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伊战争中,为何苏联美国一起支持萨达姆打伊朗?

探史这些年 2024-06-21 19:40:1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两伊战争,是一场深刻的影响了中东地区格局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格局的战争。正是两伊战争决定了今天中东地区逊尼派国家和什叶派国家两大阵营的划分,也是两伊战争间接的导致了之后科威特战争以及海湾战争的爆发。

可以说今天中东地区的很多地缘问题,从源头看都是由两伊战争所导致的。而两伊战争本身,其实就是一场伊朗一个国家单挑美苏两大超级强权的故事,苏联和美国站在一起,支持着萨达姆。

当年那场两伊战争,伊朗到底如何同时得罪了苏联和美国的呢?

(霍梅尼)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两伊战争和苏阿战争的间隔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年两伊战争便爆发了。

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两伊战争的话,那么阿富汗游击队最大的支持者,很有可能不是巴基斯坦和美国,而是伊朗。

早在伊朗伊斯兰革命领袖霍梅尼上台之后,其便提出了伊朗新时代的核心外交策略,即“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在霍梅尼看来,伊朗对于所有的伊斯兰国家,无论其是否为什叶派,也无论其究竟是什么民族,都是有责任的。

所以在苏阿战争爆发之后,伊朗几乎是第一时间就表示了对苏联的谴责,并且出人出枪支持阿富汗人民反抗苏联入侵者的斗争。

(战争)

实际上,早期伊朗的伊斯兰革命让苏联看到了机会,因为此前的伊朗巴列维政权是亲美反苏的。所以苏联希望能够拉拢伊朗这个新的伊斯兰政权。

然而苏联没有想到的是,霍梅尼就是一个“宗教魔怔人”。霍梅尼压根就没打算选边站,他就打算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阵营。

所以面对苏联的频频示好,伊朗依然选择了拒绝。

1980年10月,伊朗外交部长拉贾伊召见了苏联大使,警告苏联不要尝试利用伊朗目前面对的问题制造麻烦,并且拒绝了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的建议。

苏联大使非常的尴尬,勃列日涅夫非常的愤怒,后果很严重,伊朗将会很不好过!

(战争)

二、美苏一起支持伊拉克

但是当时和苏联有着传统友好关系的伊拉克,却因为两伊战争得到了西方和海湾国家的援助,从而开始渐渐疏远苏联。为了改变伊拉克的态度,苏联在1980年-1982年还是捏着鼻子援助了伊朗两年。

在1982年年中,苏联的态度陡然出现了变化,开始大举援助伊拉克。这是因为,苏联已经意识到了伊朗是不可能被拉拢的。而作为对苏联援助伊拉克的报复,在伊朗革命期间作为霍梅尼盟友的伊朗左翼党派“伊朗人民党”在次年遭到了伊朗当局的取缔。

(两伊战争)

多名人民党成员被作为“苏联间谍”逮捕,18位苏联外交官遭到了伊朗当局的驱逐。苏联开始加大援助伊拉克,并且将飞毛腿导弹运到了伊拉克,甚至还在伊朗的东部边境线上频频制造军事摩擦,逼迫伊朗从前线撤军回防东部。

1985年,到了两伊战争中期,伊拉克军队开始反攻。苏联以安全名义撤离了在伊朗的1500名技术人员,这对伊朗的电力供应和工业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打击。1987年,伊朗攻击了苏联的两艘护卫舰,苏联护卫舰开火回击,两国险些彻底撕破脸。

(两伊战争)

可见在两伊战争的中期,苏联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明里暗里的帮助伊拉克和萨达姆。但是与美国不同的是,苏联在两伊战争期间的态度还是非常摇摆的。因为美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波斯湾航道的安全,所以其迫切的希望支持萨达姆。

但是苏联在两伊战争中的态度,更多是受到了苏阿战争的影响。当伊拉克坚决不支持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时候,苏联果断选择支援伊朗。但是当伊朗反复利用在阿富汗战争中的态度试图拿捏苏联,并且始终不明确态度的时候,苏联又果断选择支持伊拉克。

(两伊战争)

当萨达姆最终在阿富汗问题上选择灵活态度的时候,苏联果断向萨达姆提供了飞毛腿导弹。可见苏联在两伊战争中的态度就是,“谁支持我打阿富汗,我就支持谁”。

三、故事的最后

1987年“伊朗门”事件被爆出之后,美国在海湾地区中被迫收拢实力,苏联转而成为了对两伊战争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国家。

而此时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也已经成为了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开始利用苏联的影响力促成两伊停战。

(两伊战争)

但是对于苏联而言,这样的停战最好是有利于伊拉克,在伊拉克主导下的停战。但是紧接着在不久之后,美国的里根政府也开始期望尽快解决两伊战争,美军开始频频袭击伊朗军队,直接在军事上打击伊朗。

在这场战争的最后,美国和苏联又开始达成了一种“合作关系”。美国希望通过军事打击的手段逼迫伊朗停战,从而摆脱伊朗门事件的桎梏。

而苏联则寄希望于通过促成两伊停战来提升自身的外交影响力,美苏两国可谓是一文一武,逼迫伊朗停战。

(两伊战争)

但是另一方面在于,苏联已经决定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问题已经不再是苏联介入两伊战争的理由。

而苏联因为自身就是产油国,所以对波斯湾航道的需求非常有限。戈尔巴乔夫政府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收缩苏联的势力,以达到平衡财政的目的。

所以苏联也迫切的需要体面的脱离两伊战争,同时不过多的影响和萨达姆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影响苏联的中东布局。不过萨达姆肯定不会介意苏联主导停战,因为萨达姆自己早就不想打了。只有伊朗,才一直都是那个“战争狂人”。

参考资料:

[1]朱凯琪.浅析两伊战争中苏联的外交政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4,(19):12-13.

[2]冬生.戈尔巴乔夫执政后的苏联中东政策[J].西亚非洲,1988,(02):1-5+78.

[3]黄天莹.苏联对两伊战争的立场转变说明了什么?[J].西亚非洲,1983,(05):23-27.

0 阅读:5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