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八叉:仕途多舛温庭筠

夏小晋 2023-11-15 19:15:27

温庭筠(812年-870年),又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先世温彦博曾为唐初宰相,温庭筠出生时,家境每况愈下,幼年迁居江淮,后定居陕西,自称“杜陵游客”。

温庭筠(图片来源网络)

温庭筠自幼好学,多才多艺,长于诗词,尤善鼓琴吹笛。但是有个遗憾,就是长得很丑,所以有个外号叫“温钟馗”。上天做为弥补,脑子就非常好用,晚唐考试律赋,八韵一篇,温庭筠叉手一吟便成一韵,八叉八韵即告完稿,故时人也称他为“温八叉”。

温庭筠有头脑有才华,却屡试不第。由于他名气大,交际广,先是卷入一场政治权力之争,温庭筠与庄恪太子有交情,杨贤妃谗害庄恪太子,连累温也不能及第。沉寂多年之后,温又开始活跃于文坛与官场,唐宣宗李忱好赋诗,出了一个上句“金步摇”,让众朝臣对,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散发出去让天下文人应对,温当即对以“玉条脱”,唐宣宗即予赏赐,温庭筠的名声也就更大了。

当时宰相令狐绹权倾天下,很看好温庭筠,温庭筠被允许自由出入相府。令狐绹知唐宣宗喜欢词牌“菩萨蛮”,自知肚里墨水不多,便请温庭筠代写二十首《菩萨蛮》词,温庭筠一挥而就,令狐绹大喜,再三叮嘱温这件事不要对外说。不料温庭筠却没有忍住,把替代令狐作词的事讲了出去,闹得令狐宰相十分尴尬。温庭筠生性傲慢,喜讥讽刺权贵,还与人言:“中书省内坐将军”,讽刺令狐绹胸无点墨。这样一来,更令狐绹脸面全无,就记了温庭筠一辈子仇。唐宣宗本欲起用温庭筠,令狐绹以“有才无行”奏之,温庭筠终不得录用。

还有一个传说,很能说明温庭筠傲慢不羁的性格。唐宣宗喜欢微服出行,有一次遇上了温庭均。温庭筠不认识皇帝,很傲慢且带有戏谑的口吻问:“你是长史司马之流的大官吗?”宣宗:“不是。”温又问:“那你是县尉主薄之类的小官吧?”宣宗说:“皆非也。”唐宣宗对温的作派行径非常看不惯,温庭筠再无发达可能。

温庭筠43岁那年,又去应试。当时由沈询主持春试,沈询爱惜其才,特别让温庭筠在帘前答题。温庭筠自恃聪明,暗中帮其他八个考生作弊,事情败露结果又是名落孙山。

温庭筠搅扰科场后,被贬到隋州做县尉。后跟随朋友徐商到襄阳、淮南做巡官,这时温庭筠已过六十,虽然诗名颇著,但是自行潦倒,不检行迹。当时令狐绹出镇淮南,温庭筠因为和其有过节,尽管是老相识,也不去看望他。863年,温庭筠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落了。他令狐绹投诉此事,令狐绹没有处置无礼的兵丁,任由兵丁夸张散播温庭筠的狭邪丑迹。温庭筠只好亲自到长安,致书公卿权贵,申说原委,为己雪冤。随后就留在京师。

865年,温庭筠被朝廷聘为国子监(当时最高学府)助教,第二年由他主持一次考试。温庭筠本人屡次在考场受压制,此次主试,立求公正,将考生诗文公布于众,杜绝因人取士之风。而对一些指斥时弊的作文,他大力颂扬。这就触怒了当朝权贵,温庭筠再次被贬为方城尉,不久温庭筠抑郁致死,终年66岁。

温庭筠诗风上承唐朝诗歌传统,下启五代文人填词风气之先,特别是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他的诗和词清新委婉、情致含蕴,诗名与李商隐同,人称“温李”;词名与韦庄齐,又称“温韦”。先欣赏温的一首诗。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图片来源网络)

《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黎明早起,车马的铃铎叮当作响,行人踏上旅途,一心思念着故乡。鸡声嘹亮,茅草驿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延伸,木板桥上覆盖着早春的寒霜。枯败的槲叶,落满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因而想起在长安时的梦境,一群群凫雁,回落在去年的池塘。此诗为文学史上描写羁旅之情的名篇,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联,更是千古绝句,极受推崇。

温庭筠一辈子,恃才傲物,蔑视权贵,导致自己仕途多舛,而且还殃及到下一代。温宪是温庭筠的长子,于僖宗、昭宗年间参考进士科。主考官郑延昌对温庭筠很有成见,就压抑温宪不予录取。

温宪落第后,在崇庆寺的墙壁上题写了一首绝句:“十口沟隍待一身,半年千里绝音尘。鬓毛如雪心如死,犹作长安下第人。”意思是,一家十口濒临绝境,眼巴巴地等待我金榜题名。离家千里半年来,没有一点音信。人未老先衰,头发都白了,心也绝望了,可是留在长安,等待无望的考试!

郑延昌后来官至宰相,一次到崇庆寺上香,看到了这首诗,回去把临届主考官叫来说:“过去我当主考时,因为温宪是温庭筠的儿子而忌恨他。今天看到他的一首诗,令人怜悯,希望你这次不要落下他。”

于是温宪考上了进士,一直做到郎中之职。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