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行草书《争座位帖》,是其55岁时所书,它与王羲之《兰亭序》,被书家誉为“行书双璧”。其笔力遒婉,上承王羲之的传统,又习初唐四家的书法艺术特点,后从张旭得笔法,特别是吸取了南北朝以来的民间书家的营养,融为一体 。可以看出此帖笔法,开创了不同于前人的一代书风。这才称得上教科书式的经典创新书法。
创新了些什么?
一,他虽出于王羲之,却荡漾在张旭、怀素笔底的,以使转为主的笔法,进行追根究底的探求,使之与篆籀、汉简与民间稿草,有机揉和起来,将以运腕为主的古法,变为以肘腕相结合的新的笔法。
二,变“内法”(以顿折为主的向心的曲线运动),为“外拓”笔法(以使转为主的离心的曲线运动)。
三、结体结体由修长变为正方,变相背为相向;变左倾右扬的侧面形象为水平式的正面立体形象。
尽管历代书法家对颜体楷书有不同看法,但对《争座位帖》的褒扬和赞美乃至用功至深的临写,却出奇的一致。
阮元言:“《争座位稿》,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致。”
米芾对颜体楷书鞭挞有甚,但对颜体行书争座位帖却推崇备至,说:“颜书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品。”“《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于意外”。下图中颜真卿行书《湖州帖》我国鉴定界泰斗徐邦达根据用笔欹侧辗转,内擫外拓的笔势,判断用笔和米芾行书接近。断言此帖即米书仿临颜真卿行书。
董其昌风格清雅,但笔法根底还是得力于颜真卿行书,于《争座位帖》用功尤深,他古稀之年时曾在临作说:“知颜书于郁屈瑰奇中,自有柔情绰态,是则鲁公知己矣”《董临颜真卿争座位帖一卷》。
董其昌临争座位帖
董其昌临颜真卿送刘太冲叙
何绍基一生对《争坐位帖》用功达到了痴迷程度,每日临摹颜真卿法帖是其日课,曾言学习颜真卿书法“尤先习其庄楷,若骤摹是帖,即堕入恶道矣”。下图临争座位帖可以看出颜体行草的风格。
何绍基临争座位帖
赵之谦是在学颜的基础上,将六朝碑版中属方笔体系的作品融于飘逸洒脱的行书之中。他的楷书有人形容是“颜底魏面”,行书的风格更是建立在他楷书的基础上,明显地来自于颜真卿,多取横势,写得雄浑开张。尤其是外拓笔法处处流露出颜真卿行草的印迹。
康有为虽推崇北碑,但沙孟海在《近三百年的书学》言:“康有为的行书多取横势,开张大气,他也是在学颜的基础上遍写各碑,但也有偏重的处所…”可以看出,康有为行书的结体的圆融外拓,结体用笔极富颜真卿行书意味,只不过在体势上较颜更为开张放逸。
林散之晚年临摹了许多碑版法书,在他那老辣绝俗,云蒸雾绕的行草书体势,从颜真卿行书汲取很多营养,正如他自己所言“《争座位帖》百学不厌”
民国书法大家谭延闿,更是师法鲁公行楷尺牍,特别是《争座位帖》,并参以翁同龢,钱南园笔法,已尽得颜书精髓。
谭延闿临争座位帖
这些书法大师们在其一生中,都不同程度地汲取了颜真卿的行书的笔法特点,而创造出了属于自身的书法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