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已经过去了一半的时间,随后将迎来的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立秋。在古代立秋到来意味着秋季到了,但从现代气象学的定义来看,立秋、入秋是两个不同的意思。
立秋和三伏天有什么关系?
按照古代历书中的说法“斗指西南维为立秋”,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时,就是一年之中进入立秋的时刻。每年立秋的阳历时间是固定的,为8月7日至8月9日之间,但在阴历历法里日期却相差很多,这和阳历、阴历设置的方法不同有关。
立秋之所以从古至今备受人们重视,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它决定了三伏天末伏、出伏的时间。“秋后一庚数末伏,立秋二庚便出伏”,意思是立秋后数到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开始的时间,数到的第二个庚日为出伏时间。
怎样通过立秋时间算末伏、出伏时间?以2024年为例,8月7日是立秋交节的时间,也是干支纪法中的癸卯日,往后数的第一个庚日为8月14日(庚戌日),第二个庚日为8月24日(庚申日),因此今年三伏天末伏的时间为8月14日-8月23日,8月24日为出伏时间。
那什么是“庚日”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庚日”中的“庚”指的是天干庚。我国古代用的干支纪法是以十天干、十二地支组合形成的六十甲子,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一共有六个庚日,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假如某一天是庚日,要等10天之后才会迎来下一个庚日,因此每年末伏的时间长短是固定的,都是10天。
立秋、入秋是一回事吗?
在古人眼中,一年四季的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标准的,其中立春是春季的开始,立夏是夏季的开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立冬是冬季的开始。古代历书中指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说的是立秋是自然界由阳盛转向阴盛的特殊节点,同时也将迎来庄稼的丰收。由此可见,古代的“立秋”和“入秋”是一个意思。
那现代人眼中的立秋呢?如今人们对季节的划分,不再将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唯一依据,更多是参照实际气温变化来判断一年四季的开始,也叫“气温法”。
在用“气温法”判断四季时,主要是以当地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作为参考标准,当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时说明入冬了,升至22℃以上时说明入夏了。当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时,就是入春或入秋了(上半年为入春,下半年为入秋)。
因为不同地区气候有明显的差异,所以用“气温法”判断四季要比“节气法”更具有针对性、地域性。举个例子,比如你所在的地区立秋后,气温依旧居高不下,没有低于22℃以下,那就不能说是“入秋”了。
俗话“秋后加一伏,熬热十八天”,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候,末伏是三伏之中的最后一伏,时间为立秋之后,因此刚进入立秋就变凉快的概率不大,对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立秋节气和入秋是两回事。
今年立秋是啥秋?
立秋是怎么分早晚的?古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农历七月共有两个节气,一个是立秋,另一个是处暑,因此才说立秋节气是“七月节”。一年之中的立秋是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主要看立秋交节当天所在的农历月份。
如果立秋时还没到农历七月份,就是“早立秋”。反之如果立秋时已经进入了农历七月份,就是“晚立秋”。今年8月7日立秋是农历七月初四,所以就属于“晚立秋”。
进入立秋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还要热多久?什么时候才开始变凉快?其实在古人留下来的农谚中,我们就能找到答案,比如广为流传的一句“早立秋,凉嗖嗖;晚立秋,热死牛”,来看看是什么意思。
早立秋,凉嗖嗖如果立秋时还没到农历七月,说明立秋时间比较早,三伏天来得早结束也早,预示着天气不会热太久,很快会变得凉爽,将迎来一个秋高气爽的时节,后续冷空气来得也会比较早。
晚立秋,热死牛如果立秋时已经进入了农历七月,说明立秋的时间正合适或者稍晚一些,此时三伏天的最后一伏还没到来,天气依旧会很热,并且还会持续热一段时间,不会因为立秋到了而很快变凉快。
何时立秋好?
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种田耕地是人们最主要的谋生方式,判断一年的年景是好是坏,是以庄稼的收成来决定的。在古人看来,立秋的时间和庄稼的收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将这些通过观察得来的规律编成了很多琅琅上口的农谚。那究竟何时立秋好?让我们从这些农谚中找到答案。
六月立秋,两头不收农历六月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期,此时粮食还没到能完全收获的时候,如果此时就进入了立秋,意味着天气会日渐变凉,不利于夏季农作物的成熟,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收成。
就拿玉米来说,成熟期一般在8、9月份(农历七、八月),农历六月立秋时间过早,天气凉了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有可能会导致秋收时产量不佳,所以才用“两头不收”来形容最终可能出现的结果。
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如果立秋时已经是农历七月了,预示着暑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像水稻、玉米、红薯这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日照来促进生长和成熟,较长时间的暑热可以让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吸取养分,对于产量提升是好事,籽粒也会长得更饱满。
与此类似的农谚还有:
六月立秋,颗粒无收
七月立秋,五谷尽收
六月秋颗粒无收
七月秋粮食成丘
总的来说人们更希望农历七月立秋,虽说天气还会很热,但对于农业生产和粮食成熟来说是件好事。
早立秋晚立秋都不好,夏天一过完,马上就立秋才好
早立秋和晚立秋的早与晚之分,还有以中午12点为界限的说法。12点前为早,12点后为晚。普及知识要全面。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