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坟场:折损名将最多的一战,直接影响了国运的走向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25 02:52:07

文|老达子

本文共3444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在历史长河中,战争中伤亡和损失是司空见惯的。每当一场战役结束,往往会有无数士兵和将领因此牺牲或负伤。

然而,就在发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刘裕与夏国君主之间的关中争霸之战中,刘裕几乎丧失了所有重要将领,使得他后来北伐称帝的计划遭受了致命打击。

这场战役究竟是如何爆发的?为何它被认为是如此残酷,以至于对国家命运造成了深远影响呢?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刘裕,以及这场堪称名将坟场的战争~

乱世中的刘裕:从普通士兵到执掌东晋朝政

刘裕,出身低微的寒门士族,其家世并不显赫。祖父刘混曾任县令,而父亲刘翘则家道中落,甚至连乳娘的费用也付不起。刘裕从小孤苦无依,母亲早逝,父亲亦在其幼年辞世,只能依靠继母萧文寿生活。

贫困的他靠砍柴、种地、打渔、制鞋为生,受教育有限,更沉溺赌博濒临赤贫。然而,正值战乱频仍的乱世,为了生存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毅然选择了投身军旅,成为北府军冠军将军孙无终麾下的司马。

东晋末年,世家大族占有庄园,朝廷征税苛刻,民生艰辛,最终引发了东晋南朝时期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农民起义——孙恩卢循起义。尽管这场起义最终失败,但也催生了英雄的崛起,其中便有刘裕。

据说,刘裕在战场上凶猛无比,甚至能够单枪匹马追击上千敌兵。随着孙恩投海而死,刘裕也在北府军中崭露头角,成为一名中级将领。然而,在那个世家林立的时代,要想脱颖而出,不过是寥寥无几。但乱世总是英雄辈出的时代。

东晋末年,桓温的儿子桓玄掌握了权力,在乱世中建立了桓楚政权。刘裕抓住时机,与北府军的其他中层将领刘毅、诸葛长民一起在京口举兵造反。

最终,刘裕成功消灭了桓玄,收复了东晋的统治,并掌控了朝政。

心腹之交:刘穆之

在刘裕崛起的过程中,有一个人与他的配合相得益彰,这个人便是刘穆之。自被刘裕招募后,刘穆之一直是他的亲密战友,“委以腹心之任,动止咨焉”。对此,刘穆之也十分感激,全力协助刘裕,“亦竭节尽诚,无所遗隐”。

每当刘裕外出征战时,都会将刘穆之留在后方坐镇,为自己调度筹谋,就像曹操荀彧故事中的情形一样。

刘穆之这位得力秘书长表现非凡,无论是处理国家大政还是个人琐事,他都能妥善打理。刘裕对他言听计从,重大决策和军事部署皆信任有加,东晋朝政逐渐焕发振兴气象。

即便在生活琐事上,刘裕也听取他的建议。刘裕虽文化水平有限,但在权力掌握后,励精图治,刘穆之建议他改变写字风格,字体更大更显威风,刘裕欣然采纳。自此,刘裕的公文批示简短有力,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风格。

刘穆之对上司毫不隐瞒。年少时家境贫寒,跟随刘裕后生活奢华,食宴繁华,即便一人用餐也享用如宴会般盛馔。刘穆之坦言自己虽想节俭,但过去的贫困生活让他难以忘怀。然而,除此之外,他并未给老板带来任何其他困扰。

刘裕对刘穆之的不良嗜好宽容理解,表示跟随自己就应该享受生活。每年给予刘穆之丰厚物资补贴,以满足其物质需求。

有了刘穆之负责政务事项,刘裕得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外事,开启了辉煌的北伐征程。

刘裕北伐:堪称东晋最辉煌的北伐

刘裕首次出击的目标是南燕国。

南燕由鲜卑族慕容德创建,在公元395年后燕被北魏拓跋珪击败后,一分为二,慕容德率领部队南下,建立了南燕国。南燕与东晋相邻,实力较弱,慕容德死后,其兄子慕容超继位,但只知沉迷于游猎娱乐,成为刘裕北伐计划中的第一个目标。

正当刘裕准备伐燕时,正好南燕主动进攻淮北,并俘获了刘千载和赵元。刘裕趁机出兵,自建康出发,经水路进军,最终在临朐南地区展开了与南燕的决战。刘裕采用了战车、步兵和骑兵等多种兵种组合的战术,最终在临朐城附近取得了胜利。

随后,刘裕继续追击南燕,最终于公元410年攻克了广固,俘获慕容超,南燕被灭。刘裕随后又平定了卢循、徐道覆等农民义军,并清除了内部不听命令的刺头。之后,他派遣朱龄石率领两万大军讨伐后蜀谯纵,在一举平定了巴蜀之地。

接着,刘裕的目标转向后秦。公元416年,他分兵五路伐秦,各路大军进展顺利。期间北魏在黄河北岸沿岸扰袭东晋军,于是刘裕摆出了全新的战阵——却月阵,大败北魏军,最终使后秦国无法抵抗,姚泓投降,后秦被灭。

刘裕通过两次北伐和一次西征,成功消灭了南燕、后蜀和后秦三个割据势力,将东晋的领土扩展到四川、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实现了统一中原的伟大梦想。

穆之去世,局势急转直下

此次北伐的壮举,让刘裕的声势更加显赫。他单枪匹马覆灭后秦国,名威天下,一提起东晋,人们心中第一个浮现的就是刘裕这位雄主,而非那些庸庸碌碌的皇子皇帝们。刘裕乘胜追击,志在继续北伐北魏,进一步扩张疆土,一统天下霸主之位在望。

然而,正当他准备展开新一轮征战时,京城传来了一则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

重臣刘穆之离世的消息莫名传来,刘穆之不仅是刘裕的亲信,更是他安插于都城操纵政局的关键角色。有了他在都城的支持,刘裕方能心无旁骛地征战四方。如今刘穆之殒落,都城留下的只有几位皇子争斗不休,刘裕不得不亲自回归中枢主持大局。

然而,他又舍不得那份艰辛打下的江山,只得留下儿子刘义真和一众将领镇守关中,期待自己返回后继续北伐之计。然而,命运却在这一刻转折,刘裕未曾预料到的是,他这一走局势便急转直下。

内斗冲突,加之刘义真能力有限,晋军节节败退,损失多名大将

就在刘裕匆匆离去后,周边一些国家便看准了这个机会,希望在乱局中分一杯羹。北方的胡夏国率领雄兵前来后秦,直指关中核心地带。

刘义真受命镇守关中,年幼的他面对胡夏军队的威胁有些手足无措。缺乏作战经验的他误派了两位性格迥异的将领出战,引发了一系列麻烦。

沈田子和王镇恶被列为此次远征的人选,但两人的战术却南辕北辙。沈田子主张稳操胜券,希望通过迂回战术保全实力;而王镇恶则勇猛好战,主张直面敌人,不惧强敌。

两人意见不合,最终导致激烈冲突。沈田子怒火中烧,在深夜潜入王镇恶的营帐将其杀害。刘义真非常愤怒,同时也感觉受到了挑衅,一怒之下处决了沈田子。一下失去了两位优秀将领,晋军士气明显低落,与备战充分的胡夏军队相比明显处于下风。

而刘义真又缺乏领导才能,无法振奋士气。他指挥下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最终被胡夏军队打败,多位大将被俘。而此时的刘裕还没完全处理好前朝的政务,无法奔赴战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能下令让刘义真撤军。

一接到撤退的指令,刘义真一下松了口气,居然在撤退途中开始放纵享乐,抢掠财宝,导致部队行军缓慢,很快就被胡夏的军队追上了。

晋军在美人和财物的双重诱惑下毫无招架之力,胡夏军队一举俘虏了诸如傅弘之、毛修之、蒯恩等多名重要将领,令晋军节节败退,士兵四散逃窜。唯有刘义真孤身逃脱,这一场惨败给了刘裕当头重击。

一代名将,未殒身北伐沙场,却因内讧而命丧黔首

刘裕麾下众将如星辰般璀璨,而其中以王镇恶和檀道济尤为杰出。

王镇恶乃前秦名臣王猛之孙,非刘裕血脉,初与刘裕结缘于南燕征战,因其英勇善战受到刘裕赏识,被任命为青州治中从事。随后,凭借多次战功,晋升为博陆县五等子侯。

在刘裕讨伐刘毅之役中,王镇恶奉命为先锋,率领百艘轻舸奔袭江陵,出其不意地击溃刘毅,迫使其自尽,从此声名鹊起。

刘裕南征归来,任命王镇恶为征虏将军,驻守西安司马,镇守关东重地。然刘裕心系关中安危,对王镇恶过于显赫的战绩颇感担忧,故除了留下次子刘义真以监督外,还派遣素有嫌隙的沈田子共同控制王镇恶。

尽管王镇恶善战果断,但其贪财之弊日益显露。夺取长安后,他纵容手下士兵四处掠夺财物,甚至霸占后秦皇帝的宝座,引起了刘裕的不满。刘裕派人调查后,虽放过宝座,但王镇恶却私自据为己有珍宝。

刘裕归来后,王镇恶行径更加肆无忌惮。沈田子得到刘裕的默许支持,毅然揭发王镇恶贪污叛乱之事,更派人暗杀他。这位一代名将并非殒身北伐沙场,却因内讧而命丧黔首,一切皆因刘裕过于精明谨慎,反而误了大将性命。

据称刘裕得知王镇恶遇害消息后,登城痛哭流涕,深知王镇恶一去,中原一统之望渐行渐远。

不久,沈田子亦遭长史王修所害。内讧频发,团结缺失,东晋军最终被夏国君主赫连勃勃赶出关中。

老达子说

这场战争引发了人们对于历史走向的无限猜想:如果刘裕当初没有选择南归,历史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是他一路高歌,统一中原,驱逐五胡,还是在半途中遭遇内乱,前进受阻,又无法后退,最终身败名裂?

这些问题只能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和推测。刘大将军一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让后人赞叹不已。正如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所赞美的那样:“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刘裕的传奇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一笔。



0 阅读:2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