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台仅6年就挑起世界大战,希特勒是怎么做到的?

探史这些年 2024-06-17 11:27:4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Andyskyor

编辑|t

引言

自1933年1月30日到1939年9月1日,从元首上台掌握德国的巅峰权力,到百万大军闪电出击入侵波兰,仅仅六年希特勒就带领德国发起了世界大战。

事实上,希特勒并不是仅仅在六年内就完成世界大战准备的。在其1933年上台以前,希特勒为了“拯救”德国,已经付出了十几年的努力,哪怕甚至一度身陷囹圄。如法布尔在《蝉》中诉说的那样:“十几年黑暗下的苦工,一朝阳光下的享乐”。

“元首”没有家庭,没有孩子,不好女色,也不追求个人财富。如清教徒一般,他偏执的“在拯救德国”这条路上蹒跚前行。令人惊叹的是,在发动战争前,他一度非常接近达到这个目的。

在1933年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后,希特勒迅速的改变了了德国的经济困境,创造了哪怕今天来看也堪称奇迹的德国经济奇迹。很多德国人都说,如果希特勒在1939年离开这个世界,那他将被称为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

(1933年庆祝希特勒当选的夜间游行)

一、苦孩子希特勒

就像拿破仑是科西嘉人,并非本土法国人一样,希特勒也并非本土德国人,而是奥地利人。希特勒的家位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西北部一个叫瓦尔德维尓特尔的小村庄。

希特勒从小学习不好,除了绘画还行,德语和数学都是一塌糊涂。学业不顺直接影响了希特勒的生计,两次申请维也纳艺术学院未果,靠母亲接济的希特勒耗尽了他的有限的存款。1909年12月,交不起房租的希特勒被迫与其他冻的瑟瑟发抖的人们一起,长着冻疮走进了收容所。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希特勒没能继续学习艺术,便走上了另一条路,加入了当时的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希特勒1913年离开奥地利,前往德国,在维也纳的惨痛经历,让他心中充满了仇恨和德意志民族主义的热情。在一战中,希特勒作为一名士兵加入了残酷的战争,并多次因作战勇敢授勋。这些经历都对后期他的法西斯作品《我的奋斗》埋下的基本脉络。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以德军战场上的溃败而结束的。事实上,德国即便在战败投降前,由于俄罗斯爆发革命退出一战,战争局势一度还占优。转折点在1918年的11月,德国也爆发了工人主导的11月革命,德皇垮台。

德国在还可一战的情况下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

德国11月革命后,建立了共和政体。凡尔赛和约导致德国损失了13.5%的领土,所有海外殖民地,并需要支付113亿英镑(以黄金支付)的战争赔款。

(德国货币崩溃,买日用品也需要上万马克)

魏玛共和国很多高官都是犹太人,德国社会人民生存的苦难,让右翼政治力量找到了标靶,一切的罪魁祸首都被认为是“犹太人”造成的。

为了支付战争赔款,魏玛共和国疯狂印钞饮鸩止渴,这直接导致了德国战后本就困难的经济形势总崩溃。企业大批倒闭,失业率急速攀升,很多家庭甚至都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

为了应对货币贬值,魏玛政府搞出了“金圆券”,用新货币“勒马克”来替代旧货币,以期维护社会秩序。

二、20年的“奋斗”与6年的“闪光”

纲举才能目张,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同质的底层规律。对于一位政治领袖而言,其政治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许2,3年就产生效果。但其政治体系的打造,却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打造,才行能形成。

(1936年柏林奥运会,观众迎接希特勒到来)

与魏玛共和国醉生梦死,拿权力当寻租工具的政客不同,出身底层的“苦孩子”希特勒,很清楚德国民众需要什么,并且愿意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帮助他们拿到。

魏玛共和国经济困难的根源在于顶层政客为了捞取个人好处,玩弄金融游戏,赚快钱。而德国国内的大量中小企业反而得不到资金注入,只能关门歇业。大量中小企业无法经营,助长了失业,进而进一步恶化整个社会的消费-生产链条。

希特勒一上台就任命了沙赫特为国家银行总裁,开始德国改革的第一步,提振德国经济。

沙赫特在德国国内被称为“财经奇才”,1930年因为反对美国人Young给德国定的新战争赔款计划,被迫从德国央行行长的职位上下来。(没有政治主权的国家自然也没有经济主权)

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沙赫特再次出任国家银行总裁。沙赫特为了德国扩军准备,利用仅有的银行储备,发布了梅福票(一种仅在德国国内可以流动的虚拟货币)。此外,沙赫特还倡议并发起建立了国际清算银行,沙赫特后续又兼任经济部长和军事经济全权总办。

(希特勒与沙赫特在德意志帝国银行奠基仪式)

工业动员、国防军与战时工业结合方案也都出自沙赫特之手。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沙赫特发起了控制外汇与储备战略资源的行动。

在大量国家资本注入社会各行各业后,德国处于经济链条末端的中小企业获得了新鲜血液,生产消费良性循环回复。可以说是沙赫特而不是希特勒让德国消除了失业现象。

一战战败后,1929年发生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希特勒上台时,面对的是拥有600万失业人口,满目疮痍的德国。

仅仅3年,希特勒便大幅降低了失业率,国家出钱建设基础设施,扶持运行停办的工厂,德国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工人,农民普遍受益,这是纳粹政策得以被贯彻实施的基础。

(希特勒游行照片)

希特勒在上台以前,曾向德国民众承诺,他会让每个家庭都有一辆汽车。当时美国是每5个人就有一辆汽车,而德国是每50人才有一辆。德国民众上下班都是骑自行车或者坐公交车。

因为私营企业造不出成本低的经济汽车,希特勒安排了属于纳粹组织的“劳工阵线”来制造。1937年3月28日,属于德国人民的廉价经济性汽车公司建立,他的名字是“人民汽车”(大众汽车)。

(希特勒与大众汽车)

为了凝聚“人心”,希特勒选择了犹太人作为靶子,一上台就剥夺了犹太人的政府公职权利,并且在文化上进行集体意志的灌输。

大批不符合纳粹精神的书籍被焚烧。戈培尔在灰烬旁,对学生们讲话:“德国人民的灵魂再展示了出来。在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还照亮了新时代。”

至此,纳粹德国在经济上和意识形态上的动员已全面完成。

希特勒上台3年之后,便全面和《凡尔赛和约》说拜拜。1936年德国国防军进军莱茵兰非军事区,然后英法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7年第一次收回了自己的土地管理权。改变凡尔赛和约的一战局势,希特勒在其上台后3年的1936年就做到了。

(1938年希特勒在维也纳霍夫堡广场阅兵)

1938年,希特勒又展开了德奥合并动作,在与英国首相张伯伦几番谈判之后,最终的赢家是希特勒。

至此,二次大战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准备完全做好。

(二次大战欧洲战场形势)

三、开始即终点

二次大战是一场开始即知道结果的战争,德国虽然花6年时间匆匆做了准备,但无论在军事上、经济上还是外交上,都还是没有能做好瓦解《凡尔赛条约》的准备。

而美西方集团成功的利用了德国不合理智的“愤怒”,让其最仇视的两个集团:苏联和德国进行了残酷的消耗战,苏联在二次大战中损失的人口和资源是深层次的,直接伤害了后续美苏争霸的根本。

而美国并没有付出成比例的代价,就掌控了战后世界规则制定的权利,和全世界大多数地理、政治资源的掌控权,并一直持续到今天。

希特勒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以当时的历史背景,没有希特勒,也会有其他人出现,并发动“复仇”,“重置国际秩序”的战争。公平、公正、能为所有人所接受,而不是单一一国一个群体受益的妥协和共存秩序,才是世界和平的真正保障。

参考资料:

[1]陈永清.可信、好读的历史书——读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J].青春期健康,2022,20(12):82-83.

[2]塞巴斯蒂安·哈夫纳,景德祥.解读希特勒[J].当代外国文学,2016,37(01):150.

[3]《希特勒传:从乞丐到元首》

0 阅读:26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