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古籍的奇幻世界

善本有墨香 2024-07-03 00:43:13

中国古代与海洋有关的典籍中存在一些奇幻世界,在海上的异度空间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这些典籍中的大多数声名不彰,隐藏在历史的褶皱里,不为人所知。

1.《山海经》竖起的眼睛像擎天之柱

《山海经》的成书年代历来有争议,或认为是伯益所作,或认为是战国时代的巫书,一般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山和海的极端地理条件下,狂悖而又怪异的神明遍地奔走,释放出灼人眼目的异彩,读《山海经》,尤其是图像本,无疑是视觉的震荡。我更偏爱《海经》部分,南海中的大蟹,大者有千里,竖起的眼睛像擎天之柱,人面鱼身的鲮鱼在海中乘着波浪上下,又有海外的神异国度,那里面的百姓各有奇怪的貌相,讙朱国人长着鸟嘴,身后有翅膀,他们在海滩中灼食鱼类。又有长臂人,伸出数丈长的手臂,直接从海里捞鱼。还有穿胸国,国人胸前都有一个透膛的大洞,可以把迎面而来的海风阻力化解掉。《山海经》中对海外民族的想象,左右着国人的地理观,直到清末及民国的图像系统,比如《点石斋画报》中的海怪,《大千图说》中对外星人形象,都未离《山海经》的体系。

2.《诸藩志》吹螺号击鼓,冲淡太阳坠落之声《诸藩志》是南宋的赵汝适在泉州市舶使任上的著作。赵汝适是宋太宗八世孙,博闻强记,颇有才干,他走访来泉州贸易的外商,询问海外风物,每有所得便记下,后来成书。该书记载了东至日本、西至东非索马里、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东岸诸国的风土物产及自中国沿海至海外各国的航线里程及所达航期,但也提供了一些来自道听途说的海外经验,充溢着怪异的细节,令人细思恐极。比如其中提到的“中理国”就是一个妖异的世界,国人皆是妖怪,变成水族劫掠往来船只:“中理国人多妖术,能变身作禽兽或水族形,惊眩愚俗,番舶转贩,或有怨隙,作法阻之”。中理国明代又称麻利国,即今东非的索马里,可见这里自古即是海盗泛滥之地。又有“茶弼沙国”,是传说中的日落之地,晚上太阳在这儿附近的海中坠落,“其声极震,洪于雷霆”,国王便命人每天在日落之时,于城头吹螺号击鼓,冲淡太阳坠落之声,如若不然,国中的孕妇和婴孩听到太阳坠落的巨大声响将会被震死。

3.《萍州可谈》取海底泥沙来辨别航路《萍州可谈》的作者朱彧生活在北宋末年,他的父亲曾在广州为官,有过在海边生活的一段时光。关于宋代海外贸易及市舶管理情况,船舶到港后,有一系列的程序要走上一遭,比如所谓的“编栏”,即派兵监视到港船舶,所谓的“抽解”,即征税,所谓的“呈样”,即给港口官员送礼,所谓的“禁榷博买”,即政府收购专卖货物及确定商人自由出卖者。书中还写到“舟人捕鱼,用大钩如臂,缚一鸡鹅为饵,俟大鱼吞之。”书中记载了宋代指南针的使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朱彧所记除了指南针,还有绳钩取海底泥沙来辨别航路,所谓“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一种神奇的导航方法。

4.《瀛涯胜览》郑和下西洋的见证者马欢是浙江会稽人,通晓阿拉伯语,虽非科举出身,却因才干出众而被选拔到郑和船队中,是船上的“通事”。郑和下西洋是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个时代能开眼看世界的人是何等幸运,马欢在船队中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我们借助他的视角,从亚洲至非洲的海上画卷徐徐展开,占城、爪哇、暹罗、满刺加、苏门答剌、锡兰、忽鲁谟斯、天方,海外的一切都是新异的,传说中的地名均有了亲历的记录,郑和的远航才如此真切。马欢在《瀛涯胜览》的自序中阐发了自己所本的理念:“措意遣词,不能文饰,但直笔书其事而已。”记郑和下西洋的书还有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费信和巩珍也都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但相较而言,还是《瀛涯胜览》更为翔实。

5.《海语》海蜘蛛巨若丈二车轮明代黄衷的《海语》更像是一部词典,他家在广州,有多次游历南海的经历,耳之所闻,眼之所见,水手舵工之语,都被他记下,每个词条都有简短的介绍,其中的《物怪》篇提到了人面龟身的海和尚,只要它出现,就会造成翻船事件。有一种海驴,与陆地上的驴大致相当,但海驴的皮毛在晴天倒伏,阴天立起,不知此为何物。还有一种海蜘蛛,“海蜘蛛巨若丈二车轮,文具五色”,这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海语》中还提到了佛郎机(葡萄牙殖民者)对满刺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州)的一次武装侵略,其事在明正德年间,佛郎机准备八艘大船,精兵上万,乘风突袭,满刺加毫无防备,惨遭杀掠,“佛兰机夷酋进据其宫,满刺加王退依陂隄里”,补了正史的不足。

6.《海游记》一番海话荒唐听清代章回小说《海游记》是罕见的古代海洋文学样本,作者不详,共六卷三十回。主人公在海外异邦游历,针砭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一部寓言式的海洋小说,篇幅较长,文字虽不甚佳,却也有可取之处。书中对海盗生活多有描述,语多诙谐,比如“且自江洋为浪子,让他龟兔做乡绅”,再比如“不愁下海风波险,只恐还乡盗贼多”。作者对小说的认识也到位,比如开篇第一回的诗:“说部从来总不真,平空结撰费精神。入情入理般般像,闲是闲非事事新。哪有张三和李四,也无后果与前因。一番海话荒唐听,又把荒唐转告人。”还有一句,说的是“要知海内奇闻事,须读人间未见书”。

7.《三宝太监西洋记》海洋版的《西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是明代罗懋登所作的一部神魔小说,鲁迅曾将其列为《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之后的第三部神魔小说。据说作者罗懋登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落第书生,据小说里使用的方言来看,应为南京人,或是流寓南京。他发此奇想,将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历史事件敷衍成小说,是为了激励时人抗击倭寇,也希望执政者能以史为鉴,重振国威。这部书共一百回,皇皇大观,将历史事件演义为海上降妖伏魔的艰辛之旅,相当于一部海洋版的《西游记》。作者虚构了一个人物,佛界的长老金碧峰,此人法力高强,在郑和船上帮助郑和斩妖除魔,也有观点认为《三宝太监西洋记》是模仿《西游记》的套路,郑和对应的是唐僧,金碧峰长老对应的是孙悟空,此外还有道士张真人,海中有无数艰难险阻,海怪兴风作浪,海外诸国也有法力高强之人,还有航海中遇到的种种困难,都被一一化解,类似于“九九八十难”。

8.《记海错》巨虾的虾须可以做拐杖清代学者郝懿行是胶东栖霞人,他的《记海错》是一部记山东半岛地区海产的著作,所谓海错,取的是《尚书·禹贡》中的“海物惟错”,即言其错杂难辨,海错可以解释为各种海产。郝是考据学者,当他记起故乡风物时,难免要考据一番,比如胶东的老板鱼,原以为是近年来的俗称,在《记海错》中却发现是“老般鱼”。据郝懿行考证,“般”即是“盘”的音转,因为老般鱼的身形似圆盘。郝懿行的故乡近海,自云“习于海久”,所记下的老般鱼,亦是磨灭已久的海角风物了,今人已经不知其中的关窍,只留下口头的读音,以讹传讹。考据之外,《记海错》中还记到了海上的怪异事件,有一处是关于巨型的虾:“船行海中,或见列桅如林,横碧若山,舟子渔人动色攒眉,相戒勿前,碧乃虾背,桅即虾须矣”,有这样的大虾,虾须像桅杆,虾背像横在海中的青山,此外,还有一种巨虾的虾须可以做拐杖。

9.《靖海氛记》一部海盗之书《靖海氛记》刊刻于道光十年,袁永纶撰,现藏于大英图书馆。叶灵凤在写《香港海盗张保仔》的时候,曾以未见此书为憾。该书作者袁永纶,字瀛仙,顺德人,其所著《靖海氛记》是一部海盗之书,虽然站在官方角度书写,但史料价值仍是无可替代的。清代嘉庆年间,南海海盗进入全盛时期,涌现出郑寡妇、张保仔、郭婆带、乌石二等大盗,他们骁勇善战,不论是清军水师,还是西方殖民者,都在这些海盗手里吃了败仗。后来海盗联盟内部出现裂隙,郭婆带因与张保仔不和,转而投向了官府,接受了两广总督百龄的招安,由此海盗联盟实力大损,张保仔、郑寡妇等人不久也接受了招安。海盗们打出了海权,可惜清政府仍是农耕思维,不能用这些海盗来固守海疆,并认为海盗即是背弃土地的叛逆。后来西方殖民者从海上蜂拥而至,如入无人之境。书中还提到了海盗所信奉的三婆神,据说是妈祖的三妹,专门保护海盗,张保仔专门建了一条船供奉三婆神。

10.《清宫海错图》工笔彩绘的海洋动物图谱

《清宫海错图》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其作者聂璜用尽一生心血,完成这样一部工笔彩绘的海洋动物图谱,是什么力量敦促他以一己之力完成这部巨著?聂璜的生平已不可考,仅有的信息,也来自他在《海错图》上的题跋。他活跃于明朝末年到康熙年间,据其自序,他曾在台瓯一带居住,后来游历各地,在海滨探访鱼虾蟹贝,后来客居福建,经过六年的系统整理,终于汇成一编,描绘海洋动物二百余种,除了真实存在的物种之外,又有传说中的神异物种,比如人鱼、海和尚、龙等。聂璜对海洋动物的分类,已经接近于现代生物学分类法,他对海洋动物的描绘,更像是标本写生,颇有些科学理性的意识,还有些鱼类画到了结构图。聂璜学识渊博,《海错图》的每一种动物绘像旁边的空白处,都有聂璜的小楷题记,其内容可看做是精彩的博物学文字,这真是一部奇异之书。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0 阅读:0

善本有墨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