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荆里庄雕版印刷世家:荆氏书坊的历史与影响

闻宁说事儿 2024-09-23 14:14:40

荆祐(1199-1257),字伯祥,宁晋荆里庄人,荆氏雕版印刷传人。少年便子承父业,经营荆氏书坊,从事雕版印刷。他经营有方,历经战乱,又将荆氏书坊发展成为河朔第一家;其子荆幼纪,一名玩恒,号蔗斋,元代初年任兴文署校理,官至淮东道提刑按察使、辽东廉访使。

在金元时期宁晋县荆里庄,以荆氏书坊而远近闻名。荆氏书坊雕刻的木版很精致,印出的书籍很受人们欢迎,所印书籍遍及黄河以北的地区。如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两部书,一部是蔡松年的《萧闲老人明秀集》,一部则是韩道昭的《崇庆新雕改并五音集韵》。这两部书都是宁晋县荆氏书坊刻印的,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国宝。

荆氏书坊,前身是制陶的作坊。荆祐先人烧制的陶器,质好价廉,很受附近乡邻喜爱。家庭也靠着制作陶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从祖辈开始,就听说了雕版印刷书籍事。先辈想:烧制陶器供一乡人使用,虽然既能方便乡亲的生活,又能使自己家庭富裕,但那只是供一个器具而已。印书就不一样了,印出的书籍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使人受到教育,培养的是人的精神。再说,印了书,自己的子孙后代也会受益。于是,就把制陶作坊改为雕版印刷了。

荆氏坚守制陶时做法,既做就做质量最好的,不给自己留下遗憾。因此他家雕刻的木版很精致,印出的书籍大受人们欢迎。不到二十年,他家印出的书籍遍及北方。随着荆氏印刷的书籍出售,五经四书也在北方流传起来。这家作坊一直传到荆祐这一代。

他的后人荆祐,字伯祥,金章宗完颜璟承安四年(1199)生,还不到成年,父亲就去世了。小小年纪就成为荆氏书坊的主人,他也感到自己责任重大,立志不仅要继续把书坊经营好,还要做出超出前人的成绩来。

可惜的是,金元争战不久打到了家门口。金贞祐年间(1213-1216),蒙古骑兵大举伐金,他们打到哪里就在哪里大规模屠杀和掠夺。荆氏书坊被迫停业。

在准备躲避战争灾难时,这位荆氏的优秀后代,就为战后荆氏书坊的再开业做了准备。这些年来所印的书几乎都是善本,哪一种的书版也都是精雕细刻的,质量上乘。自己要躲避战祸,却又带不走这些雕版。都藏起来简直是不可能。他想,“五经”,是国家治理、个人修养必备的重要典籍;《泰和律义》,是一部法典,是社会治理的工具;而广韵是识字读书的基础。一旦印刷的这些书籍人们得到了,就可以使人如瞽[gǔ]者复明、迷路的人找到要走的道路那样,既使自己得到修养,还可以用来济世,那好处可是太大了,这三部书的书版必须留下。把“五经”、《泰和律义》《广韵》这三套书的书版埋藏好后,他才带着一家老少避难他乡。

那次战火简直就是一场浩劫,蒙古军所到之处,绝大部分城镇都被焚毁。金宣宗贞祐二年(1214)战乱之后,荆祐回到家中,寻找书版。虽当时细心掩藏,却遭盗掘,书版已经残缺不全。荆祐赶紧补刻书版,经过一段紧张的准备,荆氏书坊又开始印书了。

荆祐雕版印刷重新开张后,经过辛苦经营,获得了不少利润。荆祐不是一个守财奴,他能获得财富,更会使用财富,尤其是在助人方面。有一个叫王壹的人,被捉进了监狱,吏想挟私报复,欲置之死地。荆祐得知是冤案,拿出很多钱财,救他出狱。当王壹来道谢时,他却避而不见,说,我做这点小事,并不是想让他有什么回报,只是不想让他被诬陷,死于无辜罢了。

他还收留了一位瞎婆当作乳娘收养。有一个书贩,欠下他的书钱,还不起,要以女为奴偿还。他毅然拒之。他就是这样一个仗义疏财的生意人。元宪宗七年(1257)秋季,他病了,给儿子荆元纲说:“你大伯、叔叔还没有安葬,你要替我把这件事做好。”不久就去世了。

荆氏印刷不仅仅施惠与人,他的子孙也从中得到了好处。荆祐常以自已自小失学感到遗憾,等他的孩子们长大后,经常严格要求,督促他们读书学习。他说:“我到了这样的岁数,再想面墙读书已经读不成了。你们可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再说咱家就印刷这些书籍,足以供你们学习。人家都到咱家买书学习,你们现放着这么多书不读,会被人家笑话的。况且,先辈改作印刷书籍,不正是希望后代能读上书吗?你们一定要努力啊!”

在他的教育下,几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长子名国器,元太宗十年(1238)考中宏词科;三子名国用,虽科举榜上无名,但很有文采,擅长写文章;不幸的是这弟兄俩都英年早逝。老二叫元纲,从小就像是个小大人,荆祐曾给他的亲属们说,这孩子以后是继承我家家业的人,荆家的印刷就靠他传承了。正如荆祐说的,荆元纲以后成了荆家的当家人。老四叫荆幼纪,又名玩恒,号蔗斋,他是荆家的荣耀。

荆幼纪这位荆家的少子,年轻时曾到封龙山跟随金元之际的数学家、文学家、诗人李治学习。元世祖至元初年(1264),进入元京城,在中书左丞张文谦家塾中教书,也借此读到了好多前所未见的书籍。一年后,张文谦把他推荐给秘书监的焦养直,做了兴文署的校理。接着曾在符宝局、典瑞监任职。典瑞监是掌管符玺的机构,掌管着兵符和国君的印鉴,这样的机构必须由忠诚清廉、办事谨慎细密的文臣担任。所以荆幼纪在典瑞监任上一干就是十三年。后来升为淮东道提刑按察使、辽东廉访使。

荆幼纪在任是一个忠于职守的官员。在淮东按察使位上曾上疏忽必烈:“曩者,奸臣恃势作威,烈于猛火,众莫敢言。近侍彻理不避雷霆之威,昧死论列,竟使伏辜。某与彻理同为从官,第知其进止有常,取予不苟。至是又知其敢言也。今彻理列官闽省,独俾一方,受其利益。宜置朝廷,朝夕献纳,赞成天下之务,其为利益,不亦溥哉。”这是一道要求忽必烈重新启用彻理的奏章。其背景是这样的: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桑哥相,引用党羽,钩考天下钱粮,民不胜其苦,自裁及死狱者以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皆莫敢言。

彻里就在忽必烈前,陈述桑哥奸贪误国害民的事实,辞语特别激烈。因此,激怒了忽必烈,认为他诋毁大臣,有失礼体,命令左右扇他的脸。彻里辩驳说:“我与桑哥无仇,之所以历数他的罪行而不顾自我安危,是因为我是从国家利益着想的。如果我怕惹怒圣上而不再言语,奸臣怎么可以除掉,百姓的祸害怎么去除呢?再说,这样您还要披上一个拒谏的坏名声,我哪里会害怕呢?”就是这样一个铮臣,却被贬谪到福建,任地方官。从这里可以看出朝廷对彻理的态度。荆幼纪出于公心,没有考虑会不会受到忽必烈的谴责,极力推荐彻理。从中也能看出这位按察使敢批逆鳞的勇气。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此篇作者: 师根茂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1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