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新说》连载二十

宁静致凡 2024-02-26 15:17:06

第二十章

人之所畏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餘,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现代汉语译文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美好和丑恶,又相差多少?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众人都熙熙攘攘、兴高采烈,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众人的思想和主意都很多,而我却有很多疑问。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新说

版本不同,内容不同,正常;版本相同,内容相同,也正常;但如果内容相同,解释却不同,正常吗?也正常。

甲从《道德经》上读出治国思想;乙从《道德经》上读出养生之道;丙从《道德经》上读出哲学的原理。老子当年都没有想这么多吧?

本章的第一句就出现了两种版本,是“绝学无忧”,还是“唯之与恶,相去几何”?怕是考古学家都回答不上来了。当年出现这样的情况,肯定有其复杂的背景,但这给后代留下了一个论战的理由。

本章描述了圣人(得道之人)与一般民众的区别。比如说,一般的人喜欢热闹,喜欢到人多的地方,而圣人却喜欢淡泊宁静独处;一般的人,追求物质享受,喜欢丰衣足食的生活,而圣人却喜欢闲散,无拘无束的浪子生活;一般的人喜欢争强好胜,炫富攀比,而圣人却浑沌、闲散、迷糊、淳厚、笨拙。总之,老子的正话反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异于凡人的圣人形象。

老子说: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两位圣人所指应该都是修道之人所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如此,俗人有俗人的生活目的,道人有道人的生命情调。一般人对人生都有目的,或求升官发财,或求长命百岁。而以道家来讲,人生是没有目的的,亦就是佛家所学“随缘而遇”,以及儒家所说“随遇而安”的看法。

“洒脱、逍遥”用在老庄及其徒孙身上也算合适。其实,我也无时无刻不在向往这种生活。别人皆醉我自醒,别人皆忙我自静;别人皆贪我不足,别人皆苛我宽容。总之,这个世界已经变得浑浊不堪,里面的百姓也不明就里,昭昭察察,整天为生活奔波忙碌。只有看破红尘的人才不会参与其中。他们得过且过,知足常乐。夏有凉风冬有雪,便是人生好时节。然并卵,这符合“道”吗?难道只有你们这些人理解“道”吗?

0 阅读:0

宁静致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