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带大量黄金出逃,晚年光景如何?贴身侍卫:身边人快跑光了

野史记录 2024-04-02 21:46:52

1949年底,有着“山西王”之称的阎锡山,在山西作威作福了这么多年,终于要被迫离开山西,去投奔蒋介石了。当时还有不少国民党军政要员与阎锡山同乘一架飞机,其中就包括了陈立夫、朱家骅、贾景德等人,以及学者出身的杭立武。

黄金太重了

12月9日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对这几位而言可谓是刻骨铭心,即便在许多年以后,他们再回忆这一天的情景时,依然印象深刻。而且,他们的回忆中都提到了同一件事,那就是当天飞机出了问题,导致被迫返航后再次重新起飞,而导致这次问题的原因,竟是阎锡山带的黄金太重了。

黄金自古以来就是“硬通货”,但凡是乱世,黄金的价格更是倍增,因此黄金成了诸多逃难的国民党要员的首选。但黄金价格贵重,价值要以克来计算,重量达到影响飞机飞行的程度实属罕见。

阎锡山当年逃离大陆时,带走了大量黄金,这件事是可靠的。但具体阎锡山带走了多少黄金,这个数量却有争议。据杭立武回忆,他当时跟随阎锡山乘坐的是成都新津机场起飞的最后一架飞机,登机以后见到阎锡山坐在一个大箱子上,而陈立夫与朱家骅正在聊天,声称飞机上这些人的命都在阎锡山的两个箱子上。

杭立武这才知道,阎锡山带的两口箱子里装的竟然全都是黄金,由于份量太重了,导致飞机飞行时容易出问题,所以大家正在劝他留下部分黄金,以确保乘机人的安全,但阎锡山坚决不同意。

而陈立夫在回忆录中却记载,他们乘机升空后遇到了危险,最后只好返回成都机场,安全降落以后才知道,原来飞机出现事故是因为所载的东西太重了。他们当时带了很东西,但最重的还是阎锡山的黄金,整整有十箱之多。

飞机师当时给他们的建议是,飞机不要超重,否则飞行途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可能会出现事故。陈立夫与朱家骅立刻就弄清楚了问题的关键,一边是阎锡山的黄金,一边是全飞机乘客的安全,他们当然会选择后者。

但阎锡山却坚决不肯卸下一部分黄金,因为他对蒋介石和国民党的这些政要十分了解,若自己手里没了兵权,又没有钱,即便安全逃了过去,晚年生活也一定十分凄惨。所以,黄金他必须要带,否则与丢了性命无异。

当然,阎锡山的这个想法是不会告诉陈立夫与朱家骅的,他当时搪塞的理由是,这些黄金全部都来自山西人民,他只是暂为保管,未来有机会再回山西,他还要将这些黄金带回山西,还给山西人民的。

更重要的是,阎锡山当时除了带黄金以外,还带了许多的随从,甚至医生、厨师也都带了几个,可见阎锡山当时的生活有多么奢靡。阎锡山这个时候还不忘向这些跟着他的人示好,表示这些愿意跟着他出生入死的人,以后还要靠这些黄金生活,这些黄金就是他们的身家性命。

阎锡山的决定

阎锡山这番话说的情真意切,但他能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陈立夫与朱家骅。这两人熟悉阎锡山,知晓他手里的巨额财富全都是这些钱搜刮山西百姓积累而来,全都是民脂民膏。若阎锡山的心里真有山西百姓,又何必搜刮百姓再还给百姓,岂不是多此一举?

陈立夫与朱家骅还知道,飞机上的黄金数量固然不少,却绝不是阎锡山口中所说的“唯一倚仗”。早在数个月之前,他们就已经接到过消息,阎锡山偷偷运送大批金银到台北市,又暗中转移这笔金银到日本投资。

同年6月8日,阎锡山偷偷运完这笔钱不久,先期抵台的阎锡山母亲在台北病逝,阎锡山去奔丧期间,还被苗培成敲诈去十根金条。苗培成也是山西人,但属于CC系,与阎锡山不是一路人。

他得知阎锡山运了大量金银到台北以后,借阎锡山到台北为母亲奔丧的机会大做文章,四处散发传单,大肆宣传阎锡山在山西搜刮百姓民脂民膏的罪行,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台北是什么地方啊?那是国民党的后路,阎锡山之所以偷偷转移金银,就是为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任由苗培成这么搞下去,他在台北的名声就要臭了,以后还如何在这里立足?因此,阎锡山害怕了,一改此前对苗培成不屑的态度,乖乖拿出十根金条给苗培成,这才算平息这次风波。

风波虽然平息了,但阎锡山运金条到台北的事情却因此暴露了,当时很多人都知道这件事,就更不要说身居高位的陈立夫与朱家骅了。所以,当他们听到阎锡山说着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又装出一副可怜样时,就别提多别扭了,自然不会被阎锡山的这番话哄骗。

两人也不愿与阎锡山多纠缠,直接告诉阎锡山,他现在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黄金留下一些减轻重量,一个是将他带的随从人员赶下去。阎锡山也是聪明人,见对方态度强硬,没有继续耍无赖,思索片刻后就将大部分的随从赶下飞机,去找其他飞机乘坐,而他身边就只留下几个亲信跟随,这才算解决了黄金超重的问题。

阎锡山抵达台湾初期的生活还算顺遂,蒋介石给他安排了重要的职务,但很快就风云突变,蒋介石先后夺了他的权,让自己的心腹接替了他的职务。

晚年凄苦

阎锡山卸任以后,蒋介石给他安排了每月5万元的经费来补贴生活,阎锡山此时的心态有了很大变化,决定急流勇退,后半辈子利用手里的黄金和蒋介石的补贴安度晚年。平日里写写书,养养鸡鸭,倒也算活得自在。

时间久了,阎锡山开始觉得城市喧嚣,于是搬进了一处深山居住。那些跟着他过来的几十个亲信、随从、医生、厨师也都跟着他进了山。五万元经费不少,但这些人的花销更大,不仅要供他们吃住,还要每月给他们发工钱。再加上居所的租金,日常的开销,阎锡山不仅每月剩不下钱,甚至还要用自己的老本儿来补贴家用。

这样的清闲日子,实则花费巨大,阎锡山的经济状况逐渐开始吃紧。阎锡山自然明白坐吃山空的道理,所以打算“养鸡生蛋”,先后投资了两个厂子,让自己养的这些人经营,打算靠盈利来维持生活。但这些跟在阎锡山身边的人,就算是有本事之人,本事也在于耍枪杆子上,哪里懂得经营呢?很快,阎锡山的投资接连失利,没能及时止损,反而令经济压力更大。

阎锡山的住所换了又换,一次不如一次,已经开始出现了破败的迹象。阎锡山身边的许多人之所以跟随他,就是为了混口饭吃,一旦没有工资拿,真正愿意跟在阎锡山身边的又有几人?

据阎锡山的贴身侍卫张日明回忆,阎锡山身边的人是陆续离开的,先是一些边缘人物,慢慢开始有亲信也陆续离开,甚至阎锡山最看重的机要秘书原馥庭,也产生了离开的想法。只不过阎锡山有所发觉,几乎是哀求着让原馥庭不要走,原馥庭看着老迈凄凉的阎锡山,这才动了恻隐之心,最终选择留了下来。

阎锡山晚年的生活很可怜,随着年纪增大,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那些国民党要员更是少有人前来探视,只有陈诚象征性的来过一次。后来蒋介石举办周年纪念大会师,78岁的阎锡山接到了蒋介石的邀请函,这让他很激动,坚持要去参加。

遗憾的时,阎锡山下山的途中就犯了病,次日就死在了送医的途中,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与阎锡山前半生的风光正好相反。或许他早就想到了自己会有这么一天,所以当年才坚持要带足了黄金,可惜这笔黄金没能改变他晚年凄苦的命运!

1 阅读:93

野史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