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大获全胜,占领了北京,势力一度扩张到苏皖一带,张作霖掌控的奉系是当时政局的主宰者,此时有奉系五虎将之说,其中最忠于张作霖的是姜登选。
姜登选
姜登选1881年生于直隶南宫,祖父是监生,父亲是武秀才,他20岁通过县试,成为县学生,1903年只身赴日留学,初入成城学校,结业后分发日本陆军第十六师团工兵第十六大队见习。
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姜登选秘密加入成为同盟会员。当时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认为,留日学习军事的同盟会员将来毕业回国后要打入清军内部掌握军事实力,为避免暴露身份,黄兴嘱咐他们不要到同盟会总部活动,授意留日军事学生成立了秘密革命组织“丈夫团”,以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义相砥砺,“丈夫团”成员除姜登选外,还有黄郛、李烈钧、赵恒惕、阎锡山、李根源、李书城等共三十余人。
黄兴
1907年姜登选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五期工兵科,1908年12月毕业,回国后与士官学校中华队第五期同学王凯成以及第六期同学程潜、舒和钧受四川总督赵尔巽的邀请入川训练新军。入川后赵尔巽委姜登选为工兵营管带(营长),程潜为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二等参谋,舒和钧为督练公所提调,他们一面训练新军,一面从事秘密革命活动,并与四川籍同盟会员取得了联系,共同策划在四川起义事宜。
赵尔巽
1909年朱庆澜入川担任第三十三混成协协统,1910年冬四川陆军第十七镇成立,朱庆澜任统制,程潜任正参谋官,程潜曾试图将姜登选升为步兵统带,但未能实现,姜登选改任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
姜登选
1911年同盟会在四川的负责人程潜因奔父丧回湖南,将所担负的同盟会工作付托姜登选。当时正值川、粤、湘、鄂四省保路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四川的保路运动尤为激烈。离开四川时程潜特地告诫前来送行的朱庆澜,千万不可动用第十七镇去镇压保路运动,并说:“姜登选沉着勇毅,胜我十倍,如遇紧急情况,可与他商量!”从此姜登选与朱庆澜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庆澜
辛亥武昌起义后,四川各州县相继起义脱离清朝统治,久困成都的四川总督赵尔丰为了避开革命的打击,表示愿让出政权。1911年11月27日在成都成立四川军政府,蒲殿俊任正都督,第十七镇统制、赵尔丰的亲信朱庆澜为副都督,这个军政府是赵尔丰的傀儡,革命党人极为不满。没过几天四川巡防营和大部分新军索饷哗变,蒲、朱逃匿,川籍同盟会员、原陆军小学堂总办尹昌衡带领部分新军平定了兵变,杀掉赵尔丰,尹昌衡继任都督。
1912年2月成、渝两军政府合并,在成都成立了统一的四川军政府,尹昌衡为都督,张培爵为副都督,姜登选等外省籍革命党人在四川无法立足,遂随朱庆澜离开了四川。
1912年姜登选赴保定任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13年8月任贵州陆军第一师参谋长,1913年10月朱庆澜任黑龙江护军使兼署民政长后,邀姜登选任黑龙江护军使署参谋长,1916年7月北京政府调朱庆澜为广东省省长,姜登选亦随之南下广东,任虎门长洲要塞司令。时人称朱庆澜与姜登选的关系“如父子密切”,形影不离。
1917年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随之辞职,此后姜登选被北洋政府召还,任总统府咨议。1922年姜登选任奉军总参议,归属奉系军阀张作霖,4月奉系在第一次直奉战争败北,姜登选亲自上阵,率工兵建造防线,支援奉军撤退,受到张作霖的好评,被任命为奉军训练总监、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等职务,姜登选积极投入到奉军“整军经武”的工作中。
张作霖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姜登选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和同僚郭松龄对立,九门口一役,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郭松龄不听。后来张学良跪述于郭松龄之前痛哭失声,郭松龄才免陈琛死罪。此后,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然而他们同样认为应该裁军以休养民力。
郭松龄
1925年8月姜登选南下任苏皖剿匪司令、安徽军务督办,后来受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攻击,从安徽撤退,姜登选与山东张宗昌联合,遭到孙传芳的反击,结果二人惨败。此后姜登选任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发动兵变,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赴奉天经滦州车站,欲与郭松龄面谈,进城后被扣押,郭松龄力劝姜登选合作反奉,反遭大骂,姜登选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郭松龄下令将他处死。
1925年11月26日姜登选被郭松龄下令枪毙。
姜登选被枪决后,在滦州的友人张淦臣为其收拾遗体殓棺,方声涛与姜登选友谊最深,闻讯后亲到滦州将姜登选的灵柩运至天津。1926年春姜登选的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张作霖为表彰姜登选的忠诚,在镇压郭松龄事变后,特在沈阳西南风雨坛为姜登选修建了一座“姜公祠”以示纪念。
张作霖帐下姜登选与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并称五虎将,姜登选性情刚毅果敢,待人诚实,为官清廉,不唯荣利,治军严明,平易近人,为驻地军民及家乡人民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