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的对抗争夺,陕西地区的优越位置,迟滞蒙古灭亡金朝的原因

恨荷评历史 2023-03-28 00:27:04

在北宋以前,陕西分布着广大的森林,夹杂着草原,陕西从西周至北宋2000年的开发,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对植被破坏有限,仍为森林草原地区。这样一个地区,农牧兼宜。农业民族到来会改森林草原为农田,而游牧民族到来则变为牧区。

金朝是渔猎的女真族建立起来的,建国前后刚刚进入奴隶制社会。女真人依靠军事暴力占据中国北方后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农业出现了衰退现象。女真人农业生产比例较大,但与传统汉地相比,畜牧业占有更大比重。女真人占领陕西后,大量的耕地成为牧场,陕西地区农业和游牧并存。

1、陕西农业和物产对政权争夺的影响

直至金明昌三年(1192),金臻至极盛,国家大力倡导农业,陕西仍存在牧地35680余顷。如此众多耕地变为牧地,反映的是陕西农业的倒退。在封建社会,农业是朝廷的主要经济部门,“农为国本”的思想根深蒂固。

毫无疑问在陕西,关中是陕西农业率先发展起来的地方,泾渭河水灌溉的地区是最早的农业发源地。早在战国时期就开凿了郑国渠引河水灌溉成为秦国的粮仓,关中地区有着发达的农业支撑。汉唐时期作为都城所在,王朝都尽心竭力的经营农业,使得关中地区的农业成为全国产粮重要地区。

宋金对峙期间,南宋据秦岭一线,在汉中地区不留余力的大修农田水利,所产粮食成为供应宋金前线的保证。金世宗大定年间是金朝的盛世,金世宗本人也被称作“小尧舜”。即使是这样的盛世,陕西也是多灾多难。

即使是在太平盛世,陕西灾害依然严重,政府屡屡下诏免除佃租,而且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徭役和差役,使得本就欠发达的陕西地区农业经济难以全面恢复。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着森林和草原。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包括动物在内的资源得到了利用和开发。

早在西周时期,《诗经》中就反复提到黍和稷。秦汉时期,荞麦、高粱、麦、稻、谷、豆类等都相继出现,但其中重要的是粟和菽,这两类占比较大。陕北地区推广了粟的种植,小麦作物受气候影响难以生存。陕南汉中、安康两盆地温暖湿润,种植水稻成为最佳之选,谷和小麦也有种植,这种农作物的种类结构一直持续到今。

经济作物以蚕桑业著名,汉唐时期达到巅峰,宋金时期衰落下去,棉花在关中也大量种植,泾阳、韩城、三原等地都为重要产区。陕西自汉唐以来就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北宋时期,这一地区仍为经济较发达地区之一。

受西北高原气候影响,除黄河、渭河两岸引河水灌溉土壤肥沃外,其余地区土壤比较贫瘠农作物产量不高,同时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影响人口繁衍。秦巴地区丰富的林木资源和陕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人类所用。

2、陕西尚武风俗

自古就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的说法,这个“关”指函谷关。这句谚语反映东西之间存在的风俗差异,也就是崇文和尚武的不同。秦汉以来,关西中尤以陕西关中为代表存在的一种尚武精神,侧面反映了陕西的文化特点。

早在战国时期,秦人勇猛,正是靠这些精兵猛将,秦始皇才用不到十年间统一天下。在这些将帅中以六郡居多,就是现今陕北陇东一带。先秦时期的昆戎、严允等部族,秦汉匈奴不断南下掠夺,出于反抗秦人自卫不得不以武力做斗争,就形成了陕西尚武的习俗。

与游牧民族战斗最好的方式是骑兵对骑兵,而这块地又是优良的产马地区,所以鞍马骑射成为必然选择。因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包括关中在内的陕西也重视防御反击。秦汉时期的王翦、苏武就是其中代表者。至金代,这种勇猛战斗力依然得以保存。

陕西地原为北宋军事重镇,以汉人为主,随着陕西归金,陕西成为女真、汉族为主体民族地区。宋金交战之初,女真对于宋朝军民实行烧杀抢掠激化民族矛盾,女真对汉族人民的暴行根本无法征服人心。女真想要以落后统治先进,就必须改变落后向先进的汉文化学习,从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向汉族学习才能为汉族所接受,实现统治稳固。

经过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四朝的不断变革,金朝实现了全面汉化之路,终于融入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中,其融合之深远胜过辽、元。元代金统治下中原地区的女真和汉族并称为汉人,可见其变革之深,影响之远。

汉族已认可了女真人的统治,很多汉人将金朝统治认为是中国正统而非异族统治。汉人愿意为金国出生入死,尽忠守节。忠义传中汉人在蒙金战争中牺牲人数达50人,比例占汉人总体比例88%。女真汉化得到了汉族的认可,女真和汉族得以在蒙金战争中携手合作为守卫国土战斗最后为国捐躯。

3、陕西战场的影响与意义

汉唐时期,陕西为都城,地位不言而喻。五代至宋,政治中心东移,经济重心南移,陕西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旧不失为战略要地。在全国其政治影响、经济地位仍然举足轻重。

西北盛产优质马匹,北宋“国马专仰市于熙河、秦风矣。”,好的战马与骑兵相得益彰。陕西是北宋兵源和马匹的重要产地,所以在北宋,陕西与河东、河西号为国家根本之地,是巩固国防的重要基地,成为王朝重点经营的地区。金廷经过与南宋几次拉锯战最终占据了陕西六路。南宋初年,朝廷对关陕十分重视,“欲图中兴,当先守关中,据形胜,以固根本。”

这种言论充斥着南宋朝廷。金将完颜娄室攻打陕西时,遭遇到了陕西军队和百姓的双重抵抗,陕西军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金军关中所占城邑辄叛,城池在宋金之间屡次易主,金军陷入了战争的汪洋中,难以在陕西立足。直至第三次陕西争夺战,陕西战场遂成为宋金战争的主战场。金廷对陕西异常重视,金太宗派遣完颜宗辅前往平定陕西并语重心长的叮嘱道:“关、陕重地,卿等其戮力焉。”

经过富平之战后,陕西六路尽入金国,南宋再无力反攻陕西,金廷统治陕西百余年。宋金战争后陕西农业凋敝、人口锐减、商业不振,加上自然灾害,即使金中期世宗、章宗两朝致力于农业,陕西农业依然未全面恢复。金起源于东北按出虎水(今黑龙江哈尔滨),后迁都大兴府,地理位置上决定了金廷政策方针和经济活动更为偏向山东河南,视为根本之地。

陕西虽然地处三国交界处为国防要地,宋金绍兴和议以秦岭淮河一线,依次向西,战略地位下降。金朝中期对陕西在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与北宋不能相比。至蒙金战争起,金国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陕西行省作为辖区内最高军事机构,有节制本省各路兵马权利,并可派遣军队参与军事活动。陕西行省对所辖军事官员有建言权,金兴定三年(1219)对四品以下军官有赏罚权,而后又给了七品以下军官任免权,同时行省可自行筹措军饷和有权签军。

这些便利的措施无疑会给地方带来尾大不掉的后患,但对于抗击蒙军进攻陕西还是有利的。中央朝廷不患地方势力坐大,惟恐抗蒙作战不力。在陕西设立行省,说明陕西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成为屏蔽京师的西部重要防线。蒙古在东边取得胜利后,对金国黄河防线无可奈何,决定从陕西打开突破口。

4、陕西战场存在对金的意义

金廷渡江南侵失败后放弃由北向南进攻计划,制定了先取陕西,再入川蜀,沿江顺流而下,直捣临安的大迂回包抄战略。宋金反复争夺陕西,最终金廷夺取了陕西六路,意义重大。由于吴玠兄弟蜀口三战皆胜,粉碎了金廷进攻川蜀的计划,宣告金灭南宋方案的破产。

金国占有陕西,极大削弱了南宋国防力量,秦人特有的能征善战,西北优质产马牧场落入了金廷,壮大了金国的军事力量,一增一减造成了双倍效应。关陕独特的地理条件,南宋失去关陕,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确定了宋金秦岭淮河分界线南北对峙的局面。

中国自古以来统一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发展的形势。金国占据陕西,整个黄河以北尽归金国,地理形势上看,金国占据了战略进攻的主动权统一全国更有优势,而南宋想反攻中原更为艰难。

金在与宋夏交往当中,比较注重双边贸易,在两国交界处设立榷场进行贸易往来。金在陕西凤翔府、秦州、巩州等处置场与宋进行商品交换。金向南宋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绢、马匹、药材、兵器和解盐等,其中马匹和兵器属于违禁走私品。

南宋向金输出的商品有:茶、米麦、牛、麻和书籍等,其中牛和书籍属于违禁走私品。“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这种商品交换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对生产也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改善了陕西人民贫困生活,在对外经济交流上起了正面积极作用,主流应予肯定。

在与西夏贸易中,金对西夏输出马、丝帛,西夏对金输出珠玉等奢侈品,这曾经一度引起金世宗不满,并因此作借口关闭了保安、兰州榷场,接着又罢绥德。夏仁宗苦苦请求才恢复绥德榷场,金章宗时又恢复了保安和兰州榷场。金夏贸易时断时续交易额有限,相比之下,金占有封建经济发达的中原地区能以中原盛产的丝帛与之交换,西夏对金的经济依赖更高,所以对金的贸易积极性较高。

金在金夏贸易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开放的榷场主要在陕西境内,金能以榷场来制约西夏的经济,在金夏和平相处年代对维护金的宗主国地位有重要作用。金大安三年(1211),金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乱,卫绍王被杀,金宣宗即位,宣宗将都城迁往汴京。

陕西精锐成为了金国最后的精锐,金正大八年(1231)陕西失陷,全陕精锐退往潼关以西,金国西边只剩潼关防线,而蒙古假道南宋发动三峰山之战,金军精锐损失殆尽。

5、陕西战场对金边防状况的影响

金天会年间金军三次入陕,最终富平一战定陕西。经过熙宗朝的归还和争夺,陕西归金,终金不变。太宗、熙宗、海陵王时期,金处于攻势,陕西成为宋金双方争夺的焦点,而金处于战略进攻主导地位,宋则是被动防守地位。陕西处于三国交战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金廷占领陕西本是为实现大迂回包抄战略,但吴玠兄弟奋力作战而未能实现这一计划。

有秦岭的阻隔,南宋想由南向北反攻陕西难度更大,无论是海陵南侵还是金末宣宗南侵都是北方占有优势,得到陕西,中原关陕连成一片,战争主导权牢牢掌握在金廷手中。金国处在诸政权环绕之中,战略地位险恶。金太宗欲南伐灭宋统一中国,将用于陕西的军队合并一起渡江南侵,遭到河东诸将的一致反对:“陕西与西夏为邻,事重体大,兵不可罢。”

新生的金政权处在上升发展阶段,军力强盛,故周围政权臣服于金。海陵王有统一海宇志向,对臣子说:“朕举兵灭宋,远不过二三年,然后讨平高丽、夏国。”可见在金前期,金国处在上升发展阶段富有侵略性,陕西是进攻南宋,北伐西夏的基地,陕西战场整体处在进攻态势。

金世宗、金章宗两朝近五十年,金朝历史出现大定、明昌之治,金进入全盛时期。对外大的侵略战争结束,集中精力进行内政建设。章宗末年,南宋发动“开禧北伐”,金国陕西不仅未受攻击,甚至出现了吴曦卖国引金兵南进汉中事件。整个世宗、章宗朝与北面西夏也是和平共处,没有发生大的军事战争。

陕西地处三国交界,榷场的设立也繁荣了陕西的经济,户口稳步增长,处于和平发展时期。随着金末蒙金战争的进行,为了适应新的战争形势需要,设置行尚书省或行中书省,因事设置,事毕即撤,是中央政府的一种派出机构,成为后来行省制的渊源。

陕西南边,金末术高虎琪妄图侵宋扩地,结果大败而归,不仅如此,还引来宋夏联合攻金,金处在宋、夏、蒙三国进攻危急情况。期间或西夏进攻,或蒙古进攻,或蒙夏联合进攻,或宋夏联军进攻,陕西承受诸政权进攻,其边防状况不容乐观。

金廷构筑的黄河潼关防线,成吉思汗在临死前都念念不忘灭金,临终前授予灭金方针:“若假道于宋,……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窝阔台即位后马不停蹄的挥师入陕,经过激战后占领陕西。

在金代,陕西作为西北边防重地,农业生产发展特点:女真人的入侵给陕西农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奴隶制生产关系带进了关陕地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相当缓慢;伴随猛安谋克逐渐封建化,金世宗时期及以后,金政府致力于农业生产的维持,农业出现繁华,但陕西农业依然未全面恢复。

陕北属于地广人少,农业产值不高。陕北山峦叠嶂,不适合大规模农业种植,但是利用溪流引水灌溉比较简单,金代继续在此屯田与堡寨相结合取得不错的成就。陕南虽然秦巴山地,但农业同样有着天然优势,汉中和安康盆地是产粮的重要地区。

陕西失陷,金国西边门户大开,仅靠潼关防守蒙古进攻,蒙古绕过潼关直接进攻汴梁,潼关黄河守军回师救援,在三峰山一战全军覆没。金廷在东边连吃败仗国力日下,面对蒸蒸日上的蒙古。在西北边,面对蒙夏的进攻,在陕西战场互有胜负,因国力不支陕西最终被攻陷。金廷西面只剩潼关,但蒙军久攻不克。

金正大九年(1232),蒙古借道南宋发动了三峰山之战,金国精兵强将损失殆尽,金廷防御体系被瓦解,金国已无复兴可能,金国灭亡成为定局。陕西战略地位重要性表现在,因陕西的沦陷才使蒙古实施假道南宋迂回灭金的军事战略成为可能。陕西在金后期屡屡遭受各政权轮番进攻,饱受战争摧残,但在战争中坚持了15年之久,对迟缓金的灭亡有居功至伟的作用。

0 阅读:20

恨荷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