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霸主,因宠幸三个变态,最后臭死宫内无人知

高干历史观点 2024-05-25 02:52:08

文|老达子

本文共3838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公元前 643 年的11月,发生了一场令人震惊的事件,齐国王宫中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无数尸虫从国君齐桓公居住宫殿的窗户爬了出来。原来在两个月前,那个九合诸侯、南伐蛮楚的齐桓公竟以一种近乎难堪甚至耻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那个一手缔造齐国霸业的齐桓公为何死的如此凄惨?又是谁将齐桓公逼至如此绝境落得如此下场呢?呢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伯乐与千里马的千古佳话:齐桓公与管仲

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君主齐桓公,姓姜,齐氏(原为吕氏),名小白,是春秋五霸之首。小白在与公子纠争权之中成功夺取国君之位,即位为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最成功之举莫过于任用管仲为相。曾有一次,他差点处死管仲,但在鲍叔牙的劝说下保全了管仲。鲍叔牙曾言:幸得跟随陛下,如今陛下成为国君。若陛下只欲使齐国强盛,拥有叔牙和高傒足矣;若欲成就霸业,非得管仲不可。管仲所至之处,国家必兴旺,不可轻忽。

正是这番话语促成了管仲后来的辉煌事业。然齐桓公因晚年昏庸,未听从管仲生前的教诲,最终被易牙、竖刁等奸佞之人活活饿死。

管仲堪称治国奇才,而齐桓公则如伯乐,发掘出管仲这匹千里马,信任并重用之,终成千古佳话。

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的简要分析

1、实行九合诸侯政策

齐桓公在得到管仲的支持后,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口号——尊王攘夷,以周天子为中心,崇尚周王室,讨伐周边的戎狄,保护中原文明。

在这样的背景下,齐桓公开始了多次会盟,其中第一次是“北杏会盟”,参与国家有齐、宋、陈、蔡、邾等诸侯国。这是第一次以诸侯身份组织的会盟,会盟命令由周天子发布,未参加会盟的遂国随后被齐国灭亡,从此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开始征伐不服从周王命令的诸侯国。

葵丘会盟是齐桓公领导的众多会盟中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在这次会盟中,周襄王赏赐齐桓公一些珍贵的物品,包括祭祀所需的胙肉、天子专用的车马和彤矢弓等,这些奖励是周天子能够给予诸侯国的最高礼遇。

尽管在春秋时代,周天子的约束力已经大不如前,但各诸侯国仍将周天子视为唯一的中心。齐桓公获得这样的奖赏是无上的荣誉,其他诸侯国也对此表示认同和敬服。

2、武力与德行兼备

在齐桓公的时代,由于他倡导“尊王攘夷”的政治旗帜,对于戎狄而言,齐桓公除了动用齐国的军队外,还可以召集其他诸侯国共同征讨,使得中原地区相对于戎狄而言成为无法触碰的存在。

此外,齐桓公也利用这样的旗帜来消灭那些不听命于他的诸侯国,先后灭掉了谭、遂等诸侯国,对其他诸侯国而言,面对齐桓公,他们只能选择服从或者被他的武力所征服。

当然,齐桓公并非仅靠武力屈服他人,他还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行,比如善待他国。齐桓公帮助邢国驱逐戎狄,并协助其重建。还有鲁国,他帮助鲁国确立君主并保全国家。

从武力和道德等多个方面来看,春秋时代的其他霸主都未能在这些方面超越齐桓公,因此齐桓公一直被誉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的晚年极其凄惨,拜三竖子所赐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小白实现了国强民富、号令天下的抱负,成为春秋时期的卓越霸主,留下了不朽的史册记载。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霸主的晚年命运却饱受悲剧折磨。

若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比作生命中一轮皎洁的满月,那么他晚年的遭遇则如同月全食般突现,圆月瞬间被黑暗吞噬。

千余年后,北宋著名政论家苏辙撰写《六国论》,特别在《管仲论》中对管仲提出了尖锐批评,指责其“应有所作而未为”。他谴责管仲未能有效培养齐桓公,也未能选拔出合适的接班人,最终导致了一场悲剧性的齐国覆灭。

这场悲剧涉及三名历史人物,被称为“三竖子”,即齐桓公的三位亲信宠臣。他们与齐桓公之子联手,在一夜狂风呼啸的黑暗中,突袭皇宫,将齐桓公软禁其中。士兵用砖石封闭宫门,筑起高墙,使齐桓公与世隔绝,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竖子之一:易牙

易牙,是春秋时期备受赞誉的美食家,实质上便是一位出色的厨师。正如谚语所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易牙可谓是厨师界的状元!

在古代,大家对烹饪并不熟练,菜肴制作技巧单一,要么水煮,要么直接火烤,甚至不懂得调味,只求简单煮熟即可。若放到现代,这样的做法无疑就是彻头彻尾的黑暗料理!然而,易牙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局面。

作为一名厨师,易牙对于口味有着惊人的辨别力,并且他对烹饪艺术充满了热爱。通过反复尝试,他发现通过巧妙地调配水、盐和火的使用,能够制作出酸咸适宜、美味可口的佳肴。

“狄牙之调味也,酸则沃之以水,淡则加之以咸,水火相变易,故膳无咸淡之失也。”——王充《论衡·谴告》

这一发现使他成为历史上首位懂得运用调和技巧烹饪的名厨,并开创了第一间私人饭馆。因此,他被厨师们尊称为祖师,并且被后世誉为厨神。

这位著名的厨师为齐桓公献上了一碗汤羹,从此成为其最信任的宠臣。在晚年,齐桓公对食物口味越来越挑剔,甚至因不合口味而大发雷霆,甚至当面斥责诸侯供奉的礼品或食物。一天,易牙在齐桓公因饮食问题发怒时,保证给他准备一道从未尝过的美味佳肴。

历史上曾记载说易牙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献给齐桓公食用,但这一说法的可信度有待查证。虽然如此,当天的饭菜确实让齐桓公非常满意,从此易牙得到了更高的重用。

三竖子之二:开方

开方,姬姓,是春秋时期卫国懿公的庶长子。根据《东周列国志》的记载,齐桓公攻打卫国时,开方被俘并献上财宝以求免罪。见齐国强盛,他愿意在齐国仕官。开方表面上对齐桓公忠心追随,十五年没有回家,甚至在父母去世时也没有回国奔丧。

然而,管仲认为没有人会不关心自己的父母,开方的行为违背了道义(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事实上,后来齐桓公病重时,易牙、竖刁和卫开方等人囚禁桓公于室内,并筑高墙不让其他人进入,最终导致桓公饿死。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置了六十七天,蛆虫都爬到了外面,没有人敢收殓。

易牙、竖刁还杀害了一众官员,立了公子姜无诡为新君,而卫开方则支持另一个公子姜潘。还有一种说法是,齐孝公死后,卫开方杀了他的儿子,然后立潘为齐昭公。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齐桓公与管仲之间的对话,其中有这样一段:“公又曰:‘卫公子启方事寡人十五年矣,其父死而不敢归哭,犹尚可疑邪?’管仲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父也,其父之忍,又将何有于君?’”

据《吕氏春秋》记载,开方在齐桓公还没有死之前就投靠了卫国。而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的记载却是:“(齐孝公)十年,孝公卒,孝公弟潘因卫公子开方杀孝公子而立潘,是为昭公。”《史记》中记录的是齐孝公死后,开方协助齐昭公夺取王位。

关于《吕氏春秋》和《史记》两种说法的矛盾,确实存在一些出入。如果开方真的去了卫国,那么他如何帮助齐昭公夺取王位,确实不太清楚。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及其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没有提到卫公子开方(或启方)这个人,也没有记载齐昭公夺位的事件。

三竖子之三:竖刁

有一位名叫竖刁(亦称竖刀)的人物在春秋时期相当引人注目。为了向齐国重要人物齐桓公表达自己的忠诚,竖刁在某天亲自下决心割除自己的男性器官,希望能留在桓公身边服侍。

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深思:一个男人甘愿舍弃自己的生殖器,类似于女性刮掉自己的脸,这是一种极具忠诚表达的方式。齐桓公如何能拒绝?竖刁以无与伦比的勇气成功崭露头角,成为齐桓公的首席内宠。

竖刁不仅表现出忠诚,还展示了出色的能力。他懂得巴结上司的技巧,让齐桓公喜笑颜开。如果把他放到现代,竖刁绝对可以开设一门《如何与领导沟通以提升职位和薪水》的课程。作为齐桓公忠实的伴侣,竖刁不仅善辩,还向齐桓公推荐了当时的名厨易牙。

齐桓公对他们两位宠爱有加。当管仲病重时,齐桓公询问竖刁和易牙是否有资格接替管仲成为齐国的宰相。管仲以老练的眼光直言不讳:“竖刁为了表忠心自宫,易牙为了表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这些行为违背人情,不适合担任宰相。”

管仲在世时,这番话对齐桓公有一定的威慑力。然而,管仲离世后,齐桓公尽情展现自己的喜好,重用竖刁、易牙和开方。竖刁可以说是齐桓公最宠爱的人,作为领导,齐桓公非常体贴,关心竖刁年纪轻轻就无法生育,甚至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了竖刁,充分展现了对下属的关怀之意。

“三竖子”乱齐国

这三个人的行为确实奇葩,他们用违反伦理和道德的方式表达对齐桓公的忠诚,赢得了他的宠信甚至有意让他们取代将死的管仲。然而,管仲看透了这三人的真面目。

他认为,人天性上更倾向于自己而不是他人。如果有人对他人的关爱超过对自己,那就是虚伪,是违背天性,不符合常情。对于不近人情的人,应该远离他们。因为一个人完全失去了人性,就和野兽无异,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

“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爱于君!”

是的,这三个人中有一个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一个连亲情都不顾,一个连自己都不珍惜,怎么能指望他们会爱别人呢?

然而,齐桓公却对管仲的劝告置之不理。在管仲去世后,他继续宠幸这三个人,然而当他生病卧床、无可救药时,这三个号称爱他胜过自己的人却锁闭宫门,任由他饿死,可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老达子说

我们常常在历史和媒体中听到关于善良和英勇的故事,那些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的人。然而,有一种所谓的好人好事,是舍弃自己的家庭去照顾他人的家庭,甚至愿意割下自己的肉来拯救他人。

初看之下,这样的行为令人震撼和感动,但深思一番,却会感到极度恐怖。一个人需要达到何等冷酷无情的程度,才能做出如此不近人情的事情呢?

因此,请注意身边那些缺乏人情味的人,特别是那些在爱情中以自杀相逼的人,尽量与他们保持距离。一个连自己都无法爱护的人,又怎么能指望他们会爱你呢?



0 阅读:0

高干历史观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