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耐心资本密集涌入青岛

青记爱观察 2024-05-30 08:13:07

青岛再次站上了创投圈C位。

5月28日,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开幕。延续前五届的高规格,大会举行了项目签约、创投风投白皮书发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发布、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生态大会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巩固青岛“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品牌IP。

这几年,创投风投机构密集涌入青岛,成为了创投圈的独特现象。

体现到青岛私募股权基金数量上的变化更加直观。

2021年、2022年、2023年,青岛在中基协新备案股权投资基金数量已连续三年高居全国第二,三年分别新增670支、超过550支、超过450支。

截至今年3月,青岛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规模分别较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前增长1.59、6.12、3.07倍。

本届大会,精选29个基金落地和投资项目进行集中签约,总规模约276.91亿元。其中,基金落地项目20个,基金投资项目9个。

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受到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创投机构纷纷选择青岛,既是对青岛创新活力的认可,也为青岛企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

尤其是,随着全国招商内卷加剧,资本招商也在青岛招商引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青岛通过资本招商引进的创新奇智、思路迪医药,都已在港股上市;以及西海岸新区与初芯投资集团合作,不断壮大芯屏产业,产业链集聚效应显著。

随着青岛新兴产业全面起势,青岛对高质量创投风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凸显,青岛也将对标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在百亿级基金引进、基金精准服务新兴产业方面做实做细,借助政府引导基金等力量,为进一步壮大新兴产业集聚蓄力赋能。

1

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耐心资本,是本届创投风投大会最大看点。

4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时,提到“壮大耐心资本”。

与早年急功近利的资本疯狂涌入创投圈相对,耐心资本鼓励更优质专业的创投力量、中长期资本投身于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长期事业中。

透过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青岛也将耐心资本与国家战略、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传递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鲜明导向。

具体来看,青岛已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子基金、国企出资等深入参与到全市科技创新发展中,将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结合作为耐心资本助力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抓手。

比如,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成长过程中,都能看到青岛政府引导基金的身影。

而且,为服务新兴产业园区建设,青岛专门构建了以园区为核心、“基金+园区”协同发展的模式,共为8个已挂牌新兴产业专业园区配套设立共20支基金,总规模超过172亿元。

再看本届大会签约基金项目,也与青岛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等产业有着非常高的结合度。

而且,20个落地基金中,拟来源于市外的资金规模为222.43亿元,约占88.73%;拟来源于央企国企的资金规模为94亿元,约占市外资金规模的42.26%。

比如,省属重点企业山东能源集团所属资本管理公司在青设立75亿元的科技产业基金,拟投资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央企中化控股旗下中化资本在青落地15亿元的绿色基金(央资省国资约14亿元),主要投向绿色能源、绿色新材料等绿色经济领域;省属国企山东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拟在青发起设立5亿元的并购基金。

在9个签约的基金投资项目中,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小米旗下基金拟投资青岛云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助力青岛提升新能源产业能级。除此之外投资项目还聚集在氢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产业,支持青岛新兴和优势产业做优做强。

2

值得注意的是,2024·青岛创投风投大会还首次对青岛过去的创投风投成绩进行了总结,以投资机构过往三年在青岛设立基金、投资项目和取得的项目退出成绩为基准,发布“投中榜·2023青岛投资合伙人TOP 20机构榜单”。

实际上,更多优质创投风投机构集聚青岛,不仅在全国范围内打响青岛创投风投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投风投生态不断完善,为青岛产业布局带来了质的变化。

首先是,青岛企业的资本利用度更高,尤其是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三大新兴产业,吸引了大量专业机构资本投入。

投中网报告显示,2019年-2023年,青岛市获得投资的企业数量从11658家增加到24928家,企业获投金额从5543亿元增加到13783.06亿元,两项指标都翻了一番多,由此计算,每家企业获投金额从0.48亿元增加到0.55亿元。

从投向领域看,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三大重点领域企业,获得专业机构投资的数量占比从48.94%增加到了67.39%。

再就是,投出了更多硬科技公司和上市公司。

目前,青岛私募股权投资投出了海泰新光、云路股份等科创板上市公司,孵化了镭测科技等拟上市企业,助力行业冠军国数科技、核心互联等企业完成数亿元融资。

其中,海泰新光为国内窥镜微创医疗器械领军企业,于2021年2月登陆科创板。

上市之前,海泰新光以其硬科技实力吸引了德丰杰中国基金、青岛劲邦劲诚创业投资合伙企业、青岛清控金奕创业投资中心、松诺投资、海创汇能等机构的投资。

其中,劲邦劲诚、海创汇能为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清创金奕有巨峰创投的参股。

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已成为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帮手”。

据了解,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已参股基金累计投资青岛项目510余个、投资额超244亿元,其中17家企业成功上市,100余家企业被评为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等,种子期、初创期、早中期项目及科技型、创新型占比超过90%。

三是,通过资本招商引进了一批优质企业项目。

比如思路迪医药,为市南区在2021年通过资本招商方式投资引入,2022年12月,思路迪医药登陆港交所。

2023年4月,思路迪医药上市主体及全球总部落成仪式在市南区举行,双方合作再升级。

在5月28日下午举行的2024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生态大会上,现场颁发“2023年度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最佳合伙人”“2023年度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卓越贡献奖”,并对全新的发布了《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联动支持青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和《青岛市进一步支持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两大政策进行了解读,尤其是青岛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大金融招商奖补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法人金融机构,按实缴注册资本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1.2亿元的一次性补助。

同时围绕私募股权投资、政府引导基金、创投风投服务新质生产力等话题展开讨论,通过优化政策环境,锚定建设金融强市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3

对于青岛来说,在培育新质生产力这一目标下,接下来发力的关键仍是创投风投与新兴产业的有效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青岛尤其要注重百亿级大规模基金的引进。

这是因为,像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往往都需要高资本投入,区区几亿基金等“撒胡椒面”式的投资,对产业促进作用有限。

此外,随着青岛十大新兴产业园区陆续建成运营,放大资本招商效能进一步聚合产业链上下游也十分关键。

青岛与初芯投资集团的合作颇具代表性。

2019年,青岛西海岸新区与北京海林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青岛市初芯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500亿元,重点投资光电与半导体产业。

之后,初芯基金进阶初芯投资集团,投资模式升级为3+N硬科技投资超级平台,即“产业+基金+园区”三位一体加“政产学研用资”等N种服务,着力培育半导体显示企业龙头。

通过这一模式,初芯投资集团既帮助被投企业完成了融资,也帮助地方政府完成招商引资、强链补链的现实需要。

比如,2022青岛国际显示大会上签约的11个项目,6家企业为初芯集团引入西海岸新区。

2023年5月,初芯集团与青岛海洋控股集团、青岛开发区投资建设集团合作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青岛初芯光电产业投资基金,该基金即青岛市新型显示产业园“5个1”机制中“1支配套产业基金”。

相比于上海、深圳、广州等城市,青岛目前的产业投资基金规模仍然需要进一步壮大,对青岛本土企业投资力度需加大、投资领域也需进一步聚焦。

比如,广州于2020年成立了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基金),规模为200亿元;2023年12月,广州又成立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二期,出资额为110.01亿人民币。

据了解,广东半导体基金规划总规模为500亿元,投资领域高度聚焦于半导体行业,包括汽车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化合物半导体等。

相关信息显示,该基金一期母子基金共投资项目102个,投资金额超过90亿元,涵盖芯片设计类企业45家,制造及封测类企业19家,设备材料企业38家,其中不乏粤芯半导体、广州增芯项目等。

下一步,在新兴产业基金组建和支持产业发展等层面,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还有更广阔的舞台。

这也恰是青岛培育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所在。

0 阅读:0

青记爱观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