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桓帝本是皇族远亲,为何却有机会做皇帝?扒一扒汉桓帝的上位史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26 01:30:44

文|老达子

本文共3637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提起汉桓帝,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三国演义》中那个描述“桓帝、灵帝以来,朝政败坏……”的昏庸的形象。尽管汉桓帝并未亲临《三国演义》,也未留下太多传世之恶迹象,但后人普遍对他持负面看法,将其视为导致汉朝走向衰亡的罪魁祸首。

然而,真相究竟如何?我们能否全盘接受《三国演义》中的描述呢?今天老达子就跟大家聊一下这段历史~

汉桓帝登基为帝,不过是权衡利弊的最佳人选而已

东汉中晚期,朝堂势力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派系:外戚势力以梁冀为首,士人阶层以三公为首,以及依附于皇权的宦官势力。

这三个势力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你争我斗,但毫无疑问,皇太后地位最尊贵,因此外戚势力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宦官势力虽然依附于皇权,但势力相对较弱。然而,皇太后可以通过宦官对外戚势力施加影响。

与外戚和宦官相比,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士人阶层掌握着舆论,实际上是地方的统治者。

当汉质帝被梁冀毒死后,梁冀召集了太尉李固、司徒胡广、司空赵戒等三公,以及两千石级别官员和列侯,召开了立嗣大会。士人阶层以清河王刘蒜为贤良之人,并且与汉质帝关系最亲密,提议立清河王为帝。

清河王刘蒜德行高尚,名声卓著,而且与皇帝的关系非常亲密,因此应该立他为嗣,朝廷上下无人不心悦诚服。

然而,梁冀却倾向于立蠡吾侯刘志为帝,因为蠡吾侯不久前娶了梁太后的妹妹作为妻子。然而,朝廷大臣都支持立清河王,双方均不肯相让,梁冀也无法强迫大多数朝廷大臣接受他的意见。

就在外戚和士人阶层僵持不下时,势力最小的宦官对皇帝继位人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宦官来说,他们的权力是依附于皇权而产生的,宦官也是皇权的延伸。当皇权希望与外戚抗衡时,宦官便成为天然的盟友。而在皇帝驾崩之后,宦官的选择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当清河王作为皇帝的热门候选人入京时,中常侍曹腾立即前去拜访。然而,由于刘蒜与士人阶层交往密切,并受到士人的影响很深,对宦官的印象并不好,双方的首次见面并不愉快,因此清河王间接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盟友。

曹腾拜访清河王未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后,立即去拜访梁冀。他对梁冀说:“清河王严厉,与我们不和,如果立清河王为帝,将来将军可能会遭受巨大的祸害。不如立蠡吾侯为帝,这样可以保证长久的富贵。”

与此同时,宦官势力也站在了梁冀一边。而对于皇太后来说,立蠡吾侯当然比立清河王更好,毕竟蠡吾侯是她的妹夫。

清河王严厉,如果立他为帝,将军可能会很快陷入祸害之中。不如立蠡吾侯,这样可以长期享受富贵。当宦官势力和皇太后也站在梁冀一边时,梁冀立即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的朝会上,梁冀气势汹汹,言辞激烈,以非常强硬的态度要求立蠡吾侯为帝。许多大臣受到梁冀权势的压制,纷纷改口,同意立蠡吾侯为帝。只有太尉李固和大鸿胪杜乔坚持立清河王为帝,梁冀也不再争论,强行结束了会议。

不久之后,蠡吾侯刘志登基为汉桓帝。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立嗣争论的过程中,其实备选的人选并不多,这也是汉桓帝能成为选项的原因,下面老达子就给大家盘一下他们这一代的血缘关系~

盘盘汉室的血脉传承

在血缘关系方面,汉桓帝刘志实际上只是老刘家的旁系子孙。更具体来说,他的爷爷并没有登基为皇帝,而必须追溯到太爷爷汉章帝那一辈才是真正的皇帝。

这段家族史源自汉章帝刘炟,刘炟共有八个儿子,其中老二早逝且无后代,导致该支系绝后。

在汉章帝在位期间,最初立老三为太子。然而,当时的皇后窦氏却收养了老四,并为后者争夺皇位,导致窦太后诬陷老三,废黜其太子之位,将太子之位转给了老四。

随后,老四顺利即位成为汉和帝。然而,尽管在政务上表现出色,但在生育方面却并不突出。直至临终前,老四仅有两个儿子,但不幸二者均绝后,使得老四支系断绝。

同时,老四的皇后邓绥被迫从老四其他兄弟的子嗣中选取继承人。由于老四篡夺了老三的皇位,对老三心怀愧疚,因此邓绥选择了老三的儿子继承皇位,即汉安帝。

然而,老三的支系也未能延续下去。老三有三个儿子,但除过继为皇帝外,其余两子皆早亡且无后。

汉安帝继位后同样不善生育。在其去世前,仅留下一子,即汉顺帝。而汉顺帝在位期间也仅有一子,在其病逝后登基,但不久便夭折,年仅三岁。

随着汉顺帝绝后,老三支系彻底断绝。至此,汉章帝八子中的老二、老三、老四支系均绝后。

面对这一局面,按照顺位制度,汉顺帝的皇后梁妠只能选择老大的后代继承皇位。尽管老大尚未绝后,仍有数名后裔存世。最终,梁妠以太后身份选定了老大的后代刘缵,并将其过继给汉顺帝。

刘缵成为汉质帝。从血缘关系来看,他与汉顺帝的亲属关系已很疏远。刘缵被立后仅一年,因在朝中指责梁冀而被毒杀。刘缵身亡后,尽管老大支系尚有存世者,但阎家不可能再选取其后裔继位。若选取老大支系后人,将面临受审查清算的风险。

随着梁冀毒死汉质帝,老大支系可谓变相绝后。随着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支系全部绝后,按序继承下去,接下来自然应选取老五后人继位。

老五支系子孙众多,但因往事原因,梁家无法选择其后人。当年汉顺帝未即位时,因得罪皇后及亲信,被废太子之位。皇帝驾崩后,其唯一儿子是否有继承权成为问题。阎太后绕过汉顺帝,选择老五后裔刘懿继位。

刘懿准备继位,但意外病故。阎太后欲选老五其他子孙,然遭汉顺帝政变反杀。汉顺帝自立为帝后,老五支系不再考虑。老五支系遂被跳过,接着轮到老六支系。

最终,经过遴选,梁家确定了老六支系后人刘志继位。刘志与汉顺帝关系较远,算是远房堂兄弟,两人的爷爷曾为兄弟。汉顺帝的亲爷爷是老三,过继的爷爷是老四,而刘志的爷爷是老六。

146年,十五岁的刘志接到通知,前往京城继承皇位,成为汉桓帝。对于一个年仅十五岁的孩子来说,成为皇帝本非常规。刘志接到这一消息时,恐怕也感到困惑。

基本聊到这,汉桓帝的上位史就扒完了,下面再聊点别的~

刚继位的汉桓帝,无非就是一个空壳

在梁冀的统治下,刘志更像是权臣手中的傀儡,而非真正的国家主宰。他的一切生活和工作都被梁家的阴影笼罩,他不得不忍受梁氏家族对他的操纵和剥夺皇帝的尊严。

朝政大事必须听从梁冀的指示,甚至身边的谄媚者也是梁冀安插的耳目。他的娱乐只限于狩猎、享乐和宠幸美人。

作为皇帝,他甚至无法决定自己的后宫。宫殿内的妃嫔全由梁太后和梁冀的女眷担任,刘志无权干涉。这些女人中有些是背地里被梁家纳入后宫的,有些则是梁家派来监视刘志的奸细。她们表面上侍奉皇帝,实际上却象征着梁冀控制皇权。

刘志明白这一切的真相,但却无能为力。他与这些女人相处时的温柔体贴,到底有多少是出于真心,又有多少是无奈的伪装?恐怕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志在华丽的宫殿中度过了漫长的十三年。

他已不再是当初意气风发的青年贵族,而成为隐忍从容的中年君主。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刘志不断权衡权力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时间的流逝激发了他内心坚韧执着的一面,他决心重夺大权,决不能沦为永远的傀儡!

然而,现实却残酷无情,外戚梁家的势力已经如此强大,与他们抗衡似乎变得异常困难。此时的刘志只能忍耐下去,等待时机的出现。

除掉了梁冀,夺回了皇权,掌权之后有功也有过

汉桓帝身为君主,不愿受制于他人,尤其对梁冀这种狂妄之人更加无法容忍。最终在隐忍了13年之后的公元159年,汉桓帝联合利用单超等五位宦官,成功除掉了梁冀及其党羽,一举消灭了梁氏家族,立功的五位宦官同日被封为侯爵,被誉为“五侯”。

在解决了梁冀问题之后,汉桓帝搜刮了相当于半年国家税收的财产。作为关心百姓的君主,汉桓帝并未将这笔巨额财富用于私利,反而做出了一项令人称赞的决定:免除全国百姓下半年的赋税,并将梁家庞大的林苑分给了贫困人口,赢得了民心的赞许。

汉桓帝通过任用名将成功平定了长期困扰东汉的羌乱,同时出兵讨伐鲜卑,夺回西域,平息南蛮,有效缓解了东汉的外患。这些举措也是刘志获得“桓”字美谥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在五位宦官得势日盛之际,刘志开始限制宦官权力,最终彻底消除了五宦官的专权。

他还实行粮食赈灾、削减官员俸禄、减少国库支出等一系列政策,使得汉朝经济繁荣兴旺。如果刘志能继续勤勉谨慎,将成为东汉一位有为的君王。

然而,在汉桓帝刘志统治晚期,一群太学生目睹朝政败坏,开始呼吁朝廷整顿宦官,并进行政治改革。宦官们感到愤怒不已,导致公元166年与声名远播的司隶校尉李膺爆发激烈冲突。

桓帝勃然大怒,下令逮捕了超过200名替李膺上书请愿的太学生。后来,在太傅陈蕃和将军窦武的反对下,这些太学生才被释放,但他们被永久剥夺了官职资格,被历史称为“党锢之祸”。

这一事件虽然使得皇权得以加强,但宦官集团也得到了壮大,一批有治国才能的士大夫遭受打击,动摇了汉朝的统治基础,最终导致了汉朝的覆灭。

另外,汉桓帝被后人诟病最多的是其沉迷女色,后宫人数高达五六千人。正是因为这一原因,汉献帝于初平元年取消了汉桓帝的庙号。

老达子说

至于汉桓帝的昏君与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用诸葛亮的话来收个尾吧: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0 阅读:0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