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砖引玉:赵倚楼悲欢人生

夏小晋 2023-11-15 19:10:16

晚唐诗人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约生于806年。多次参加科考不中。一年又滞留长安,预备来年再考,诗人郁郁走在长安秋天的大街上,写下了七律《长安秋望》:

汉家宫阙动高秋 (图片来源网络)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拂晓时刻,云雾夹带着寒意,宫殿四周呈现出深秋的景色。稀疏的晨星映伴着从边塞飞来的大雁,凭楼眺望忽闻笛声引起无限乡愁。篱笆旁紫艳的菊花静静地将要绽开,池沼里的莲花都已凋谢。正是故乡鲈鱼肥美的时候,我却不能归去,象楚囚一样滞留在长安城。全诗通过所望所见,寄情于景,把满腔羁旅思归之情融入深秋长安的拂晓之景。据说诗人杜牧读到“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深为其中的意境折服,赞叹地送给赵嘏一个雅号——“赵倚楼”。

“赵倚楼”声名传播很广,许多王公大臣邀请他到他们府衙里作客,连身居宫里的唐宣宗也听说了他。一次宣宗问宰相:“诗人赵嘏担任官职了吗?把他的诗作拿来我看。”打开赵嘏的诗集,首先映入宣宗眼帘的是一首《题秦诗》,其中有句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群儒定是非。宣宗很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不想再看下去,随手将诗集丢开,提拔赵嘏事宜也随之作罢。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图片来源网络)

赵嘏在长安屡试不第,干谒豪门也没有结果,曾远去南岭、两广做了几年地方幕僚,后返回家乡,再举家从楚州迁往润州(今镇江)居住。在南方某个小城,一个清凉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登上江边的小楼,感怀心事,写下《江楼感旧》: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 风景依稀似去年。

独自登上江楼思绪茫茫,月光如水水色如天。旧时同来这里赏月的人现在在哪里?只有此处的风景隐隐约约还象是从前。确是一首情味隽永、淡雅洗炼的好诗。

赵嘏镇江居住时,爱上了一位美姬,二人情投意合。843年,赵嘏想带美姬一起进京赶考,遭到其母亲强烈反对。赵嘏只得暂时与情人分手,发誓功成名就后,回来取其为妻。谁知赵嘏走后不久,一位驻扎在浙西的将军看上了她,强行将赵嘏的美姬占为己有。

第二年,38岁的赵嘏时来运转,终于金榜题名,考中了进士,却也得到了情人被夺的坏消息。赵嘏痛苦万分,思前想后,写了一首七绝句诗送给那位将军,诗中写到:“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诗中引用了当年番将沙吒利抢占诗人韩翃美妾柳氏的故事,希望这将军能够归还自己的美姬。

将军读过诗后,也觉得不妥,觉得为了一个女人,没必要和赵嘏闹僵,赵嘏新科中举,或许将来飞黄腾达也说不定,于是派人护送美姬前往京城送还给赵嘏。赵嘏正从京城出发,返回润州,出了潼关来到一个叫横水驿的地方时,迎面碰见一队车马,出于好奇上前问询,原来正是护送美姬的队伍。赵嘏与美姬相见,悲喜交集抱头痛哭。不想美姬过于悲痛,竟然在赵嘏怀里恸哭而死,两人一见竟成永别。赵嘏伤心欲绝,写下了著名的《悼亡二首》:

一烛从风到奈何,二年衾枕逐流波。

虽知不得公然泪,时泣阑干恨更多。

明月萧萧海上风,君归泉路我飘蓬。

门前虽有如花貌,争奈如花心不同。

一年后,赵嘏又回到了长安,被任命为渭南县尉,这也是他所担任的最高官职。大约在853年左右死于任上,给后人留下了二百多首诗歌。

赵嘏还为世人留下了一个“抛砖引玉”的故事。说唐代进士常建,十分仰慕赵嘏的诗,一次打听到赵嘏将要到吴地游览灵岩寺,自己先到灵岩寺前墙上题了诗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此想引起赵嘏题诗兴趣。第二天赵嘏来到灵岩寺,看到墙上有一未完成的诗,果然技痒,提笔在后面加了“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赖此俱寂,但余钟磐声。”续成完整一首。人们便将常建的做法称之为“抛砖引玉”。

这个故事见于《历代诗话》等书。事实上,常建(708年-约765年)是盛唐诗人,比赵嘏长百岁之多,而且诗名比赵嘏更大,时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续诗之说不可信。故事中所引的诗是常建的代表作《题破山寺后禅院》,宋代诗人欧阳修十分喜爱“曲径通幽”两句,自言“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欧阳修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曲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