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五台山的后山,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面宽三间,规模不大。
和辽宁奉国寺面宽九间,五台山佛光寺面宽七间比,它绝对是个小庙,甚至很像《西游记》里的土地庙。
千年前,这座小庙可以说是路人甲,完全没有存在感。
可最大的缺点就是最大的优点,它的规模小、体量小,不显眼,成了它的保护伞,让她成功躲过唐武宗灭佛运动,成为留存至今唯一幸存的中唐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它就是山西五台山南禅寺,至今已有1242岁。
1.发现1953年,全国文物普查,考古队员在山西五台山后山一座位置偏僻的小庙内,勘察登记。
考古队员爬上屋梁,意外看到梁架上有行小字,字迹已经模糊。
“快来看,这里有字!”有考古队员喊了一嗓子,随后几个人凑过去,弹去浮土,瞪大眼睛,仔细辨别。
“大唐建中三年”。
有人颤巍地读出,随后所有人面面相觑,眼睛充满了惊讶,不敢相信。
大唐建中三年,这揭开了寺庙的身世,它修建于782年。
这一发现轰动了考古界与建筑界。从此,南禅寺正式立刻取代五台山大佛光寺,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比佛光寺要早76年。
南禅寺如何躲过千年战争、地震、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穿越1242年,还能幸存?
10多年前,梁思成、林徽因到五台山找寻中国唐代建筑,怎么没有发现它?
2.错过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4人,从北京出发,坐火车转汽车,最后到山西五台县的豆村,找来毛驴,准备骑驴进山。
原因是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这一年初,梁思成就在图书馆里一本法国人的书中,意外发现,敦煌壁画里中藏着五台山的一条朝圣路。
这条路线从太原出发,经石岭关、定襄县、东冶镇、五台县,到达五台山,佛光寺、南禅寺,都在这条路线上。
当年梁思成与林徽因,沿着崎岖的山路,整整走了两天,在一个三叉路口,他们犹豫了:“直行还是左拐?”
最后,他们选择继续直行。
一念之间,他们发现了五台山大佛光寺,却与45公里外,更古老的木建筑南禅寺,失之交臂。
而南禅寺继续“藏在深山无人问”,直到16年后,考古人员的发现。
除了木建筑,考古人员还在殿内发现了17尊彩塑,在周围发现石塔、石狮。经鉴定,它们全是唐代真迹。
这等于除了敦煌莫高窟,这里是排名第二的唐代塑像。
木建筑全国第一,泥塑全国第二,这样的发现,震惊了学术界。
3.被盗佛光寺从发现到保护一路顺遂,名家发现,重点保护,后人敬仰。而南禅寺,就没那么幸运了。
它命运多舛,从错过到发现,好不容易可以安稳度日了,却在40多年后,遭到一劫。
1999年,一天晚上,几个盗贼在各种布局埋伏后,闯入寺庙,盗走了3尊唐代泥塑。
它们或许已经流失到海外,躺在某个国家或私人博物馆里,不得而知。
今天去南禅寺大殿欣赏唐代泥塑时,其实有三尊是仿制的,为了凑齐数量。
个中滋味,很难形容,只能等待我们的国宝早日回家,不再沦落他乡。
4.精华南禅寺规模虽小,却很精彩。
它建于782年,距今1242年,主要建筑有山门、大佛殿、龙王殿、菩萨殿。其中大佛殿是唐代遗迹,其他都是明、清建筑。
还有一座砖雕的石狮和一座石塔,也是唐代的。殿内的14尊泥塑,同样是唐代的。
唐代彩塑极为精彩,可媲美敦煌莫高窟,以及麦积山石窟的彩塑。唐代雕塑艺术的巅峰技艺,一览无余。
有人说:“南禅寺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了,门窗都是后来“根据唐代风格”后造的,不如佛光寺。”
的确,排在第二的佛光寺规模更大,名气更大,更古朴、更震撼,可南禅寺的重要性,不可替代。
它形制完整,是解读宋《营造法式》的重要参照实例。
四类唐代文物:最古老的唐代木构建筑、唐代泥塑、唐代石狮、唐代石塔,更是让南禅寺的价值不可估量。
建筑风格古朴简洁,很有一种现代简约的美,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建筑、泥塑、石塔都是。
站在它们的面前,仿佛穿越回唐代,大唐盛世的繁华扑面而来。
有人不远千里跑到日本京东、奈良去看唐代建筑,却没有走进山西的深山,看我们自己的唐代建筑。
写在最后木建筑保存上百年,已不容易,战乱、地震、火灾、洪水、白蚁,哪个都能致命,可南禅寺却保存千年。
南禅寺能创造奇迹,可以说与藏在深山,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有很大关系;也离不开一代代的守庙人,还有村民们的保护。
还有一点,山西曾是鲜卑族和辽的地盘,不是中国历史上的正朔(正统),在历代,都不如西安、洛阳、开封那样的古都受重视。
但是坏事也是好事,南禅寺以及山西很多精彩的古建筑,不张扬不声张,低调地保留至今,成为留给我们的财富。
不管怎样,业内常说:“中国古建筑的精华,尽在唐宋建筑里。”
看古建筑,一定要去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