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近日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支持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这是国家层面的第一个托育服务价格政策文件。通知明确,公办托育服务机构的基本服务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将建立基本服务费和其他服务费目录清单,目录清单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托育服务,是指3岁以下婴幼儿不再由家里老人或者专职爸妈来带,而是进入社会化的育幼服务机构,让婴幼儿接受专业化的托育服务。这意味着缓解了家长的带娃压力,既有利于孩子父母就业,也有利于提升生育意愿。我国为此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此次又出台托育服务价格文件。
“十四五”规划提出,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2020年底的1.8个提升至2025年的4.5个。截至去年底,全国千人口托位数已达3.38个,预期目标不难实现。显然千人口托位数越多,“托育难”“托育贵”等问题解决越快。从目前公开报道来看,有的地方社会化托育机构每月收费动辄上万元,有家长直呼“托不起”。
比如最近上海市中心一家托育园突然关停,其学费高达18000元/月,有家长刚付了10万元。有北京家长反映,“双语的基本上都上万了,最贵的一家每个月接近两万,光上一个托班就得花掉一个人的工资。”在浙江省温州市,即便是一些公立幼儿园,半年托育费从7000元涨到9000多元,加上伙食费近万元,这让家长们感到压力山大。
在此大背景下,亟需发展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务。有关部门出台上述政策文件,无疑要解决“托不起”问题。据悉,该文件旨在通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扩大普惠托育服务供给,有效减轻人民群众托育整体负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托育需求。这不仅是孩子家长的利好,也让社会服务更加完善,还有利于提升生育意愿。
针对普惠托育服务收费环节存在的问题,该文件明确了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具体范围;区分托育服务机构类型并明确各类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的收费管理方式;提出制定普惠托育服务基准收费标准的主要原则、程序要求、基本依据、参考因素等;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目录清单之外不得收费;完善收费政策评估优化机制,及时调整优化等。
由此能看出,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并规范收费行为,是解决“托不起”的重要方式。此举可谓击中了问题要害,因为只有普惠托育服务才能解决大多数人的托育难题。下一步,相关部门还将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普惠托育服务收费具体政策,将完善普惠托育服务收费政策与扩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有机结合。整个部署效果可期。
实际上,让家长“托得起”关键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政策支持、财政投入是基础。2020—2023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36亿元,新建48个地市级以上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地方财政也要投入。其二,增加服务供给,以竞争促价格下调。当前我国托育服务供给总量仍然不足。其三,对收费加强监管,对收费标准设上限,严禁乱收费。
也就是说,只有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托育服务价格机制,让家长们“托得起”,才能实现鼓励生育、优化人口结构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