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一门“在经济下行时也能赚钱”的生意

辛毗渡己 2024-06-15 14:42:35

前段时间出门,打了辆车,心血来潮就想问问司机这一行赚不赚钱,是不是真像网上说的“月入一两万”,是不是真的中年失业的话可以“大不了开个滴滴”或者“大不了送个外卖”。

谁知,司机一下子打开了话茬,估计是没有人跟他聊过这些,或者估计是压抑太久终于可以吐槽了,一路上就讲个不停。

我只记得这些:

一天工作16个小时,跑大约四五百公里,平时不敢休息(停下来就没钱),月入不到一万。车子是租的,3000多一个月,扣除医社保、房租等硬性支出,所剩无几,但为了明天那口饭,你还是得继续开车,拿时间换糊口的钱。而且开车就是抢时间,你开得快,一小时能接5个人,开得慢的,一小时只能接4个人,收入差距就出来了。因为要开快车,所以经常出事故,严重的得自己倒贴,反正,钱非常非常难赚。

你的单子,是根据你的好评率、接单量来算的,以前还有新手保护期,新司机的单子非常多,因此新手会觉得“真好赚”,于是全身心投入其中,后面司机过剩了,平台不再设置新手保护期,还不如把单子派发给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新司机发现,要接单子是越来越难。因为滴滴自己也有带宽的成本,它不允许不赚钱的司机来占用它的带宽资源,所以未来一定是派发更多订单给老司机,这无形之中提高了从业门槛。

新司机没有单子,所以没有好评率、接单量,所以平台不给派发单子,所以新司机更接不到单子——死循环。

典型的,被算法控制的人生。

以前的司机(按他说的,2019年以前)是可以月入一两万的,但成为司机是没有门槛的,但凡有张驾驶证都可以加入,于是正如其他行业一样,因为没有门槛,一堆人蜂拥而入,导致供过于求、司机过剩,最终结果是收入下降,性价比越来越低,于是老司机都走光了——他们当年可是能拿一两万的,因为心理落差太大了。

而新司机还以为这一行好赚,毕竟失业了,“大不了”开滴滴嘛!所以现在路上跑的基本上是新人,他们可没有这样的心理落差。

滴滴司机也是一个行业,司机的过剩,只是众多行业的一个缩影,而背后的经济规律就是没有门槛。

现在的滴滴司机,基本上维持着一个供需平衡的状态:月收入不到1万,可以勉强维持生存,按经济学的市场均衡理论,这笔钱大致是司机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会有额外的存款,也就是经济利润为0,撑不住的老司机们早已跑光,那些还没有心理落差的新司机则加入进来补充了队伍,市场因此维持着一个均衡状态。

所以面对中年失业危机,“大不了开个滴滴(送个外卖、当个保安)”之类的想法,根本不靠谱,因为其他被优化的同龄人也这么想,司机、外卖员、保安,也是一个个行业,也会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我下车之后,司机热情地朝我摆手道别,好像是压抑久了,终于有个乘客愿意听他诉苦。而他们这一行的问题,只是众多行业的一个缩影。

我们面临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昨天在给一堂的朋友分享行研经验的时候,我提到一个观点:

经济周期的本质问题,就是供需错配。如果你研究透了供需,也就读懂了经济周期。

我们现在所处的大周期是什么?要先明确这个命题,知道我们此时此刻所处的位置。因为康波周期足够长,长到覆盖了我们当代人的一生,你这辈子的所有决定都要基于这个命题来做。

1978年改开,一直到1992年这14年间,我国的GDP增长波动剧烈,因为此时老百姓还看不明白,就是改开到底搞不搞?92年邓公南巡一锤定音:搞!一定要搞!于是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的时期,九二南巡之后,经济增长率最低也有7.66%,那是在1999年。

什么是伟人啊?这不是伟人,谁还算是?

康波周期60年,历经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个阶段,一个阶段给你10年左右时间就差不多了。但是从1978年到2000年,已经经历了22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的繁荣期比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还长。

到了2000年,是不是繁荣就该结束了?没有。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中国产品席卷世界,从此时起一直到次贷危机,中国经济增速又是一路向上,进入了黄金时期,真的是摆个摊都能赚钱。

林教头上高中的时候,学校里那些有钱的同学,家里都是开厂的(过了几年,换成搞房地产的了)。

事实上,经济从2010年开始就算进入衰退期了,标志是“4万亿”刺激不再起作用,表现为GDP增速持续下滑,一直到2018年特朗普上台、2020年那场病,我们正式进入了萧条期。经济持续衰退的时候,就像温水煮青蛙,钱不再那么好赚了,但大家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觉,因为钱还能赚。到了萧条期,则是寒风凛冽。

所以好消息是,当大家感受到刺骨寒风的时候,我们已经走到周期末端了,只是很多人没有未雨绸缪,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

经济周期的第一性原理是供需模型,第一推动力是需求,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常识,一切经济周期的动因都来源于供需错配,就像前面说的滴滴司机一样,这一行也出现了产能错配——司机少了,好赚,大家就来当司机;司机多了,不少赚,老司机跑了,新司机加入……光伏、风电、房地产的周期,跟滴滴司机、外卖员的周期一个道理,只是明不明显的问题。

萧条期的最大问题,在于需求不足——包括了内需和外需。出生率下降、30年房贷,都侵蚀着内需。那么过往几十年中国人是怎么富有起来的?是因为外贸,是“入世赚全世界的外汇→外汇储备增加→经济扩张→老百姓有钱→再以消费拉动内需”的逻辑。

关于以上这个逻辑链条的具体解释,可以参考林教头往期文章:

《》

好在,现在是康波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再往下是复苏。

坏在,我也说不清楚复苏什么时候来,80、90后这帮人最年富力强的年龄阶段,正赶上了康波长周期的萧条。

这就是命。

但,我们就这么认命了吗?当然不是!

承认自己处于经济周期的萧条阶段,是做出正确决策的第一步。只有直面现实,才能针对这个现实,去做出合理的决定。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80、90后要做的,是寻找一门“在经济下行时也能赚钱”的生意。

只有两个选项:对冲、周期错配。

第一个思路是对冲。想一想经济下行的时候,什么需求会增加,比如:

经济不好,欠钱的多了,不良资产处理是不是有搞头?破产、纠纷的多了,戾气重了,律师是不是生意好做?大家都节衣缩食了,主打一个便宜的PDD是不是超过了“小而美”的某宝?此类行业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冲经济下行,因为经济下行存在一些特殊的需求,你要做的是满足这类需求。

林教头是做投资的,老粉都知道现在我的策略是以宏观对冲为主,而不是之前做的价值投资。因为我知道,自己年富力强的人生阶段,正好赶上了康波长周期的下行,那我能不能找一门能利用做空赚钱的生意?我不应该苦苦等待多头行情,会很累。

因为接下来的资本市场,多头行情只会越来越少,我们要顺势而为,顺跌势,也是一种顺势。

什么选择ROE>15%的公司,怎么分析行业、企业、财务报表、估值,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当前的周期下我投不投股票的问题,甚至是投A股还是投别的股市的问题,先选择对的事情,再把事情做对。

价值投资的原理和财务知识,就不在这里展开了,如果感兴趣,欢迎阅读林教头写的:

这是林教头4月1日开始实盘的量化对冲交易走势,2个半月来的表现还不错。

同样是我,同样是我这个脑子,我这个认知,同样是每天花这些时间,如果我一定要逆周期而行,一定要去当个死多头,会是另一幅样子。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投资人最擅长的是做选择题,而不是写研报。研报往往说的都对,但最终就不是你预测的那个结果,这样的研报没有任何价值。

如果你找不到对冲周期的生意,如果你的行业必须是个死多头,必须顺周期,需求好了、增长快了,你才能赚钱,那么你有第二个选择,寻找周期错配的机会。

说人话,就是出海。想尽办法出海。

经济周期是针对一个经济体而言的,放眼全球,可能你在衰退,但是这边在复苏,那边在过热。

比如印尼,山寨瑞幸、山寨喜茶,据说火得一塌糊涂,国内8块钱一杯没人喝的柠檬茶,在印尼卖爆了。国内创投都不看消费了,没人相信消费升级了,但隔壁的印尼,人家刚刚融了9600万美元。

美帝则饱受经济过热之苦,上周刚出的非农超预期,经济学家预测美国非农就业人数18.5万人,结果数据一出来,高达27.2万人。有人嘲笑美帝失业率上涨了0.1个百分点,既便如此,人家的失业率也就4%罢了。

美帝最头疼的是通胀,前几个月美国CPI一直降不下来,我在“投资林教头”往期的文章里预测美帝可能陷入滞胀,但从他们最新的CPI数据来看,通胀开始温和下降,我现在认为美国经济软着陆的可能性更大。

与其躺平,不如自救

周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机会,只是大多数人,尤其是咱大A的股民,多头思维太严重了。很多朋友都问我:“有啥好投的呢?房不行,股不行……”

我经常反问对方两个问题:

“你为什么一定要投A股啊?”——周期错配思维。

“你为什么一定要做多呢?”——对冲思维。

你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可以在更高的维度得到答案。

0 阅读:0

辛毗渡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