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终(bù zhī suǒ zhōng),意思是不知道结局或下落。成语出自《国语·越语下》,“(范蠡)遂乘轻舟,以浮於 五湖 ,莫知其所终极。”
范蠡,字少伯,出生于楚国宛地,虽然出身贫贱,但却博学多才、文武双全,曾师从著名谋士计然。后来,范蠡前往越国,受到越王勾践的重用,由此开始辅佐勾践,后又邀请文种入越。
当时,吴、越两国时常发生冲突,越王勾践刚刚即位,吴王阖闾便趁机攻打越国,却不想在檇李被勾践击败,吴王阖闾也因身受重伤,不久后伤重去世。临终之前,阖闾告诉儿子夫差,“一定不要忘记向越国复仇。”
因为父亲之死,吴王夫差即位之后,日夜厉兵秣马准备报仇。越王勾践得知消息后,决定先下手为强,趁着吴国尚未发兵,率先出兵攻打吴国。
范蠡认为不可,劝谏道,“臣听说,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先攻打乃是下策。喜好使用凶器,阴谋做逆德之事,参与下策之事,一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如此于国不利。”
然而,越王勾践并未听从范蠡的劝谏,于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年)出兵攻吴,结果在夫椒遭遇大败。吴军一路追击,越军一败再败,国都亦被攻陷。越王勾践收拢五千残兵困守会稽平阳,被吴军团团包围。
直到陷入绝境,勾践才后悔没有听取范蠡的劝谏,因此对范蠡说道,“因为没有听取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如今该怎么办呢?”
范蠡建议道,“现在,您应该谦卑有礼的派人给吴王送去丰厚礼物以求和,如果他不答应,您就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
勾践遂派文种去向吴王夫差求和,夫差想要答应,却被伍子胥所阻。文种便又建议收买贪婪的吴国太宰伯嚭,勾践便让文种给伯嚭送去大量美女和珠宝玉器,伯嚭欣然接受,这才劝说夫差接受了勾践的求和。
从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开始,越王勾践入吴三年,为夫差喂马牵马,甚至问疾尝粪,取得夫差信任,最终得以归国。
勾践归国以后,为了惊醒自己,将苦胆挂到座位上,无论坐卧还是饮食,都要先尝尝苦胆,告诫自己,“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
勾践有心任用范蠡治理国政,范蠡却推辞说,“兵甲之事,文种不如我,但论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我却不如文种。”勾践遂将国家政务委托给了文种,而让范蠡和大夫柘稽前往吴国作人质,直到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
范蠡归国后,建议勾践释放烟雾迷惑吴国,暗中提高越国的军事力量,他在主持修建国都之时,同时修炼了两座城池,小城乃是修建给吴国看的,而大城则修建的残缺不全,面对吴国方向直接不筑城墙,却在暗中训练军队,组织敢死队,提升军队战斗力。同时,又派人给夫差进献宝物和美女,以消磨夫差的意志。
周敬王三十四年(前486年),勾践见到国力已经增强,军力已经强盛,便打算起兵伐吴,范蠡认为时机不到,极力劝阻,这次勾践听取了他的建议。
周敬王三十六年(前484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趁着齐景公去世的机会,出兵攻打齐国,于艾陵大胜齐军。勾践君臣前去朝见夫差,献上大量宝物表示恭贺,进一步麻痹夫差。
不久后,出使齐国的伍子胥因为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大夫鲍牧,对其早已不满的夫差得知此事后,赐死了伍子胥。得知消息,勾践召见范蠡,问他,“吴国已经杀死伍子胥,朝中多阿谀奉承之人,可以攻打吴国了吗?”
范蠡仍然认为时机不到,表示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不可擅自动兵,勾践再次听取了他的建议。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由于对越国早已丧失戒心,夫差率领精兵北上黄池会盟,仅留老弱与太子留守国内。勾践便又询问范蠡是否可以出兵,范蠡认为时机已到,同意出兵。
勾践遂征发善水战士兵两千,精锐士兵四万,近卫军六千,倾举国之力攻打吴国,大败吴国守军,俘虏并杀死太子友,攻破吴国都城,烧毁姑苏台。吴王夫差结束会盟后,赶回吴国,派人向越国送礼请和,勾践自认无力灭吴,遂同意讲和。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越国继续攻吴,大败吴军于笠泽。两年后,越王勾践再次伐吴,接连击败吴军,并包围了吴国都城。周元王三年(前473年),在包围吴都三年后,越军终于攻破吴都,彻底攻灭吴国,吴王夫差自尽而死。
灭吴之后,越王勾践率兵北上中原,大会齐、晋等诸侯,向周王室进献贡品,得以称霸中原。范蠡因辅佐之功,被拜为上将军,因此声名远播,然而范蠡却认为自己声望太高,而勾践为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遂上书向勾践请辞。
离开越国后,范蠡写信给文种,劝说他功成身退、离越自保,然而文种没有听取,结果最终被勾践赐死。范蠡则就此泛舟于五湖,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