但目前治疗方法无法减缓病情发展。

CBD占帕金森综合征的比例为4%~6%,其作为一种病理诊断,表现为皮质及黑质神经元丢失,皮质、基底节区及脑干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存在广泛分布的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沉积,特征性标志为主要集中于前额叶和运动前区的星形细胞斑(胶质细胞中tau蛋白沉积而形成)。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皮质基底节变性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其主要内容见图1。

图1 皮质基底节变性思维导图

临床表现

CBD的一般发病年龄为60~80岁,平均63岁。多为散发性,常无家族史。起病隐匿,核心临床症状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肌强直及失用。

1. 运动症状

表现为进行性非对称性起病的左旋多巴抵抗为特点的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和肌阵挛等。

肢体的肌强直为最常见的症状,受累肢体常同时伴有肌张力障碍和失用。震颤可以表现为静止性、姿势性及动作性震颤的混合,与帕金森病患者表现的4~6 Hz的静止性震颤不同。

2. 高级皮层症状

包括失用、异己肢现象、皮质感觉障碍、认知障碍和精神症状、行为障碍和言语障碍(典型症状为非流利性失语)。

受累肢体的失用是其核心症状之一。观念运动性失用为最常见的类型(患者失去依靠语义记忆完成动作的能力,表现为不能按照指令完成复杂动作或模仿动作,但患者知道如何做,并可说出,可自发完成相关动作。如在令患者拿起手机时无法完成,但手机响铃时可自然拿起),也可表现为部分肢体运动性失用、口部失用、睁眼失用等。

异己肢表现为复杂无意识的肢体运动,或感觉肢体不是自己的一部分且有其自己的意志,也可仅仅表现为简单的肢体不受控制的抬高。

3. 其他表现

约有37%的CBD患者早期有水平扫视困难,63%的患者病程中出现核上性眼肌麻痹,但常出现在疾病晚期。约有50%的CBD患者伴有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临床分型与诊断标准

CBD通常可分4种表型,其中皮质基底节综合征(CBS)是最常见的表型,其他还包括额叶行为空间综合征(FBS)、非流利型或语法缺失型原发性进行性失语(naPPA)、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综合征(PSPS),亦可表现为多种表型的混合。

CBD临床表型具体特征见表1。根据4种临床表型将CBD诊断标准分为很可能CBD及可能CBD(表2)。

表1 CBD临床表型及特征

表2 CBD诊断标准

鉴别诊断

1.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颤多表现为4~6 Hz的静止性震颤,若隐袭起病,病程长,对左旋多巴有持续反应性,应考虑帕金森病。CBD的震颤多为姿势性和动作性,可进展为肌阵挛,震颤及强直多见于上肢,且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差,常伴有皮质感觉缺失、失用和异己肢等。中晚期CBD患者的MRI可见不对称性额顶叶皮质萎缩。

2.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

PSP和CBD在临床上鉴别诊断困难。若早期出现垂直性眼肌麻痹、步态障碍及跌倒,需考虑PSP,可有假性球麻痹及额叶性痴呆的表现。CBD与PSP都可出现强直、姿势不稳。CBD患者多伴有肌阵挛、皮质感觉缺失、失用、异己肢征等;CBD的临床分型中PSPS型的临床表现与PSP早期临床难以鉴别,后期可出现核上性凝视麻痹和跌倒。PSP患者头颅MRI(正中矢状位T1WI)可表现为以中脑萎缩为主的特征性征象:中脑被盖上缘平坦及蜂鸟征。

3. 阿尔茨海默病(AD)

AD患者多在早期出现近记忆损害,早期遗忘症状明显及存在AD相关基因突变需排除AD,而CBD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多于病程中晚期出现,且学习和记忆相对保留,主要表现为皮质感觉缺失、失用、异己肢征突出。AD患者MRI检查显示的海马萎缩有助于和CBD相鉴别,AD患者脑脊液Aβ42降低也有助于鉴别。

4. 路易体痴呆

路易体痴呆患者主要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视幻觉,常伴有快速眼动睡眠期。

治疗策略

目前尚无针对CBD患者的疾病修饰药物。症状性治疗一般是针对患者的运动症状及认知和精神症状。同时,综合治疗的非药物性治疗及姑息治疗同样是治疗中重要的一部分(图2)。

图2 CBD治疗策略

1. 帕金森综合征:56%病理确诊CBD的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有轻度疗效,对左旋多巴反应欠佳的患者,可适量加量复方左旋多巴,剂量为1.0 g/d,但此剂量持续2个月无明显改善需考虑患者对左旋多巴无效,可考虑停用。不推荐使用抗胆碱能药物。

2. 肌张力障碍:肉毒毒素注射可能有效,可缓解异常姿势、疼痛。

3. 肌阵挛:常用左乙拉西坦或苯二氮䓬类药物治疗。有研究表明丙戊酸钠、吡拉西坦及加巴喷丁可能有效。应注意苯二氮䓬类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4. 认知障碍及精神症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可能有效,尤其是对于潜在的病理机制为AD的患者。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及攻击等症状需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或使用卡马西平、丙戊酸。抑郁症状可应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对于焦虑症状,苯二氮䓬类药物可能有效。

参考文献:刘春风,陈生弟,陈海波,等.皮质基底节变性诊断标准及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9, 26(4):6.DOI:10.3969/j.issn.1006-2963.2019.04.002.

0 阅读:26

神时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