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之初,彭德怀率领志愿军入朝,接连取得大胜。尤其在第二次战役中,打得号称武装到牙齿的美军落荒而逃,若非没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恐怕要遭受志愿军的一次大型歼灭战。
即便如此,志愿军在第二次战役中仍然歼敌3.6万多人,取得了一场足以改变战局的大胜。这场胜利,打的美军士气低迷,随后后来在第五次战役中找到了一些应付志愿军的办法,但从整体来看,美军长时间都处于对志愿军束手无策的境地。
面对彭德怀的这种无可奈何之感,或许麦克阿瑟的感受最为深刻。他从指挥美军侵略朝鲜之初的风卷残云,到惨遭失败后疯狂叫嚣着要使用核武器打击我国重要城市,以及利用核辐射来封锁鸭绿江沿线,再到最后黯然离场,这种变化是麦克阿瑟对阵彭德怀元帅期间的真实写照。
苏联顾问的质疑彭德怀指挥志愿军作战期间,取得的巨大战果有目共睹,对彭德怀的评价也几乎是一致好评。能让志愿军这样一支武器匮乏的陆军,在面对“联合国军”这种武器装备优越,又能实现海陆空立体作战体系的军队时,接连取得胜利,本身就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但当时苏联派到彭德怀身边的军事顾问戈尔拉乔夫上校,却有着另外一番不同的看法,在他的眼中,彭德怀的指挥能力简直是破绽百出。为此,苏联顾问还专门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悉数列举了彭德怀在指挥作战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第一,彭德怀在取得战场优势以后,没有对溃退的美军进行坚决的追击,反而紧急叫停了进攻部队,错失了大量歼灭敌军的绝佳机会。
苏联顾问所指出的这个问题,是指第三次战役期间,志愿军势如破竹,而美军溃退之际,彭德怀突然下令停止追击。这件事确实发生了,但问题并不在彭德怀,因为志愿军当时的作战优势确实大,但战线也确实太长了,无论是部队所需的补给还是兵源都无法得到及时补充。
反观美军当时的状态,虽然有一定的损失,又处于溃退不利环境中。但美军有强大的机械部队,随时可以利用坦克组建防御圈进行顽抗。
一旦志愿军进攻遇阻,我军没有补给,对方却可以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此消彼长之下,志愿军势必骑虎难下,攻又攻不动,撤又撤不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彭德怀的紧急叫停的这个决定,不仅不是苏联顾问口中的问题,反而是一个十分高明的决定。
第二,彭德怀指挥前线部队作战时不够坚决,任由美军突围。苏联顾问提的这个问题,更加无理取闹了,当时在长津湖的作战中,志愿军大胆穿插,深入敌后,已经分割包围了美军,并且炸了水门桥。
尽管前两次炸水门桥对桥体的损伤不大,美军很快就修好了,但第三次炸水门桥,已经炸断了桥体,奈何美国当时的工业实力太强大,竟然直接利用飞机空投巨大的组件到战场上,这才修复了水门桥逃出生天。
尽管志愿军这次没能全歼美军,但志愿军打得非常漂亮,在那个极少有人敢于正面对战美军的年代,不仅对战了美军,还打得美军落荒而逃,这不仅不是问题,还是值得载入史册的功绩,难道苏军在同等的情况下,能做到比志愿军更好吗?
第三,苏联顾问还指出,彭德怀在分配兵力时有问题,不应该将志愿军的兵力平均分布在漫长的防守线上,应该集中优势兵力,对美军防线的薄弱环节进行突破。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与当时的战场局势有关。志愿军从刚开始的猛打猛冲,到后来坚守在三八线一带,这不仅是战局的因素,还与朝鲜半岛的地形分布有关。
三八线以北山地居多,适合志愿军作战,而不利于美军机械化部队全面展开。但三八线以南的地区,则以平原居多,美军的机械化部队可以全面发挥优势,反而不利于志愿军。即便志愿军集中兵力突破了敌军防线的薄弱点,也无法有效歼敌,因为敌军跑的很快。
如果志愿军歼敌不成,追击的距离过远,再想撤退就更难了,还是因为敌军跑的很快。而且,你可以集中兵力突破敌军的薄弱点,难道自己的防线就不会因此出现薄弱点吗?这样做反而会破绽百出,一旦前沿阵地失守,对当时边打边谈的局面将十分不利。
第四,苏联顾问认为,彭德怀不该将所有兵力集中到前线。大战之前预留后备力量是军事常识,而彭德怀则违反了这个用兵常识,暴露出一个巨大的破绽。这会导致志愿军在前线取胜以后,没有后备力量追击美军,导致战果无法持续扩大。
苏联顾问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可以算是一个重大破绽,毕竟这件事在当时很多人都发现了。当年彭德怀未准备预备部队,主要是因为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又没有制空权,与全副武装的美军作战十分艰难。唯一可以占据优势的便是兵力优势,一旦准备第二梯队,势必削弱前线部队的兵力,相当于自断一臂。
斯大林的答复而苏联顾问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但他的作战思路,适合拥有钢铁洪流的苏军,而不适合志愿军,这一点虽然是志愿军的破绽,但彭德怀此举也是随机应变之举,反而是苏联顾问有些不懂变通了。
关于这个用兵的破绽,其实在朝鲜战场上很明显,相信美军也能轻易发现这一点,毕竟美军的空中侦察优势非常大。但从战场的走向来看,美军对这一点十分清楚,却始终无可奈何,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利用这个破绽来对付志愿军,这已经足以证明彭德怀用兵的高明之处。
苏联顾问向斯大林告状以后,本意是取得斯大林的支持,从而给彭德怀施压,迫使彭德怀在指挥作战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思路来。但斯大林看了他的想法以后,却并未全力支持他,反而让他以后听从彭德怀的安排。
同时,斯大林还高度赞扬了彭德怀,称他是“天才军事家”。可见,斯大林虽然没有亲赴朝鲜战场,但从作战报告中依然看出了端倪,深刻感受到了彭德怀的军事能力,属于世界顶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