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实习记者 王紫茜
“上课前‘吸’一口,写作业时‘吸’一口,特别有精神,班里好多同学都在用。”近期,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商品在多地学生群体中流行。随着这种“醒脑神器”进入校园,儿童用品安全问题再度引发热议。
“鼻吸能量棒”究竟为何能激发起学生的购买欲望?是否存在安全隐患?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鼻吸能量棒”进入校园
记者看到,“鼻吸能量棒”外形类似充电插头,颜色亮丽,上方有两根塑料吸管,鼻子凑近后可闻到西瓜、柠檬、青提、薄荷等各种气味。从产品介绍来看,其成分主要有植物精油、薄荷脑、冰片、樟脑等。目前,电商平台上的多家店铺正售卖此类商品,价格集中在几元至几十元之间,包装及宣传图上打着“一闻解困,苏醒你的能量”“快速提神醒脑”“越困越有效”等字样,且部分产品的月销量已达上万件,甚至居于店铺销量榜榜首。
从众多消费者的反馈来看,“鼻吸能量棒”有提神效果,其中就有消费者表示,“用了之后马上精神”。据此前媒体报道,在部分地区有小学生甚至带着“鼻吸能量棒”来到超市,要求老板进货。
由此不难看出,“鼻吸能量棒”已在学生群体中广泛传开。对此,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鼻吸能量棒’之所以能‘风靡’校园,是因为学生对新奇有趣的物品有好奇心,而且年轻消费者的风险评估和自控能力普遍较弱,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引导。”
所含成分对儿童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了解到,售卖“鼻吸能量棒”的海报上,往往标明“告别犯困”“一吸提神”,且大部分商家宣称此类产品配方纯净、使用安全。
那么,这种“醒脑神器”是否真的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且像商家宣传的那样安全无害呢?
“这类‘能量棒’主要成分包括薄荷脑、冰片、植物精油等,短期具有开窍提神的作用,在鼻塞、头晕的时候用来通气、醒神不会有明显副作用。但作为提神醒脑的工具来长期使用,或将造成多种伤害。”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尹凯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类产品中所含的冰片、樟脑、薄荷等药品,长期积累不仅会失去提神的功效,还可能产生皮疹、皮肤过敏等症状,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造成负担。此外,这类药物还会产生成瘾性,对儿童来讲隐患极大。
尹凯认为,“鼻吸能量棒”的危害不仅在药品方面,其使用方法也并不合理。市面上大多数“鼻吸能量棒”的设计都需要进入鼻腔,儿童鼻腔、呼吸道黏膜屏障保护功能发育尚未完全,入鼻后有可能损伤鼻腔、鼻窦。“不仅如此,如果孩子们在学校里交替使用,还可能会造成细菌传播。”
山东省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鼻吸能量棒”宣传中“提神醒脑”的功能需要注意,“如果是药品,学校附近的小商店是不可以售卖的。不是药品的话,不能标识此类型的功能,而食品类的产品,包括保健品是不能有治疗功效的,属于违法行为。”
多方协同守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现如今,随着未成年人商品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竞争格局日趋激烈。不少商家为实现短期获利,一味“钻空子”、打“擦边球”,导致未成年人用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认为,“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加强市场监管,禁止或限制商家出售‘鼻吸能量棒’等类似产品。同时,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成分安全、质量合格。其次,社交平台上存在大量带有诱导性质的短视频,这些视频可能会误导学生购买和使用‘鼻吸能量棒’。社交平台应完善审查机制,及时下架违规视频。此外,学校不仅应加强健康宣传和科普,让学生了解产品成分、效果和潜在风险,提高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还需要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消费行为,教育他们要学会理性消费,避免盲目跟风。”
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保护法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药品、玩具、用具和游戏游艺设备、游乐设施等,应当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有业内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针对未成年人市场销售的产品,法律对安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未来,政府可以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定,明确产品的成分、使用范围,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总之,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通过限制出售、下架短视频、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袁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