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园区别在哪?如何看?不知道这三点,去了也白看

虫洞看文化 2024-04-27 08:47:12

想看古典园林,必去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留园。

和石窟不同,它们都在热闹繁华地,不用千里迢迢、车马劳顿,只要到了所在城市,去就非常方便。

可怎么看?是逛逛公园,在每个园林里听各自故事,就算了解了?

当然不是。知道再多细节,可能也是:看时新鲜,听时热闹,回去就忘。

这就像抓到很多树叶,但没有树枝和树干,只要风一来,再多树叶,一吹而散,因为没有根基。

看的最佳方式,是先有整体观,有宏观思维。

今天咱们就从宏观上说说,如何看园林。先在认识上打个地基,就像盖房子时,先架起四梁八柱。

1.四大名园由来

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炉,其中园林的四座:

苏州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市留园。

从此,有了“中国四大名园”的说法。

国家筛选出的,标准自然不用质疑,按历史年代、按完整度、按保存现状。

这四大园林,就是古典园林里的“天花板”。一旦了解了它们的本质,那中国园林是怎么回事,就全明白了。

2.四大名园的区别1)皇家与文人

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是官方建的,也称皇家园林,代表北方园林。

1703年,康熙开始修避暑山庄。

当时北方蒙古族蠢蠢欲动,康熙为方便北巡,也就是避暑山庄,作为军事要地。

这么看,避暑山庄不只是个休闲花园,有更大的作用。

1750年,乾隆开始修建颐和园。

“文艺青年”的乾隆,一生爱玩、会玩。六下江南,让他看多了江南美景,回到北京,看哪都觉不入眼。

他心里想:“工作忙了不要紧,可在北京,我也要赏赏景,喝喝茶,写写诗,看看月亮。我也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也要像南方一样,过诗情画意的生活!”

“国家都是我的,想要啥办不到。北方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植物繁茂,那咱就花钱造!”

就这样,倾心江南园林的乾隆,在北京造出了颐和园。

颐和园直接抄江南园林。亭台楼阁、花木、山水、奇石,颐和园都抄来了。还抄来了西湖的西堤,颐和园照葫芦画瓢,建了个东堤。

这有点东施效颦之意,可皇家抄,那是一副看得起你的意思。

再看拙政园、留园,它俩是民间的,个人建的,也称私家园林,南方园林代表。

拙政园的第一个园主王献臣,留园第一个园主徐泰时,都是明代进士。

这俩属于辞官还乡,用一生积蓄,给自己建个养老用的“大别墅”。

文人造园,自己就是设计师,他们将吟诗作赋,对生命的理解,都放在了自家的园子里。

而南方园林不只有江南园林,还包括岭南园林,只不过岭南园林没有入选“四大名园”,相比名气没那么大。

说来说去,内容有点多,这里只需有个基本概念:

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包括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园林和石窟不一样,石窟是用来敬的,园林是用来住的,和人很密切。那自然也会有人的气质。

下面就聊聊园林气质。

2)盛与衰

颐和园、避暑山庄,都是盛世修园,体现某种兴盛,是“上升”气质。

就像康熙修避暑山庄,乾隆修颐和园,都是“康乾盛世”的国家级项目。

夏季避暑,去木兰围场打猎,还要政府办公,花重金打造的皇家园林,都反映了当时的盛景。

尤其乾隆时期国家富裕,建个大园子,就像是向世人宣布:看咱国家多有实力。

就算到了慈禧,当年拿出海军军费去重修颐和园,当成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虽被后人骂。

可换个角度,也是稳定人心,让老百姓觉得国家有实力,而不知道其实已经各种亏空严重,焦头烂额,只在打肿脸充胖子。

皇家园林,就是要将大山大河微缩在园林里,就是要体现“盛世”。

再说拙政园、留园,就是凄凄惨惨戚戚了。

它们不像高门大户的宅子,是个人发达后,喜欢置地盖房,是兴旺发达的显摆。

更像是个落魄书生,中不了科举,只能写点打油诗,看似潇洒,其实只是苦笑的无奈。

私家园林都是园主人官场失意,心里苦闷,提前退休,建个园子,自我疗伤,是衰败时的“下降”气质。

要是官场得意,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在园林都是在一块小天地里,自我感动。

拙政园主人王献臣,明代时罢官回家,建个园子,起名“拙政”。

一个“拙”字道出了他的内心。他不圆滑,不世故,不愿意与人同流合污,这才罢官。心里不甘心,可又宁愿去坚守。

治国不缺聪明人,就缺像他这样“拙”的人。“拙政”是自谦,是态度,更是观点。

这样,他的园子里,总能吸引到观点相同的人,小聚酌情,题诗作赋,互称知音。

无法实现报国抱负,咱们就自嗨,把园林修得特别文雅诗意,邀来朋友看看花、赏赏月,做做诗,打造一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假象。

可这背后其实藏着的,全是失意、郁闷、愁怨,谁不想志在四方呢?可没办法,条件不允许呀。

而留园,也是一样一样的。

所以说,江南园林的气质是失意、阴郁、低沉。

3)大气与诗意

颐和园、避暑山庄都面积很大,大气才是国家项目的标配。

但徒有其表、铺张浪费,历朝历代其实都不提倡。大的背后,实用才是正道。

满族人从东北来,天下老大的眼里,北京夏天太热,故宫又很憋屈,除了立冬祭祖,他们大部分时间,其实都住在颐和园。

颐和园、避暑山庄,都是办公+休闲。

用今天的话说,园林里有政府办公大楼。功能一多,地方自然要大。

颐和园290万平方米。

避暑山庄564万平方米(相当于840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它们都经几次扩建,越扩越大,要告知世人,要舒服,更也是“工作需要”。

避暑山庄整个就是占山为园,这种大气、大手笔,也就国家能做到了吧。

看皇家园林,最适合的天气就是艳阳高照。大晴天时,园林里视野好,远景一目了然,大气、开阔,景色一览无余的感觉,最相配。

相比较,拙政园与留园的面积,就小得可怜了。

个人财力哪能跟国家比。个人项目,小而精才是方向。

拙政园4.5万平方米(它是南方私家园林里最大的了)。

留园2.3万平方米(3个多标准足球场大小,避暑山庄的1/230)。

南方园林里最大的拙政园,面积连避暑山庄的1/100都不到。

不能大而全,可以小而精,关键还能很诗意。

就像很多大房子,人不多就显得空荡荡,没有人气,小房子却相对更温馨。

看江南园林最适合的天气,就是阴雨天,尤其是下小雨。

坐在园林的回廊里,听雨打芭蕉声,看细雨丝丝飘落,让人很容易触景生情,诗意大生。

阴雨天,与园林的忧郁气质最搭,这也是难怪江南园林里诗词多,它的整个环境,就是诗意的。

园路曲径通幽、流水鸣鸣、山石叠落、紫薇绕藤,配上阴雨天色彩的高级灰,就是一副山水画。

而这种诗情画意,很符合人的心境,让人产生共鸣,从而打动人。

让人在园林里,感叹:“古人太会生活了,人生曼妙,不过如此。”

谁不喜欢诗情画意,自由驰骋,文人雅士造出的南方园林,就是中国人心中的“理想家”。

3.四大名园的相同

说了区别,四大名园也有相同,那就是都是中国园林,整体造园手法一样。那就是:

直接模仿自然。这里的“直接”,是相比西方园林而言。

直接模仿,就是把大山大河变小、变微缩。无法驰骋大江大河、大山大川,那可以当成“大自然的搬运工”,把自然山水微缩成园林。

中国园林都是顺势而建,顺应自然,这很符合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不分南北方,都是如此,无一例外。

总结

北方皇家园林规模大,很大气,就像北方人一样不拘小节,主打大气豪放。

但大了容易空,少了诗意。

南方私家园林规模小,处处是景,处处精致,诗情画意。就像南方人一样细腻温婉。

但小了容易扣扣搜搜,小家子气。

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如今都是瑰宝,各有特色,就像人一样,最大优点就是最大缺点。

而看园林前,先有了宏观了解、大体脉络,再去一个个园林看,就不会上来就陷入枝微末节,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了解完本质,再去听讲解——园子的主人是谁,有啥故事?对联是谁写的,啥意思?花窗图案代表什么,甚至花砖上的鹤图案,是公还是母?就不会一开始陷入细节,错过了全貌。

这观点您同意吗?

后面有机会想写一篇“中国园林、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的比较”。

将视野再拉大,将中国园林放在世界大舞台里去看,看看我们的园林和国外园林的区别,还有如何去对比欣赏。

如果感兴趣的朋友多,我就去准备下,抛砖引玉。

这题目您感兴趣吗?欢迎留言评论。

​​​

0 阅读:85

虫洞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