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首页显示充电每度0.86元,但实际充电还要收取每度0.24元的服务费;用超低电价吸引车主充电,然后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占位费;一些充电桩必须先充值再充电,但是余额却怎么也退不回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不透明、服务没保障等乱象也较多。
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47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7.18%。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813.4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3.35%。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充电桩总量达到1024.4万台,同比增长54%。可见,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数量增长,充电桩也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传统汽车需要到加油站加油才能行驶,新能源汽车要通过充电桩充电才能续航。那么,充电桩服务及收费问题,就关乎车主的切身利益。应该说,大多数充电桩收费相对规范,但也有少数充电桩变成了“充电坑”,在收费不透明的情况下存在乱收费、高收费问题,而且车主充值后想退费会遭遇种种障碍。
按理,APP首页应该完整公示收费信息,做到价格透明,要么将服务费含在每度电价中并注明,要么电费与服务费分别标注清楚,保障车主知情权。然而某些充电APP却隐藏了服务费。在收取高额的停车费、占位费方面,同样存在公示信息不全、收费提醒不够等问题。充电桩运营商无非是想挖坑多赚钱。
一些充电桩先充值再充电,这可以理解。但在车主退费时,却制造“退费难”。比如记者几次申请退款,均收到处理结果“申请未通过”。据悉,有的运营商在系统中为退费设置了种种障碍,侵害消费者权益。有运营商直接设定“霸道条款”,推诿扯皮,拒不退费。即这类企业都想将车主充值的费用据为己有。
由此看出,不少充电桩变成了“充电坑”,其背后运营商把车主当成“唐僧肉”,或通过不透明收服务费、停车费、占位费,吸车主的“血”,或通过人为制造“退费难”吃车主的“肉”。这些行为都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车主的充电成本,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从某种程度而言,也在阻碍新能源汽车普及。
究其原因,一个是部分充电桩运营商利欲熏心,不是通过合法方式赚钱,而且通过侵权手段牟利。原因之二是,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收费环节缺乏规范和监管。去年中消协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价格、结算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超七成受访者希望统一充电设施收费标准。希望尽快规范充电收费。
同时,监管环节尚未理顺。比如记者遭遇退费问题后,向全国12315消费投诉信息平台进行投诉,并提供了相关证据,然而在某市两个区的市场监管部门之间遭遇来回推诿。同时,商家客服将退费问题也推给小程序。尤其是监管互相推诿现象,不仅影响消费者依法维权,也是在间接甚至直接纵容侵权。
新能源汽车充电收费问题引起一些地方重视,比如深圳市不久前正式发布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收费明码标价合规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希望更多城市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收费加强规范管理。必要时有关方面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新能源车充电付费“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