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说端午,你喜欢哪一味?

柔谈美食 2024-05-30 20:53:01

作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源于上古时代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于全年“中正”之位,如《易经乾卦》里第五爻所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是非常吉祥的日子。龙和龙舟的文化于是贯穿端午的历史文化中。

赛龙舟是欢乐的仪式,端午节的另一大习俗吃粽子,却带着悲情的意味。它最广为人知的缘起是纪念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最早记于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周时,楚屈原以忠被谗。见疏于怀王,遂投汨罗以死。后人吊之,因以五色丝系角条(粽子),于节日投江以祭之。”

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还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之为“筒粽”。到魏晋时期,周处在《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这时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习俗。

唐朝开始,粽子的种类逐渐丰富。据记载,唐代粽子用的米“白莹如玉”,粽的形状有锥形、菱形。宋代则出现了 “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与“蜜饯粽”。而元代粽子的包裹料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馅料发展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

今天,粽子的品类尤其缤纷多彩,在“南咸北甜”的粗略划分下,诞生了许多地域特色的品种,下面,小编就介绍几款好吃的经典特色粽子,供大家参考。

粽子之王:嘉兴咸蛋黄大肉粽

大名鼎鼎的嘉兴粽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此处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嘉兴粽子以糯而不糊、肥而不腻、香糯可口、咸甜适中而著称,尤以鲜肉粽最为出名,被誉为“粽子之王”。

经典的嘉兴纯手工咸蛋黄鲜肉粽,将糯米与秘制配料多次翻滚,丝丝入味。选用汪曾祺盛赞过的高邮海鸭蛋,其口味咸香绵沙、细腻留油,再甄选新鲜五花肉入馅。高山箬叶的清新混合着肉香蛋黄味,口口有肉口口糯,入口即化;而一个足足半斤,满足你对粽子的所有幻想。

古早粽味:山东大黄米粽

北方人的粽子一般都为甜口粽,而山东大黄米粽就是最古老的粽子。黄米又称黍米,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E等营养元素,具有益阴、利肺等功效。

典型的山东大黄米粽子,甄选一级大黄米,辅以新鲜粽叶,搭配新疆红枣,原汁原味,口感浓郁香甜;而天然维生素丸红枣,加富含氨基酸的大黄米,充分照顾脾胃,吃多也不怕。

好看又好吃的云南七彩粽

有颜又有味,可甜可咸、南北皆宜的粽中明星,非来自彩云之南的七彩粽莫属。

七彩粽沿袭八百年非遗传承技艺,打造出粽子界的颜值天花板:选用东北五常江米,结合云南特有的果蔬、植物、野生菌等优质食材萃取颜色,加入精致猪油。蒸熟后,只见清香的粽叶包裹下,米粒晶莹剔透,色彩斑斓而油光水亮,让人食指大动。吃一口,肉质肥嫩软滑、香糯缤纷,叹为观止。

清雅口粮粽:恩施清水粽

来自恩施深山的箬叶,与湖南孝感的珍珠糯米,碰撞出最纯粹的粽子——清水粽,据说这就是当年楚人为纪念屈原投江所用的“最初版本”。

清水粽的配料只有糯米和饮用水,什么都不加白口吃,可以静静品味糯米的清甜和粽叶的清香,感受那亘古的清雅。也可以配上红糖豆粉,紧实的粽子慢慢咀嚼,弥漫的是小时候的味道。

适合凉后吃的广西灰水粽据记载,灰水粽源于战国时期,后流行于南方各地。其做法,将干稻草烧成灰,加水滤去杂质后变成灰水,将糯米浸泡其中。糯米染成淡淡的黄色后,再用粽叶将糯米包成长条形、上锅。煮熟后粽身呈半透明嫩黄状,沾红糖浆或白砂糖食用,甜而不腻。因它适合放凉后再吃,又被称为凉粽。

好吃的广西灰水粽,粽身既紧实又晶莹剔透,即使甩几下也不会软塌,而富有弹性,切成小块后浇上蜂蜜或蘸点白糖,有非一般的粽子口感。

现代潮版之猫山王榴莲冰粽

作为风靡朋友圈的打卡美食,经典的猫山王榴莲冰粽将传统美食与现代潮流口味融合,在食材上极为讲究。如它选用马来西亚自带香气的斑斓叶与正宗的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果肉超过40%,不加任何香精色素和防腐剂,通过严格的SGS农残检测;同时采用星厨大师配方,打造出让人惊艳的口感。

每个吃过猫山王榴莲冰粽的人,都会念念不忘。其外皮Q弹软糯,香甜不腻,入口后,浓浓的榴莲香气和粽叶清香在嘴里炸开,而清新的粽叶香、冰皮入口冰爽自带韧性的Q弹感、爆浆榴莲馅的香甜不腻,形成多重味蕾体验。尤其它开袋即食,自带榴莲味的冰淇淋属性,冰凉软糯,香气四溢,跟炎热的夏天是绝配。

作为一款有两千年传承历史的美食,粽子在古早和现代口味中游刃有余地转换,“粽”有一款适合你,那么,你喜欢哪一味?

阅读原文: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