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钢、辛国斌、朱棣文、朱华荣、廉玉波、高乐等齐聚。
文|智库君
9月27日,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海口召开。本届大会将以“低碳转型与全球合作 ”为主题,旨在与全球汽车产业各参与方一道,共促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实现碳中和目标。
此次大会聚焦在“如何加速低碳转型”、“如何加强全球合作”、“如何实现创新驱动”三大热点议题,邀请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政产学研高层分享他们对于这3个热点问题的理解、实践和行动计划,以及政策如何支持支撑。
在27日世界新能源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宝马集团董事高乐等政产学研高层齐聚海口,围绕未来能源与未来交通前沿技术发表了重要演讲。
以下为演讲节选。
万钢:深化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此次大会开幕式上表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再创新高,达到了727.9万辆,同比增长21.3%,市场的渗透率已经突破1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在全球前列。今年1-8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703.7万辆,同比增长30.9%。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近5000万辆,中国超过3000万辆。
万钢称,在过去十多年中,中国有将近1亿人脱离了绝对的贫困,走在致富的道路上,他们的第一愿望就是有自己的汽车,从这一角度而言,我国市场空间巨大,并没有产能过剩的担忧。
“全球汽车产业要坚定不移推动汽车产业全面电动化发展。持续加快传统能源汽车的混动化转型,不断加强新型动力电池体系、新型底盘与电子电气架构、跨域融合的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技术协同突破,统筹推进燃料电池汽车跨区域综合示范与氢能跨领域多场景应用,前瞻探索面向车路云协同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生成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万钢说。
要持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共同突破阻碍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构建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国际汽车产业贸易和投资相结合的发展环境,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协同,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如期实现作出积极贡献。
辛国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重要途径。全球有超过40个国家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在各国共同努力下,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强劲态势,2024年1-8月,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占汽车新车总销量比例18%。
辛国斌指出,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还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产品低温使用性、质量安全性性能还有待提升,一些地区充换电网络建设滞后,影响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推广应用。有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土企业,出台不公平或歧视性贸易政策,破坏正常的国际经贸秩序,有的国家将产业问题政治化,背离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础,构建供应链小圈子,影响各类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比。
综合看,实现2035全球市场份额50%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的共识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世界各国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加强务实合作。
为了进一步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辛国斌称,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加大各类资源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攻关联合体,加快动力电池关键材料、车用芯片等基础技术,高功率长寿命燃料电池、高效混合动力发动机等零部件技术,轻量化低风阻等整车设计技术攻关,助力全球技术发展。
将深入实施汽车以旧换新行动,开展好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积极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分批次开展现有充换电基础设施补短板试点,编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指导意见,研究加快推动商用车电动化的政策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推动提高产业集中度。配合相关部门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健全新能源汽车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的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电池不起火等安全要求,保障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斯坦福大学教授朱棣文:地球就像一艘全速前进的“泰坦尼克号”
世界目前正处在通往3摄氏度升温的碰撞路径上。朱棣文在此次大会上表示,今年预期温度增长限度的1.5摄氏度已被打破,这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
“在过去的100年里,温室气体排放大幅增加,未来应该如何做?我们根据气候模型做了一下预测。2022年碳排放大约53.9亿吨。为了把温升维持在2度内(现在已经超过1.5度),2021年各行业都必须实现零碳排放。但问题是,如何实现零碳排放?现在我们正处在交叉点。”朱棣文说。
朱棣文建议,减少工业和交通排放,重视食品供应链减排。提倡“再利用”消费模式,强调建筑耐用性。朱教授认为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钙钛矿电池技术将提升太阳能效率。他提到,储能技术对平衡供需的重要性,强调绿氢的优势、数据中心能耗增长、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步和核能的潜力。在农业方面,他提倡减少化肥使用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最后,他强调碳捕集技术的重要性,呼吁全球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如何才能实现净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渡呢?如果你回顾美国的历史,你会发现从木材向煤炭的过渡,然后是石油、天然气,并开始使用水电、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从这个过程来看,能源过渡大约需要60年时间。但这并不是整个故事的真相。在全球范围内,每当有新的能源出现时,我们并没有放弃旧能源,而是不断添加新的能源,因为能源和繁荣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至关重要。”朱棣文说。
朱棣文表示,有时感觉地球就像一艘全速前进的“泰坦尼克号”,远处似乎能看到冰山的影子,但在世界许多地方包括美国,仍然在讨论冰山是否真的存在。“因此,现在我们正全速驶向那座冰山,希望中国、美国等国家能够发挥领导作用,开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昌乐:飞行汽车进入新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项昌乐就“飞行汽车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发表了主题演讲。
“汽车企业应该向拥抱智能汽车一样,去拥抱新技术。飞行汽车是未来的新业态,还是要积极去拥抱它。”项昌乐说。
他认为,飞行汽车在技术和产业链上需要航空和汽车行业高度的支撑。社会有需求,技术有可能,广义的飞行汽车是具有低空飞行和陆空两栖运动以及垂直起降功能的交通工具,是满足城市立体交通发展需要的重要载体,也是当前发展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飞行汽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项昌乐表示,在立体交通、应急救援、低空物流、观光体验、商务咨询等应用场景,飞行汽车的发展空间广阔。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的规模已经超过了5000亿元,2026年要达到万亿级的产业。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将有3000架飞行汽车投入使用,2025年全球将有近10万架飞行汽车;另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飞行汽车在未来20年将有爆发性的增长,进入到各个领域,形成万亿美元级的庞大的市场。
2024年3月工信部发布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指出,到2027年,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但同时,项昌乐指出,飞行汽车依然面临安全性、节能、系统效率、智慧管控等多重挑战,因此飞行汽车在技术上需要有更多支撑,产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和技术突破。
长安汽车朱华荣:中国汽车发展多品牌战略的四个思考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在会上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渗透率连续两个月突破50%。他预测,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突破1200万辆。
在此次大会上,朱华荣分享了对于中国汽车集团发展多品牌战略的四个思考。
“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启了多品牌的战略布局,也引起了世界汽车界的关注,国际一流大品牌说为什么你们中国品牌搞那么多品牌?这个是不是很浪费?其实这背后是有逻辑的。长安有启源、深蓝、阿维塔三个品牌,比亚迪有比亚迪、腾势、仰望、方程豹四个品牌;吉利集团有领克、银河、极氪、几何、翼真等至少五个以上。在我看来,中国采取多品牌战略,其实它有四个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朱华荣表示。
一是基于自身品牌现状,推动品牌向新向上:中国品牌通过多品牌战略适应产业转型,实现品牌价值提升,利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机会重塑品牌。
二是基于全球战略布局,更好适应全球市场: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汽车品牌和需求差异大,多品牌战略有助于满足多样化需求,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三是基于竞争,更好发挥成本优势:多品牌战略通过资源共享降低成本,集团整合科技、制造、供应链等资源,品牌专注于产品策划和用户体验。
四是基于新媒体特征,提升品牌知名度更容易实现:利用新媒体营销,新品牌可以快速建立知名度,与用户建立直接联系,提高品牌传播效率。
“原来自主品牌一直处于一个品牌较低的水平,很难转型,曾经所有汽车品牌里面都希望自己在燃油车时代能够做出长安奔驰、长安宝马、长安奥迪,后来发现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根本不可能。在智能化新能源产业重构之中,用户向新向上,所以品牌也要顺势而为,也就是说我们发现这是一个中国品牌向心向上的最佳机会,绝无以后还有其他机会,所以错过这一机会以后没有了。大家看似比较激进在做多品牌,其实是在做一种实践。”朱华荣说。
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朱华荣表示,世界各国能够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全球化的市场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和全球气候的改善;各国品牌发展新能源,可以在中国优先实践发展,并逐步拓展到全球的市场。
“国际品牌如BBA、大众、福田、福特、丰田等等,他们规模大、盈利好、品牌强,以及在全球化的运营体系和管理体系方面的优势,这值得我们中国品牌学习,他们优势非常明显。但是在新能源这一轮发展里面,中国具有规模成本、产业链创新、要素政策等众多要素的优势。如果这两者如果这两者能够有机的结合起来,一定有非常好的发展的前景。”朱华荣说。
最后朱华荣建议,国际大品牌要加强和中国的整车、零部件ICT企业的合作,加速产品研发和商业化的竞争,并将中国市场作为智能化新能源业务发展的一个优先的基础基地,然后再可以通过这个基地来拓展到全球。
“原来是从欧美日韩发展的好拓展到中国,现在可以从中国拓展到全球。实际上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这么做了。”朱华荣说。
比亚迪廉玉波:未来20 年,磷酸铁锂电池不会被淘汰
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演讲中表示,比亚迪已在固态电池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前景,廉玉波认为“三年比较艰难、五年比较现实”。
廉玉波强调,受制于成本和材料的可控性等因素,在未来15 至 20 年内,磷酸铁锂电池不会被淘汰,“固态电池将主要应用于高端车型,与磷酸铁锂电池相互赋能,分别在不同层级的车辆上使用。”
廉玉波介绍,在比亚迪的技术发展蓝图中,“三纵三横”战略为其指明了方向。目前,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约70%的产品中,得益于其成熟的工艺和稳定的材料,碳酸锂价格的稳定,整个产业呈现出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展望未来,固态电池技术正成为研究热点,比亚迪也在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比亚迪采取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预研一代”的策略,以确保技术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尽管固态电池在短期内面临诸多挑战,预计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商业化应用较为困难,但五年内有望实现。
磷酸铁锂技术的成熟为固态电池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许多工艺可以直接借鉴。另一方面,固态电池的广泛应用仍需考虑成本、制造工艺、稳定性等因素。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其稳定的工艺流程、高安全性和丰富的产业链,在汽车领域表现出色。目前,比亚迪已经能够利用磷酸铁锂电池实现700公里的续航里程,对于一般家用车而言,使用70度甚至50度电的磷酸铁锂电池已经非常经济且耐用。
即便固态电池在未来五年后得到广泛应用,它也更可能首先出现在高端和高性能车型上。对于经济型车型的普及,可能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磷酸铁锂电池不会被淘汰,因为它在经济性和材料可控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磷酸铁锂电池和固态电池将并行发展,分别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车辆,并相互促进和赋能。
大众奥博穆:到2030年,成为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车企
在全球汽车产业的快速变革中,中国已成为创新的领跑者。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大众汽车集团持续强化在华本土研发实力、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阵容,在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中扮演重要角色。到2030年,大众汽车集团将在中国提供超过30款专为中国客户量身打造的纯电动车型。与此同时,集团正通过发展混合动力技术,推动强大的燃油车阵容向新能源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表示:“我们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一聚焦汽车产业转型的国际峰会。今年,大众汽车集团迎来了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与中国汽车产业携手共进,我们的车型产品成为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让我们倍感自豪。大众汽车集团正全力推进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转型。我们秉承进取精神,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到2030年,成为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车企。凭借强有力的战略规划,以及与一汽集团、上汽集团的精诚合作,我们致力于在中国的交通出行新时代中发挥关键作用。”
与此同时,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斐明表示:“奥迪坚定践行对华承诺,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向可持续出行转型。在这个蓬勃发展的市场中,我们正加速推进电动化进程和合作创新。奥迪与上汽集团的全新合作项目汇聚了双方企业精髓,将奥迪纯粹的品牌基因和豪华体验与上汽集团的创新速度和本土生态产业链结合。未来三年,我们将基于双方共同开发的智能数字平台,推出三款全新纯电动车型,覆盖B级车和C级车细分市场。”
宝马高乐:汽车行业低碳转型非一日之功,多技术路径方能持续发展
宝马集团董事高乐在大会上致辞,分享了宝马在低碳转型和全球合作上的见解,并表示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前景。宝马坚持多技术路径并进的策略,在持续发力电动化的同时,大力推广氢能技术的开发应用。
“汽车行业低碳转型绝非一日之功,宝马集团坚信‘技术开放’是迈向未来碳中和的唯一可持续路径,以满足全球不同市场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稳步推进个人出行迈向绿色未来。”高乐在致辞中表示。
在宝马看来,无论是氢能技术发展还是行业绿色转型,都与开放创新、多方合作以及良好的伙伴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国市场,宝马正协同450多家供应商和600多家经销商伙伴,积极推进汽车产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实践。在电池技术领域,宝马与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领军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创共赢。
“汽车产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产业链长,影响深远。在行业绿色转型中,企业应追求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高乐表示,“宝马坚信合作创造繁荣与增长,多方合作应成为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的关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