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艳的一首词,写尽男女之欢,甜蜜又温柔,让人羞红了脸

墨尘染公子 2024-04-25 06:27:27

前言

“才子佳人,天作之合”,说得便是苏轼与王弗的爱情。

王弗于出生书香世家,父亲王方是进士,也是苏轼的老师。

约18岁的苏轼,来到中岩书院,拜王方为老师。

一日,在书院,初见王弗,宛若仙女下凡。

少年苏轼,情窦初开,为追求王弗,一边是“唤鱼池”的暗送秋波,一边是夜半入院,送花表心意。

一顿操作下来,王弗彻底沦陷了。

对于老师而言,一位是心爱的女儿,一位是得意门生,于是请人做媒,将王弗许配苏轼。

那年,18岁的苏轼,迎娶15岁的王弗,打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

初尝情爱,总是令人难以忘记。

那一晚,洞房花烛夜后,苏轼大笔一挥,写下了《南乡子·寒玉细凝肤》,一边赞美初恋皮肤白皙细腻,一边赞美初恋歌舞妖娆。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

宋·苏轼

寒玉细凝肤。

清歌一曲倒金壶。

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

芳时偷得醉工夫。

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

豁得平生俊气无。

苏轼在这首词中,大炫洞房情趣,一点都不遮掩,这样的诗文,在苏轼的创作生涯中,仅此一篇。

01

寒玉细凝肤。

少年苏轼,正值青春期,面对喜欢的女人,欲望强盛,一番云雨之后,诗人意犹未尽。

走到书案前,提起笔,首先想到的,便是女子的身体,诗人说“寒玉细凝肤。

这里的“寒玉”比喻容貌清俊,这里的“凝肤”指洁白的皮肤。

诗人用了“寒玉”和“凝肤”来形容妻子的容貌,赞美妻子容貌清秀,十分好看,肌肤又白又干净。

诗人用词十分传神,一个“细”字,意蕴无穷,“细”就是柔润的意思,一般会说“柔润爽口”。

诗人把“云雨”的体验感,都藏在一个“细”字里了。

16岁的少女,肌肤本就紧致、柔润,诗人第一次触碰少女的身体,有这样的体验感,不足为奇,但奇在一个“细”字,给足了读者想象空间。

这个“细”表达苏轼云雨后什么样的心态呢?

第一种心态,少年的意犹未尽。

苏轼抚摸妻子,妻子肌肤白皙,摸起来柔润,亲吻间,能感受到肌肤细腻柔软。

新婚夫妇,初尝情事,这么美好的体验啊!即使结束了,诗人肯定是念念不忘,意犹未尽。

第二种心态,少年的一往情深,“细”不仅是对云雨的交代,更是对妻子的赞美,赞美妻子冰清玉洁,对新婚妻子十分满意。

02

清歌一曲倒金壶。

冶叶倡条遍相识,

诗人与女子云雨之后,又做什么了呢?

诗人说“清歌一曲倒金壶”。这里的“清歌”指清脆的歌声。

其实,这句“清歌一曲倒金壶”并非诗人原创,而是引用了唐代郑谷《席上贻歌者》“花月楼台近九衢(qú),清歌一曲倒金壶,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春风唱鹧鸪。”。

古代文人喝酒,喜欢歌女相伴,一边跳舞,一边唱歌,为喝酒助兴。

唐代郑谷的“清歌一曲倒金壶”,是赞美歌女唱得好听,宾客纷纷举起酒杯,达到了助兴的效果。

诗人引用“清歌一曲倒金壶”,也是为赞扬女子歌喉之美,让诗人不知不觉,又倒了一杯酒。

这里的“倒金壶”是倒一杯酒,“金壶”是酒壶的美称。

女子唱完歌,又跳起了舞,诗人说“冶叶倡条遍相识”,这里的“冶叶倡条””形容杨柳枝婀娜多姿。

诗人这句“冶叶倡条遍相识”并非原创,出自李商隐的《燕台春》“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

李商隐写“冶叶倡条遍相识”,是为了表达对“春”的追求,这里的“冶”指妖娆之美,这里的“倡”指繁盛之美,所以“冶叶倡条”形容柳叶繁盛,婀娜多姿。

春如此美,是李商隐一生的追求。

而“遍相识”,是一种执念,所到之处,皆是一见如故,李商隐愿望尽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因为那是似曾相识的“春”,这与“众里寻他千百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过,苏轼引用“冶叶倡条遍相识”并不是对“春”的执念,而是对妻子的痴情。

这里的“冶叶倡条”比喻女子身段婀娜多姿,一段《杨柳枝》舞,惊为天人。

诗人笔下的“遍相识”,也是一种执念,对爱人的追寻,诗人冲破了“父母包办”下的“顺从”的世俗,与美丽的她结合,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了。

所以“冶叶倡条遍相识”不仅赞美女子舞跳的好,也表达诗人对女子的痴恋。

新婚之夜,诗人一边听着女子唱歌,一边看着女子跳舞,手里举着酒杯,喝上一小口,真是令人沉醉。

03

净如。

豆蔻花梢二月初。

酒醉之余,诗人又来了一个大反转!一个“净如”,又把诗人推入了梦境之中。

诗人抚摸着女子的脸,你是多么美好啊!

不管我怎样痴心,都比不上你!

这里的“净如”指怎么比得上!那么,女子究竟有多美好?

诗人说“豆蔻花梢二月初”,出自杜牧的《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苏轼笔下的“豆蔻”指处女,“豆蔻花梢”比喻少女的青春年华。

诗人如痴如醉,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梦境感!

总而言之,《南乡子·寒玉细凝肤》上阙,写满了诗人对妻子的偏爱!

04

年少即须臾。

芳时偷得醉工夫。

鱼水之欢后,女子唱歌跳舞,诗人一杯复一杯,那之后呢?

又是鱼水之欢!

性爱的过程总是短暂的,美好的时光一晃而过。

诗人不禁感叹,“年少即须臾。”

这句“年少即须臾”并非诗人原创,而是来自白居易的《东南行…》“岁华何倏忽,年少不须臾。”,指年少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接下来,诗人说“芳时”。

“芳时”的原指春天最美的时刻,出自唐代郑遨《招友人游春》“难把长绳系日乌,芳时偷取醉工夫。”。

但这里诗人做了延伸,指男女之间的性爱黄金时光,也是少年时,最宝贵的时光。

究竟有多宝贵呢?

诗人说,“偷得醉工夫”连喝酒的时间,也要抓住尽情欢愉,亲热、醉酒、行乐等,都突出了“芳时”的宝贵。

05

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

豁得平生俊气无。

既然“芳时”宝贵,那便进入正题吧。

诗人半遮半掩,开始渲染一种欲与情暧昧场景。

诗人说“罗帐细垂银烛背”,这里的“罗帐”指的是精致的帷幕,这里的“细垂”形容帷幕轻轻地垂下。

大胆想象一下,床边,精致的帷幕轻轻垂下,一对新婚男女在床上尽情的欢愉,这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啊!

这里的“银烛背”指背对着白色的蜡烛,蜡烛的余光给洞房创造了一种浪漫的气氛。

在这种浪漫气氛下,诗人“豁得平生俊气无。”这里的““豁得”,指拿出平生的精气。诗人用尽自己平生的英俊气概,让女子尽情欢愉。

新婚之夜,诗人“豁得平生俊气无”,这种尽情倾泻,带来的强烈而又持久的感觉,又照应了开头“寒玉细凝肤”的意犹未尽。

对于这样亲密的关系,诗人最后用了两个字来形容,“欢娱”,是一件愉悦、快乐的事情。

0 阅读:6

墨尘染公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