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淹了七军就吓得曹操想迁都,真实原由是在于禁身上

历史快递客 2024-04-21 22:23:57

公元219年7月,蜀汉大将关羽利用秋季暴雨引发的洪水,水淹七军,生擒魏军主将于禁、副将庞德,结果于禁投降、庞德不屈被杀。消息传到许都,曹操听闻之后,为避开关羽的兵锋,竟然产生了迁都到黄河以北邺城的想法。

喜欢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蜀汉有五虎大将显赫一时,其实这只是演义根据正史中“关张马黄赵传”敷衍而来的;而曹魏也有“张乐于张徐”五员大将合传,并且在明确提出了“时之良将,五子为先”,所以今天也有很多人称他们为五子良将。

“子”是古代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大概类似于今天的“先生”、“帅哥”的意思。五子分别是指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是曹魏集团最优秀的外姓将领团。张辽因为名声最响、战功最大,所以排在了第一位,被想当然的认为是外姓将领第一人。

其实在早期,于禁才是外姓将领第一人,而且军功、地位均处于一骑绝尘,将其他将领远远甩在身后。曹操对兵权防控极严,大军出征的主将不是曹操自己就是宗室将领,只有于禁例外,于禁曾多次统帅“五子”中的其他将领出征,地位明显高出一个档次。

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于禁确实会用兵,二是因为曹老板的赏识。曹军中会用兵的将领不少,而能得到曹老板充分信任的人并不多,于禁能得到信任主要缘于几点:

首先,于禁是元从将领。与大多人的印象不同的是,“五子”中只有于禁、乐进是曹操的元从旧部,其他三人均是后来投降过来的。于禁原是东郡军官,在曹老板当太守时就在麾下听命,是从龙旧臣,自然更被信任。

其次,于禁为人“威重”。威是指威严,重是指稳重,于禁治军极严,在军中很有威望,而且做事稳重,治军有方,所以颇得曹操倚重。曹操非常讨厌朱灵,有一次想收他的兵权,但又害怕会激起兵变,就派于禁前往,结果朱灵一听说是于禁前来,吓得二话不说就交出了兵权。

在宛城时,因为曹操强睡了张绣的寡婶邹氏,逼反了张绣,结果被张绣用奇兵杀得大败,仓惶逃命之时遇到了于禁,结果于禁不仅没有前去请安,反而命令部下刀出鞘、箭上弦,摆出战斗队形,差点让曹操以为于禁要谋反。结果张绣的追兵赶到时,却被严阵以待的于禁击败,让曹军反败为胜。

正因为于禁在曹操的心目中分量如此之重,在关羽发动襄阳之战时,曹操才会点名让于禁前去迎战。也正因为于禁的分量如此之重,他的投降对曹操的打击才更大,想想那句“于禁从孤三十年,何故临敌反不如庞德矣?”

三十年的老部下还不如一个新兵蛋子,难道关羽真的天下无敌,难道我曹魏的气数真的已尽,难道我的威望已经镇不住部下将领的心了吗?在收到于禁投降的情报之时,想必这些念头都会在曹操的脑海中涌现,在那一瞬间,想必曹操真的很失望,甚至会审视自己30年的丰功伟绩是否真实。

所以曹操才会有一闪而过、脱口而出的“迁都以避之”,这并不是他真得怕了关羽,也不是因为损失了最精锐的“七军”而担心,他只是伤感、懊恼,毕竟他已是个行将就木的老人了,感性、冲动都是不可避免的。

0 阅读:44

历史快递客

简介:专注军事、历史类写作,历史需要思辨,分享是种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