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欧文·亚隆
这句话是最近某次与客户做正念教练对话时,总结环节我引用欧文·亚隆大咖的一句话,对方客户也很感触!借此分享,再次和大家分享之前关于“看见”的话题:
回顾我作为企业教练的学习及工作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自我觉察的过程,尤其是在不断地与各种被教练者进行教练对话,以及在做“教练型共创领导力”课程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积累,越发感受到,教练双方共创的过程,也是一个“看见”的过程,即:“看见”与“被看见”,即看见自己,也看见别人;被自己看见,也被别人看见。
比如在我的教练咨询案例中,某位被教练者是一名山村支教老师(本案例引用已经征得当事人同意),他有着一颗特别纯的教育之心,对自己的教育工作非常的投入负责,虽然以志愿者教师的身份所就职的小学,是在一个偏僻的村庄,教学环境很不发达,但是却每天都阳光满满的与孩子们在一起。但是这样一位阳光老师,内心却经常“纠结”与“压抑”。非常痛苦的是:人们越是在表面看到他的“阳光”,他越是在内心中痛苦于周围人对自己的价值无情地漠视......期待反噬着他的阳光。在与他的教练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并认知到这个症结所在,他一直渴望“看见”和“被看见”......
看见自己。
这个过程其实往往最为挑战,因为源于每个人不同的成长经历、教育环境、家庭情况等等诸多不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而这其中,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首先源于我们如何“看见”我们自己,可能尤其是在东方文化环境下,这方面也尤为明显。我的这个案例中的被教练者,在最痛苦的时候,眼睛里、心目中,是没有自己的。那个时候他是把自己放在了一个极低的位置,没有自信,生怕得罪身边的每一个人,哪怕是班上的某个同学的疑问,都会让自己本能的先做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可以说,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说自己“生活在彻头彻尾的黑暗当中”。
不能自己看见自己,自己没有给自己一个正确的位置,也就很难在与这个世界的互动中找到正确的自己。
看见别人。
记得我在最开始学习做教练的时候,我的聆听,经常容易陷入到不自觉地带着“过滤器”的听,因为我会情不自禁地去听自己希望听到的,如果不是自己希望听到的,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反驳”?于是在教练对话过程中,无法接近尽可能的全面与真实,无法与对方做真正走心的交流,我也总会觉得有那么一层“隔膜”无法穿透。也容易被自己的“主观”所带领,就不能真正找到客户最真实的需求或痛点,而让自己“想当然”的认为客户“应该”怎样怎样,或者有些时候内心还容易带着评判和责备,因此就无法实现教练的真正价值。
所以,真诚地“看见别人”,把所有的个人评判做个暂悬,真正走进对方,和对方一起共创“尽可能”真实的“现实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探究真正的“教练对话目标”,才有可能真正聚焦目标,并有效挖掘出个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更多可能性。
每个人的这一生,也都在追求“被看见”。清晰地“看到”自己,以及别人的存在,内心接受和允许这世界的多样,看见每个人的独特存在,尤其也要看见“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所有人今天的一切,也是自己曾经过往经历的综合呈现,也有对未来的内心期许,这所有的一切,都值得“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