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霸投降蜀汉既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正确的选择

清水空流 2022-10-24 07:56:30

大概连夏侯霸自己都不会想到,他自己做曹魏核心集团的高级官员,宗室成员,并有望成为托孤之臣的一代名将居然会投奔敌国,这是多无奈的和悲哀的事情,但万幸的是,敌国对他很好,给予的地位不亚于在曹魏的地位,依旧还是宗室,还是更亲近的宗室。官职更高,可以说,夏侯霸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

夏侯霸的生卒年都不详。照理说曹魏这样的都封侯的宗室高级将领都有详细的记录的,而夏侯霸之所以生卒年都不详,绝对是被曹魏刻意地抹掉了,夏侯霸的年龄大概率应该和司马师差不多。但这样一个宗室将领投靠弱小的敌国,实在是太丢人,只能让夏侯霸消失了,司马氏篡位之后,自然也不会保留,毕竟夏侯霸出逃是因为他们司马家。因此正史上留下夏侯霸的记载并不多。

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人,曹操嫡系本家出身,曹魏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夏侯霸是曹操麾下第一武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夏侯渊生了七个儿子,还有一个家乡大乱时。最有出息的是第五子夏侯荣少而有才,七岁而能写文、曹丕也为之惊奇,但是在十三岁时与父亲夏侯渊一起征战汉中,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因见父亲战死,愤而拔剑出战,最后阵亡疆场。

夏侯霸的母亲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夏侯霸也可以算作是曹操的侄子。夏侯霸在曹魏官至右将军、博昌亭侯,始终战斗在魏蜀交战一线。但是这样一位曹魏核心将领,和蜀汉还有杀父之仇的宗室将领居然投靠了蜀汉,实在是让人意料不到。而这一切都起源于高平陵之变。而面对这一重大事件,夏侯玄与夏侯霸采取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满门,而夏侯霸与曹爽关系极为亲厚,如果曹爽不死,征西将军很有可能就是夏侯霸的。而司马懿为了彻底铲除曹爽集团的政治实力,司马懿召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自己嫡系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但问题是夏侯霸素与郭淮不和。因此夏侯玄在接到的然他皇帝的诏书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司马懿),夏侯霸坚决反对夏侯玄回朝,意思就一个,回朝之后必死无疑,于是劝夏侯玄干脆一起投靠蜀汉,但被夏侯玄断然拒绝,夏侯玄之所以拒绝不是不知道后果,而是觉得投靠蜀汉太丢人。最后夏侯玄果然死于司马师之手。

如果接替夏侯玄的不是郭淮,夏侯霸也未必会投靠蜀汉,而郭淮来接任征西将军就是为杀夏侯霸的,在此情况下,夏侯霸只有投靠蜀汉这一条路可走了,夏侯霸立即带着几个心腹逃亡蜀汉,这一路上夏侯霸是历尽千辛万苦,在半路还迷路了,粮食吃完了只能杀马充饥。万幸的是被蜀汉的巡逻士兵发现,这才一路护送到了成都。蜀汉历来对于曹魏投降而来的降将都给予高官实权,而且十分信任。因此夏侯霸被刘禅任命为车骑将军。名义上高于姜维。刘禅还对夏侯霸说:“卿的父亲是自己在交战之中阵亡的,不是我的先辈亲手杀的,又指着自己儿子说:“这也是夏侯氏的外甥之后。”由此可见刘禅也颇有政治头脑。而在曹魏一侧,司马懿出于稳定政局需要,并没有追究夏侯霸的责任,也仅仅是流放而已。夏侯霸的大哥夏侯衡和三个弟弟夏侯威、夏侯惠、夏侯和,他们在高平陵之变后都在魏国混得好好的。

在夏侯霸投降了蜀汉以后,由于深知曹魏的底细,因此夏侯霸与姜维多次参与对曹魏的讨伐,不知道曹魏面对两个曹魏的降将的征讨不知作何感想,在延熙十八年,在司马师暴死之后,姜维,夏侯霸和张翼三人领兵数万人出狄道,分兵三路北伐魏国,在洮西斩杀斩杀数万曹魏军。史称“洮西大捷”,也是北伐以来最大的一场胜仗。从历史结局来看,夏侯霸的选择是对的。陈寿在《三国志》“为尊者讳”隐去夏侯霸亲身经历过的一些重大事件。以至于夏侯霸如果去世的都没有一个明确记载。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25

清水空流

简介:历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