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像辉瑞,罗氏这样顶尖的医药巨头?有三大原因

探史这些年 2024-06-21 19:40:1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彭乙彬

编辑|t

引言

提起世界知名的医药行业巨头,难免想到瑞辉、罗氏这样的顶尖巨头,在全世界各方面都有所涉猎,客观来看他们也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不过如果细细探究,大家就会发现,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14亿人都需要看病吃药,但咱们却没有出现一个类似瑞辉、罗氏这样的顶尖医药公司,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瑞辉)

一、我国医学发展缓慢

我国现代医学起步到现在,不过也就三十年的时间。医疗,作为一个现代国家的必备品,关乎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现代发展的保障,我国则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得以大力发展医疗行业。

1980年,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药企诞生,也就是大冢制药,将外资拉入中国市场,让内地的医疗企业学习到了更多国外的技术,也开始仿照国外生产药品。

那时候许多药品的生产专利都在外国人手中,我们的起步太晚导致失去了很多发展的空间。

(大冢制药)

直到1984年,我国才正式推出了《药品管理法》,明确了将药品审批权授予给地方这一改变。

但此时我国的药品审批在技术方向极少,监管的效率和质量也很低,当时的医疗行业,没有将临床需求当做自己的目标。

加上那时我国市场监管体系太弱,导致假冒伪劣的药品层出不穷,社会风气败坏。

从90年代开始,国家才正式大力整顿医药市场,成立了各种管理局,出台了大量法规,确定了药品生产的标准,提高了制造药品的门槛,淘汰了许多劣质企业。

(仿制药)

外资涌入我国医疗市场之后,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美国借口要对我国进行关税制裁。为了避免贸易战,中美双方特意签订了条约,修改了《专利法》,因此我国的医药专利方面在不断改善,也算是“谢谢”外资的逼迫了。

2010年,我国将生物产业列为新型支柱产业,2012年国家展开了对药品的审批,提高了药品标准。

在进行多年的改革下,我国的医疗产业才正式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这些年来我国医疗产业的研发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药物审批)

三十年的时间,我国的医疗产业从无到有,实属不易。

但正因为我们起步太晚,导致我们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其他国家医疗业已经在跑了。比如瑞辉,这是美国制药巨头,成立于1849年,时间比我们早上了百多年,1998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

瑞士的罗氏制药,1896年便成立了,是世界上领先的工业化生产原研药企业。再比如瑞士的诺华集团,世界三大医药公司之一,1997年成立了中国公司,特意翻译为诺华,意思就是承诺中华,要为中国带来更好的医药。

(诺华制药)

这些外国的医药巨头,发展得实在是太早了,我们刚刚起步摸索的时候,他们已经走了很多步。我们的医药企业还在制作药品的时候,他们已经在进行研发了,在对世界的医药进行革新。由于我们起步慢,所以落后了不少。

二、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

面对拥有充足经验的外国医药企业,我国的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不够。

首先研发药物需要时间和金钱,我们可以看看一款药研发的流程是怎样的。

(药品研发)

对于医药公司来说,药物研发可谓是重中之重,但关键是这东西的研发周期还很长,壁垒极高!

第一是确认药物的作用靶点、生物标记,明确这种药有什么作用,可以进行什么治疗。第二,确定药物的靶向后,需要找到一个对这个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要求该化合物需要作用于靶标的药品活性和副反应等等。

在对活性物进行筛选后,也要选择自己的候选药物。在研发时期,则要经过化学合成、毒理研究、了解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各种数据,证明药品的安全性,对心血管、呼吸等系统不会造成影响……

(制药流程)

然后在制药开发中,进行临床实验,临床试验至少要进行三次,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患者、正常人,通过不同的临床对比,达到满意的效果。到了第三期临床试验时,也是整个药品可以得到注册申请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可能要持续好几年的时间。

在完成这一切之后,再提交上去等待审批,这个审批的过程往往又会有许久,甚至长达数年。这一连串下来,有的药品上市的时候,说不定已经过了十来年。

这个研发药品的时间和金钱,不是普通的医药产业能够负担得起的。

(制药)

国际上的医药巨头,往往依赖于强大的研发能力,以及利用自身的家底支持这些药品的研发。

可是在中国这样的企业很少,不仅要日以继夜的研发,还必须能够坚持下去,有许多药品在中间阶段就停住了脚步,是要时间没时间,要钱没钱。

研发能力较弱以外,我国医药行业的创新能力也和国际巨头有差距。

还是因为我们的医药行业发展起步太慢了,时间足够长可以让他们积累更多的专利,拥有更多的临床经验,在研发新药时也拥有持续的创新力和强大的研发能力。

(制药)

尽管我们已经进步了,可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差距。

从市场角度来看,我国在医药行业的法规和只是产权保护虽然已经完善,但过去的时间里,我们对仿制药有些过于依赖,这导致我国对研发新药失去了创新动力。

我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会长宋瑞霖曾说:“发达国家的医疗创新有它的基础优势。”

许多西方国家都非常重视医药产业,在他们发展医药行业的时候,我们却还在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刚成立的新中国面对许多困难,我们只能先抓民生,再来谈医疗。

(制药)

从上述来看,中国的医药行业还是存在了不少弊端,可我们能够在短短30年里,做到翻天覆地的改变,证明我国遇见了挑战,但是抓住了机遇,一步步往上爬。

三、对中国医药的担忧

中国的医药企业在突破中面临挑战,尤其是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对许多医药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以前的药企纷纷转型,比如齐鲁、正大、科伦等等,都是从仿制药转型,但许多企业还是选择放弃,只是在自己的范围内,吃着以前的老本。

(制药)

在过去,由于咱们起步晚,在外国公司的打压下发展艰难,并且早期的环境也并不好,盗版频繁,我国没有世界级的医药公司出现。

但在法律法规越发完善的今天,在大力进行医疗反腐打击之后,我国已经有了良好的土壤。面对新型医疗业更加复杂的变化,或许咱们的医药企业也能够借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发展起来!

参考资料:

[1]从市场混乱到创新出海,中国医疗行业30年是如何发展的?.澎湃新闻.2023-10-20

[2]新药研发到上市流程,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智通财经.2020-02-01

[3]瑞辉:2020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

1 阅读:201
评论列表
  • 2024-06-26 20:55

    简单点,就是欧美国家没有封杀医药行业和医药设备行业!像芯片行业这么封杀医药,你看中国医药保证在10年之类出现国际性医药公司!

探史这些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