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崩溃的理由,在别人眼里永远是借口

无知的求道者 2023-12-07 16:32:09

“不想过就离婚!!”多少夫妻因为一些小事,就随随便便将这句话脱口而出。一旦咄咄逼人的气焰无法无法令对方就范,便开始冷战,不说话,不沟通,不关心,以为会风平浪静,但是在这深深地默默中却隐藏着仇恨的种子。而离婚的脱口而出可能就是逼对方妥协的最后一招。

每个人可能都有着相同的感触,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你会突然发现,你的伴侣的个性完全改变了,可能是为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双方都因为这件小事相互指责,相互怒骂,直到冷漠。

当双方看到彼此的眼睛,往日的温情已经看不到了,而更多的是仇恨,敌意,怨愤。此时,你可能会感觉到,彼此的关系就好像厚重的帘幕重重砸到地上一般,谢幕的那么沉重。

我们上学的时候,同学之间经常为了抢一个球而争执起来,直到大学这种情况依然存在。现在回想起来,可谓幼稚。但是,直到工作以后,类似的事情依然不断的发生。看来,我还是没有走出自己的心魔。那不是球的归属问题,更多的是“面子问题”和感受。我被这种心魔和愤怒控制了半生。

现在的夫妻关系亦是如此,当对方与你怒目而视时,开口说话的并非你的意识,而是你的愤怒,你的不甘,你的委屈,他们借由你的身体释放出来。总体而言,我们所谓的小题大做,看似是正当的理由和借口,其实都是愤怒在扭曲一切。

愤怒是如何一步步恶化到如斯地步呢,我们的大脑对我们做了什么,竟然这样的不知不觉。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

情绪对抗

愤怒是真实的,理由只是道具

很久之前 ,我去商场买东西,看到一个孩子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嘴里高喊着:“我就想要那个玩具。”

旁边的妈妈掐着腰,静静的看着他,生气的说:“我再说一遍,放回去,不要再让我说第二遍。”

不出意料,他哭得更厉害了,抱着玩具不放手。

此时的这位妈妈显然意识到“讲道理”和“威胁”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然后,她便将玩具抢过来,直接抱起他径直走出了商场。

从整个事情的过程来看,双方的情绪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指数级的升级变化,孩子因为受到威胁而越来越委屈,而家长因为他的执拗越来越愤怒。直到最后,事情已经无法用言语解决,只能“暴力解决”。

不出意外,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对于此事的看法一定会发生分歧,通常有人会站在母亲的立场,认为孩子太过矫情。而有些人可能会站在弱者的立场,认为这位父母太过小题大做。旁观者都有着高喊着各自的理由,并加以评判。

事情难道就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吗,也许未必。

争吵

心理学家兹尔曼发现,愤怒会激活杏仁核分泌的儿茶酚胺,如果稍作休整,最终会归于平静。而“连续的愤怒”也就意味着“连续激活”,第二波在第一波平息之前到来,随后第三波又席卷而来,一波接着一波,每一波追逐着前一波的尾巴。这也就意味着怒火层层叠高,引发怒火冲天。

而在此时,处于愤怒状态的人们的理智几近枯竭,无法晓之以理,更加无法展现宽容。兹尔曼认为,愤怒一旦到达顶峰便会升级为暴怒,依然无法通过认知进行引导,只能任由最原始的反应行动的指南。

我们常说,脾气不好的人是不成熟的,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儿,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的情绪一旦失控,理智便会降低,情绪便会飙升,犹如一个孩童撒泼一般,哭诉着貌似光明正大的理由。当然,理由可能存在一定合理性,但情绪的成分更为庞大。所以,这“多余的水分”便有借口的嫌疑。

上述那位家长的行为,我们应该如何评判呢?

实际上,主体之间的博弈已然不是玩具本身,而是情绪之间的对抗。孩子关注的是自己的委屈,而妈妈关注的是自己的威严受损之后的愤怒。而玩具既是理由, 也是借口。

孩子的无理取闹和家长的小题大做仅仅是旁观者所赋的标签而已。如果你理解她,认为她崩溃了,才会如此失礼,这话没错;如果你不理解她,谴责她小题大做,行为过激,这话也没错。从心理学来讲,这仅仅是心理和行为的自然演变过程而已,其实是同一码事,所以会以中立的态度看待。而旁人会以“道德”的角度出现“谴责”和“宽容”的不同立场。

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不是旁观者,我们可能只是“情绪硝烟”中的战斗者,理性资源枯竭而情绪泛滥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已无力支撑宽容和理解的存在,而更多的是为理由正名而发泄愤怒的借口。

愤怒

愤怒如何滋生借口

之前在知乎网站看到这样一段自述:每次我和老公在商讨一件事情的事情,本来一开始都抱着心平气和的态度,但是随时进展的深入,我们便开始争吵起来。

吵架的时候,他总是说我矫情,这让我更加愤怒。比如,我不希望儿子吃零食,但是,他总是认为少吃一些并没有什么关系,他的意思是可以少吃,如果一点都不让吃并不是一件现实的事情。

我觉得他对儿子的关心程度并没有这么细心,他一贯的粗手粗脚让我非常的恼火。事情发生之后 ,他也不主动哄我,任由我自己在一旁生闷气。

其实,从这个事情的结果来看,丈夫在妻子眼中的小题大做,可能有真实存在的部分,也有可能存在气愤之余的指责和借口。毕竟对“吃零食”的把控程度应该触达何种程度才算合理,每个人的标准都各有不同。

但是,从整体事件来看,妻子发怒的真正根源并非此事,更多的是丈夫对她指责型的语言,相比饮食不合理的争执更加令人恼怒,这就是矛盾转移,而本人可能也并未察觉到其中的变化。

比如,从“他不主动哄我”的想法来看,妻子期望的解决方案也开始发生了转移,从“零食”转移到“态度妥协”,也就是说——你必须解决我的情绪问题。因为这点小事跟我怄气,简直是大题小做,没有绅士风度。但是,从丈夫的角度来说,这么小的事情还用哄?简直是小题大做。

所以,很多女性总是通过“小事”来找茬,达到平息怒火的目的,并且心中还在默念:谁让你“不哄我”,那么我的愤怒将一直存在。而事情本身已经不再是理由,而变成了借口。就好像打篮球,如果是单纯的传球过度而砸伤人,这是理由。如果两人之间有私仇,以传球为理由而砸伤对方,目的就不再单纯了,传球也就成了“报私仇”的借口。

所以,情绪崩溃往往是通过“小事”找茬,用以平息崩溃,不断攀升的愤怒分别将两个人变得不可理喻。而双方仍视对方小题大做,实际上,仅仅是忽视了对方感受的最终僵局。

指责

在2018年,浙江全省法院离婚纠纷案件共有近5万(49804)起。有34.21%的离婚纠纷因生活琐事而造成!30.16%因分居而造成,成为离婚的第二大原因。

其实,有已婚经验的人并不难理解这个过程,从表面看,看似是两个原因,但从本质来讲是同一个原因——愤怒到达极致进而无法通过认知来引导的最终僵局。就好像病毒引发了感冒,但是一旦渗入到肺炎,身体机制的自我修复功能已经不胜其任了。

不单单是夫妻关系,包括血缘关系,友谊关系,同事关系,一旦对抗到极致,都会私下来跟其他人埋怨对方的过错。但是,如果你细细听来,全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事,几乎很少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底线问题。而其中一方的理由又貌似那么的合情合理,而旁观者也为其抱打不平,殊不知,这只是她个人虚构的故事,借口成分很多,如果再听一听另一个人的说法,可能更接近真相 。

其实,不单单是婚姻,在职场和血缘关系中,类似的事情频繁发生。

根据乔治敦大学教授克里斯汀·波拉斯(Christine Porath)的研究,98%的人表示在职业生涯的某个时刻经历过工作中的不文明行为。包括粗鲁,贬低,侮辱,指责,命令等。

据数据调查,97%的家庭中都存在父母与子女争吵的情况。

实际上,我们在婚姻生活中,或者在血缘关系,或者职场关系中,都是那对母子的缩影。到底是谁在愤怒,到底是谁在小题大做,不是其中一方,而是双方。

找茬

归根到底,愤怒一旦升级到一定高度,所有的情绪便会全面崩塌,进而掩盖了真正的理由。如何调节愤怒

希腊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大力士,名叫海格力斯。有一天,他正在悠闲地散步,欣赏着美丽的风景。突然,他看到一个袋子,这个袋子奇丑无比,很是扫兴。于是乎,海格力斯用力踩了一脚,作为大力士的他,本以为可以很轻松的将它踩破。可是,这个袋子不但没有踩破,反而成倍的膨胀起来。于是,海格力斯操起木棍砸向它,可是,它更加膨胀了。

此时,一位圣者走过来,告诉他:“这是仇恨袋,你不惹他,他会小如当初。如果你执意侵犯他,他会随着你的愤怒无限放大,与你敌对到底。所以,请远离它,请忽略它,这是唯一的办法。”

愤怒通过意识被忽略,估计即便是圣人也无法做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到的是:在愤怒的萌芽期,通过自我意识阻止他的茁壮成长。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调节愤怒呢?

第一,在愤怒初期,进行意识控制

杜克大学精神病学家雷德福·威廉姆斯认为,当自我意识在愤怒或敌意想法刚刚萌芽时就把它们遏制住,并且把它们写下来。一旦愤怒的想法通过这种方法得到控制,个体就可以对它们进行质疑和再次评估。而心理学家兹尔曼也一度表明,在愤怒升级为暴怒之前,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第二,转移注意力

心理学家泰斯通过调查得出结论:分散注意力有助于平息愤怒。我们深知,容易生气的人,多数是由于一连串的想法将自身的怒火火上浇油的最终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胡思乱想。其实,那只是个人选择唤起的图景,将自己的愤怒合理化罢了。而分散注意力有助于我们转移注意力,阻止不断喷涌的负面想法。比如,看电视,读书,做家务,又或者与朋友聊天。

这两个方法简直是调节愤怒的最佳治疗方案,几近系统化治疗。就犹如我们去门诊买药,大夫总是对你说:“不能喝酒,按时吃饭和水果,按时吃药。”

不让你喝酒就是担心恶化病情,否则水果和药片的效果便会不佳。按时吃药和水果,是帮你调节身体机制。同理,让你分散注意力是担心你恶化愤怒,否则,通过自我意识调节愤怒的效果同样也不会太乐观。也就是说,本来三天就能治好的病,不要拖拖拉拉到五天。

平衡愤怒

婚姻也会像血缘关系一般存在一个青春期,前者称为七年之痒,后者叫做叛逆期。这个时期异常关键,有些血缘关系也是在这个时期没有做出最优处理,即便儿女长大也会对父母耿耿于怀。婚姻如果在这段时间没有处理好,更多的可能是冷漠或离婚收场。

所以,最有效的预防往往是在初期,彼此沟通进而更多的了解彼此的感受,加强对彼此的认识,进而真正杜绝后期连续发生的语言暴力和模糊不清的借口。此外,我们可以达成共识的是:书籍的引导必不可少。请谨记,不要让原本相爱的人怀有仇恨和报复之心,最终由语言暴力的受害者变为施暴者。

此时,你会意识到,根本就不存在小题大做,一切都是愤怒在作祟。一旦愤怒被降至冰点,宽容的阳光便开始洒满房间。

0 阅读:14

无知的求道者

简介:扩展认知,仿若拨开人生云雾,原来四处全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