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藏书家徐𤊹与建阳书坊

善本有墨香 2024-07-26 10:24:47

徐𤊹(1563~1639),是明代末期闽县(今福州)著名的藏书家、书法家和诗人。他才情宏博而不屑科举,一生布衣所终。平生喜交游,与其时闽中名流叶向高、翁正春、曹学佺、陈价夫、陈荐夫、谢肇淛,以及省外的钱谦益、王士祯等均有交往。他从小喜欢读书,自谓“性喜博览,闲尝取父书读之,觉津津有味”。自撰《藏书屋铭》云:“少弄词章,遇书辄喜。家乏良田,但存经史。”他对南宋著名藏书家尤袤最为仰慕,将尤氏的读书名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写入《家藏书目序》中来激励自己。徐𤊹生平藏书达五万三千多卷,据此编有《三山徐氏红雨楼书目》七卷。他的藏书与谢肇淛、曹学佺所藏,在闽中文坛号称“鼎足三家”。徐𤊹的诗以典雅清稳见长。他与曹学佺主持闽中诗坛,被称为“兴公诗派”。同时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善写草书和隶书。遗墨有天启四年(1624年)由他手抄的其文友怀安马歘所撰的《下雉纂》一卷,今福建省图书馆存。徐𤊹藏书的来源有三。一是父兄的遗存,二是朋友的赠送。其三是本人的购藏和借抄。有时因缺钱无力购买,“每见异本,典衣购之”。为了搜访图书,他曾多次云游江浙一带,也曾数次到过闽北,一是游览武夷山,二是到建阳搜访购买图书。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徐𤊹来到当时全国最大的刻书中心建阳书坊,搜访一批未曾收藏的图书。从《三山徐兴公红雨楼书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建阳明代刻印的蔡清《易经蒙引》、林希元《易经存疑》、张右衮《琴谱琴经》、杨应诏《闽南道学渊源》、朱熹《伊洛渊源录》、真德秀《西山心经》、祝穆《方舆胜览》、何乔远《潭阳文献》、《清源文献》、刘有光《麻沙刘氏忠贤传》,以及《武夷新志》、《武夷旧志》、《朱文公(熹)年谱》、《黄勉斋传志》等,有数百种建阳刻本被徐氏所购藏。其中武夷山志书就有十几种。徐氏此次到建阳,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其时建阳县衙正召集人马重修县志,听说徐来建阳,知县魏时应喜出望外,聘其为修纂。今存万历《建阳县志》卷六游、刘、朱、蔡四世家即由徐𤊹审定。天启五年(1625年),徐𤊹又到建阳,在途经府城建瓯的图书市场上,买到了宋淳熙三年(1176年)由著名刻书家闽山阮仲猷刻印的《春秋经传集解》。更为难得的是,此书系建瓯名臣杨荣的旧藏,令他喜不自禁。在本书的题跋中,就有“书以志喜”表达愉悦心情。徐𤊹也是刻书家。为了闽中文化典籍的传播,他在明万历间,曾编刻若干种图书。一是唐欧阳詹撰《唐欧阳先生集》8卷,二是其兄长徐熥撰《幔亭集》15卷,今北京大学图书馆均有存本;三是其自编本,记载宋贤蔡襄事迹的《蔡端明别纪》12卷,上海、福建省等图书馆存;三是友人古田诗人林春秀撰《枕麯集》,见徐氏《红雨楼题跋》卷一《题子实遗稿》一文著录。五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刻印自撰《榕荫新检》16卷,南京图书馆存。六是天启六年(1626年)刻印明翁绍扬撰《狎鸥草堂》二卷,上海图书馆有存本。清人叶昌炽大概已经认识到徐氏藏书与闽北武夷、建阳之间有内在联系,故在他著名的《藏书纪事诗》中,描写徐𤊹不是从福州着笔,而是从武夷山破题的:武夷神君不可见,幔亭仙乐奏云匏。欲寻三岛人间世,无羔鳌峰汗竹巢。徐𤊹之子徐延寿,字存永。其名字隐含徐𤊹希望他的藏书能子子孙孙永久保存下去的愿望。但在封建乱世中很难实现。徐𤊹逝世不久,他的藏书就毁于明末清初的战火,留下遗憾。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0 阅读:7

善本有墨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