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被大雨制止的战争

朱哥说事 2022-09-06 20:44:08

发动一场战争,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桩小事,战争要无谓地消耗多少粮食、财富、资源、生命;战争要残酷地毁掉多少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战争要无情地拆散多少恩爱夫妻、造成多少人间惨剧!

作为统治者,一声令下,可以将千万生灵推向死亡的深渊;改变成命,又可挽救千万无辜的生命。因此,作战前周密地考虑,审慎地判断,方能尽量避免惊扰百姓,也避免了国家财力物力的白白浪费。

在三国魏蜀两国对峙时期记载了一场一触即发而终于未“发”的战争。虽然没有真打,双方都没少折腾:诸葛亮亲自带部队在成固、赤坂防守,还派李严带两万人到汉中去,又让李严准备后勤工作;

曹魏这边更不轻松,从少府杨阜的上书可以看出,因为连降大雨,魏军前进相当困难,后勤补给也不畅通,士兵劳苦不堪。

作为国君的魏明帝一意孤行,坚持要打这场胜负难料的战争。他根本忽视他的百姓挨饿受冻,他的士兵进退两难等客观因素,顽固地以“完成先王遗志”为由,把双方的无数生灵置于死亡阴影的笼罩之下,而他自己没有感到丝毫不妥。

孟子曾说过:“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意思是老百姓是最重要的,国王排第二位,国家政权还得更靠后。

可惜,封建时代的君主们谁也不愿认真倾听孟老夫子的谆谆教诲,他们多半以牧羊人自诩,百姓不过是他们放牧的群羊。

有的牧羊人会想办法让自己的羊吃得饱一点,扩大羊群,这样便可多挤羊奶、多吃涮羊肉,他便被后世的“羊”们奉为“贤君”;有的牧羊人残忍暴戾,不让自己的羊群吃饱,兴之所至,随便斩杀它们,不顾它们数量的减少,他便被叫做“暴君”。

不过,魏明帝在暴君如林的中国封建社会里,还算比较开明的一位。在三位大臣“轮番轰炸”似的劝诫下,他终于放下了高举的屠刀,松开了四蹄捆绑的羔羊。

但延期屠杀并非等于戒吃羊肉,仅仅是延期。等羊再长肥一点,怀着对上次大难不死的感激心情,心满意足地让君王享用它们的鲜血,这样岂不更“文雅”吗?

所以魏明帝要下诏命曹真班师了,因为王肃告诉他,在这艰难的时刻息兵,老百姓会感恩戴德,以后就能拼力效命,乐意冒险,“民忘其死”了。有这等好事!明帝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0 阅读:2

朱哥说事

简介:说身边事,独特视角,理性分析,不一样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