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石城县龙岗乡龙岗村珠湖塘村小组,有一个晚清时期著名的功名石,上书“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部堂曾(国荃)”的亲笔提词,以表彰这个村里走出的一名立下过战功的英雄人物。无独有偶,今天在村里名声最大的,便是抗战烽火弥漫神州之时,出自村子里的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邓子超,他与同胞在庐山保卫战中用行动展示了国人不屈的灵魂,1938年11月18日,《新华日报》特地发表题为《援助庐山孤军》社论,指出:“我庐山孤军将士,固守山地,予敌以重大打击。我英勇孤军均抱牺牲决心,坚持抗战国策。我中央政府迭电嘉许,我各界同胞,敬佩之余,尤表感奋。”一时邓子超的名声大振。
邓子超故里
邓子超(1899-1951) ,别号其善,字德宗,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出生于村子里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就读于村里的私塾,由于他是一块读书的好料子,加之人比较聪明,学习成绩十分出类拔萃,学习成绩不断进取,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城南昌,在当时的在村里来说,可以算是妥妥的高级知识分子。
邓子超故里的石刻
邓子超照
中学毕业之后,邓子超看到当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势日弱,觉得偌大的一个国家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于是决定弃笔从戎,入闽投许崇智部当兵,在部队期间,由于他表现积极,各项训练任务成绩突出,作战又勇敢,再加上他有文化、有知识,思想先进,组织能力强,头脑又很灵活,很快便受到了上级的重用,被推荐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在黄埔军校期间,接触过进步思想的他,还一度秘密加入了先进组织,蒋介石进行清党时,他转向脱离先进组织,随后老蒋的忠实信徒。
邓子超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之后,由于他在军校时表现的非常出色,受到蒋介石的器重,先是让他留校工作,先后担任过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队中尉区队长,第四期上尉步兵队长。参加北伐战争。随校迁南京后,任第七期少校步兵队长。第八期第二总队中校步兵队长,期间还就读过中央训练团党政班、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都领取了毕业证。
我们知道,蒋介石当年用人有四大特点,用四个字来概括即:黄、浙、陆、忠。即蒋担任过校长的黄埔军校毕业生,被誉为“天子门生”;浙江奉化的同乡,在军队里都提拔得很快;陆军大学毕业生,也视为老蒋的班底;还有就是对其忠心不二的人。在上面的四大用人特点,邓子超除了不是蒋的同乡外,满足了三条,因此,不仅重用他,还将其视为肱骨之臣,所以他离开军校进入部队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江西保安团长,参加“赣东北清剿指挥部”,曾率部在赣皖边区工农红军作战数次。
他此时名义上他是一个团长,拿其他黄埔一期生早已成为师长、军长甚至集团军司令来说,他可以算是小巫见大巫,但实际上只是他所处的地方没有找到机会,一旦机会来了,他的提拔也自然水到渠成。这不,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子超的职务就开始升了,历任江西省第九区和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第九战区湘鄂赣边游击总指挥部第三挺进纵队司令,鄱阳湖警备司令。抗战刚刚打响之际,邓子超打得最出色的一役,那便是庐山保卫战。
庐山,以唐代诗仙李白写一首为后人所熟知的《望庐山瀑布》而闻名遐迩,这位李诗仙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比喻、奔放的气势,将瀑布雄浑、奇异、壮丽的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使历代人慕名前往。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7月26日,侵华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集结重兵,在军舰、大炮和飞机的配合下攻入江西九江市区,站在山下遥望庐山,居然兴致勃勃地画了一张庐山写生,还狂称几天之内要拿下庐山。
然而,这名凶恶的侵略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率领的军队与中国军队一交手,在庐山“恭候”他的,并不是庐山的旖旎风光,美丽景色,而是当时的邓子超等人率领的三千队伍,使冈村宁次多次面对眼前却无法攀登的庐山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悲凉感叹!
1938年夏秋之交,正是号称火炉的山下地区非常炎热,而庐山此时非常凉爽,疯狂日本侵略者野蛮地攻占了南京后,国民政府完整地迁到了武汉,于是,在南京溯江而上,进入江西、直扑湖北,要占领国民政府当时所在地武汉。特别是日本海军面对几乎毫无还手之力的中国海军更是狂妄至极,在军舰的协助下,日军水陆空立体西进。日军的如意算盘是,夺湖口、九江,再夺星子、德安、南昌,西取长沙,截断粤汉铁路,迅速截断对武汉的各项援助,攻占武汉。
庐山地处九江东南方向,方圆300里,登山主道共有9条,且地势险要,是掩护部队转移和阻击日军快速西进的一个堡垒,战略位置的重要不言而喻,但更为重要的是,庐山是蒋介石夫妇在大陆时最常住的一个地方之一,不管是军阀混战时期,还是“围剿”红军,抗日战争时期,都会在这里开会或长住,故有国民政府夏都之称,有蒋介石的官邸——庐山美庐别墅,故有“夏都”之称,那句著名的‘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就是在庐山叫响的。
因此,攻占庐山,对日军来说,与攻占南京上海和眼下要进攻的武汉同样重要,可以打击对手抵抗的信心,是志在必得的一个重地,对于疯狂的日军,攻下庐山也意味着取得一个标志性的成果。而对于守军来说,当年庐山曾经召开过11次重要军事会议,成为当时军事政治次中心。守卫庐山已经超越了它的军事意义,而具有更深刻的政治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捍卫主权的一役。受命于危难之中的邓子超奉命率部上山打游击,在庐山设伏,滞迟敌军的进攻,掩护主力兵团战略转移。
上山打游击,说说轻巧,实际上非常艰难,别开侵略者的武器先进及战斗力强不说,单说庐山脚下的九江沦陷,上山的通道已全部被日军封锁,庐山管理机构早已撤退,几万难民处于无政府状态,加之汉奸特务造谣煽动,社会秩序异常混乱,物价飞涨,粮食紧缺,人心浮动。面对严峻形势,邓子超的部队上山之后,在其策划下,一边布防,一边进行整顿,镇压了汉奸特务和部分奸商,平抑了物价,疏散了难民,减轻了内部压力,勉强稳住了阵势。
为了守住这个战略要地,邓子超等指挥员,通过实地察看,在各个路口要道构筑工事,屯集石块,誓与日寇决一死战。我们在仙人洞旁的九十九盘古道上,看到至今保留的一座碉堡,此碉堡位置极佳,高度适中,既能全方位扼制登山要道,敌人炮火又难以击中;射击孔计算精确,火力搭配天衣无缝,显示出了很高的军事建筑才能。为了鼓励战士们坚守阵地,邓子超还特意在仙人洞一块石壁上题刻“寇氛幂幂,士气勃勃。卫我庐山,伫看日没。”可惜此勒石“文革”时被铲除,如今只剩斑驳的一块平石头。
将军不畏死,壮士何惜头!在邓子超的率领下,守庐数千名官兵积极构建防御工事,誓与日寇决一死战。这一天,邓子超的部队尚未部署完毕,日军第101师团太久保联队便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先是用野战炮就向土坝领猛烈开火,一时间,炮火交织,硝烟弥漫,树断枝折,山石横飞,枯草尽燃。炮击的硝烟没有散尽,数百日军便沿着陡峭的山路发动冲锋,邓子超第一次看到这般凶猛的敌人,吩咐手下必须近距离进行射击,当冲锋的日军距阵地不到百米时,他一声令下,子弹、手榴弹像暴雨一般向敌群倾泻,留下成排的尸体,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敌人,好一阵子才回过神来。
毕竟是一伙训练有素的日军,他们意识是受到了主力部队的攻击,为了摆脱被动局面,指挥官一场令下“全体卧倒”,想避过这场伏击,妄图组织火力进行对抗。此时,守军立即使用上了第二招,向卧倒在斜坡上的日军滚擂石,于是,推倒成堆的巨石,巨石呼啸而下,横冲直撞,趴在地下的日军顿时炸了窝,嚎叫着弹起,四处躲避,守军的机枪随即猛烈扫射,打得日军抱头鼠窜。接着守军官兵们抡着大刀、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冲出掩体,向逃敌追去,一阵刀劈枪刺,又结果了几十名日军的性命。
接着,恼羞成怒的日军又发动第二轮的进攻,先是开始打炮,炮弹呼啸着飞来,在身前身后剧烈地爆炸。炮声过后,又开始冲锋。此时,守军不少受伤的战士,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当一群日军走近他的身旁,他猛然拉响手雷,与数名日兵同归于尽。一位毕业于日本仙台艺术专科学校的日本士兵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庐山是支 那名胜之地,前所未有的激战,守军实在坚强,中队长小队长的死亡大大的有,家人团聚的希望是危险的。”这名原有可能成为艺术家的日本士兵,果然几天后就战死在庐山的山道上,他的日记也成了庐山守军的战利品。
一天攻不下守军的阵地,接着日军强攻了十几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只占领了半山腰的一些阵地,还是无法登上山顶。震怒不已的冈村宁次,真的是发疯发狂了,发誓要不惜一切代价,调集两个旅团重兵,尽快拿下庐山,接着增加了攻山的力度,加强了空中轰炸,有时出动六七架飞机轰炸孤军哨卡和民宅,连悬挂着外国国旗的侨民区也落下了炸弹,法国传教士罗德功就死于轰炸。孤军加强了防空力量,战士古绍先用机枪击落一架敌机,坠入石门涧中。
邓子超指挥的这支队伍,仰仗地势,或防守,或出击,或袭扰,屡出奇兵,牵制住日军101师团的进攻,打得他们晕头转向,有这样志坚如钢、豪气冲天,战斗力强的壮士固守庐山,日本人焉能轻易得手?冈村宁次气着脑筋暴露,接指挥日军明显加大了攻势,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日本兵从9条登山小道一轮接一轮地向上强攻。孤军死死守住阵地,有时日军从炸塌的掩体蜂拥而上,孤军壮士便身绑手榴弹,拉响弦,吼叫着向敌群扑去,和敌人一起在巨响中滚下山涧。邓子超等都亲赴最前线,端着机枪,抡着大刀,和战士们一起拼力搏杀。
侵华日军头子冈村宁次亲临指挥强攻庐山,被游击战打得一败涂地,使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小小的庐山竟比上海、南京还难对付,打得日军毫无招架之力。更令他气恼的是,这支队伍不仅是坚守庐山,还主动驰援在南浔线与日军血战的友军。这一天,由侵华战争中屡立奇功,被誉为“帝国之花”,获日本天皇颁发的三级金鸷勋章的著名凶悍、狡诈的饭冢国五郎大佐,率领的日军一○一师团一○一联队近4000名日军,由庐山南麓向德安迂回包抄,企图从背后攻击薛岳部,这一包抄对大部队威胁极大。
此时,邓子超等率部埋伏于东牯山阵地,壮士们来不及喘口气,马上架起机枪,向已接近山顶的日军猛烈扫射。日军猝不及防,慌忙后撤。国军乘胜追击,一举击毙了饭冢大佐,日军一○一联队丧失了再进攻能力。庐山守军副营长范春南、连长王迅、副连长许坚平及93名官兵英勇捐躯,日猷饭冢国五郎死后当日,就被其麾下葬在庐山南麓的秀峰寺附近,饭冢之死大大消弱了日军士气,消息传到日本,日本举国致哀,军部发表悼文,追赠饭冢为陆军少将,日本著名报纸《朝日新闻》也于9月4日发行一期号外,刊登了《饭冢部队长战死》的报道。庐山守军为国军最后取得南浔战役的“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六师团、重创一○一师团作出了贡献。
邓子超率领的这支部队不仅是守山,有的时候还主动出击,这一天,他组织了一支夜袭日军敢死队,悄悄地摸进庐山脚下一个叫高垅村的日军驻地,由于这支日军多日进攻都没有攻下庐山,觉得要撤退了,渐渐懈怠,此时,邓子超的敢死队趁夜色埋伏村子周围,半夜时分日军呼呼大睡之际,摸黑潜入日军住处,摸着穿上衣的人就刀砍枪刺!不给他们任何还击的机会。这次突袭,共杀死日兵300余人,杀死一名大佐,两名中佐,一时间让日军措手不及。
据《庐山续志稿》里记载:1938年8月17日,守军下山袭击敌营,击毙敌军数百,缴获战马数匹,武器长枪几十支,;9月4日,偷袭日营毙敌200余人;10月28日,守军在突击战中捣毁日军汽车4辆,击毙日军70人;1939年1月1日,趁日军过元旦之时,守军下山偷袭日军,击毙日军100余名,缴获武器无数。可谓是战果累累。
这支部队攻不下还不断袭扰,让冈村宁次十分震怒又无可奈何,一方面增加攻山的力度,另一方面加紧封锁力度,随着日军围山日久,孤军伤亡越来越大,补给也越来越紧张。寒冬已至,尚有部份官兵未能配上冬装,单衣薄裤,坚守在寒风凛冽、雪花狂舞的阵地上。但孤军的斗志却没有丝毫减退。这支部队即使在可能马革裹尸的情况下,闲遐之余还颇有生活情趣,居然有闲情逸志观赏风景,题写充满诗情画意的石刻。
今天,我们站立在庐山的松树路,位于牯岭山城正中的牯牛岭东侧。密密匝匝的松林中蜿蜒着一条曲折、平坦的小道,景色极为幽雅、清丽。白天在小道上漫步,浓荫蔽日,翠绿扑面,令人十分惬意。月光下的松树路更富有诗情画意:松树密集处,从针叶间挤下来的点点月光,像珍珠般在小路上、草丛中闪动;松树稀疏处,小路上枝影斑驳,像是笔墨酣畅的水墨画,此处路旁的山石上,刻有“月照松林”、“山叠千重”两幅石刻,正是他们留下的杰作,这种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令人十分敬仰。
那时节,刚从苏联留学归来,时任江西省保安处少将副处长的小蒋,听闻庐山这支抗日队伍的战绩,也十分感动,并冒险穿越日军防线上山慰劳将士,此事经过报纸宣传,影响力非常大。不过接下来战局的发展,随着南昌被日军占领,赣北大片国土沦陷,后援断绝,山上的物资消耗殆尽,坚守已感十分困难,加上武汉会战结束,国民政府已经战略撤退到西南重庆,坚守庐山近九个月的邓子超接到撤退的命令,完成使命。此时清点人数,上山时的三千余官兵。仅剩下千余。损失近三分之二,然而,邓子超率部通过开展游击战,不断打击敌人,坚持守土,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始终未离开辖地防区一步值得称道。
庐山保卫战结束后,经媒体渲染,邓子超庐山抗日,因士卒用命,庐山得以保全,一战成名天下知,他以保卫庐山有功,迁任第九行政区(岷山)督察专员,次年调任浮梁专区专员,后兼鄱阳湖警备司令部中将司令及三青团第三战区浮梁分团主任。随后任鄱阳县县长、湘鄂赣边区第二路指挥官,晋升为江西保安司令部少将参军。
南昌解放前夕,邓子超负责管制南昌市所有公私汽车,调配所有车辆日夜抢运军用物质至吉安,嗣后携家眷徙居赣州,1950年于赣州被捕。1951年元月于宁都被处决。大家可能会不解,这个曾经的黄埔一期学员,抗战有功之人,为何有如此坎坷命运呢?原来,他有以下几点导致民忿极大并欠有血债。
一是行署专员兼任鄱阳县长的贪腐行为,得罪太多的人。俗话说,一滴水见太阳,邓子超打仗立了功,但在做官方面就太贪了,他在贪婪自私,胆大妄为,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他当专员兼鄱阳县长期间,发现了“专署为虚位,县府为实体”,就在当地大肆捞钱,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当然,他的捞钱并不是自己亲自出马,而是委托一个专署秘书名叫何逢春的同乡去干。而且是多多益善,所捞钱财,邓子超何逢春各半平分。
何逢春文化水平较高,颇有学者风度,待人谦虚有礼,表面上看非常诚实,但实际心如蛇蝎,贪婪无比,无论谁找他有何请托,总是笑嘻嘻的承应,随即丢诸脑后,概不认真执行,只要送到黄金白银,才立即照办。谁找他办事,不问理由是非,全凭贿送的多少分胜负,他处事的公正,既不讲人情面子,亦无派系的歧视,仅认识黄金白银,童叟无欺,同等对待,托他办事,任何一件小事,没有贿赂也是办不成的,当地人民可谓是叫苦连天,又无可奈何。
邓子超当政期间,大兴卖官鬻爵之风,创造历任县长未有的“奇迹”,鄱阳是大县,民国时期的乡镇就有三十多个,加上县里的一些处局,属于这类级别的官员达数百之多,比如某处的田粮办事处主任,某乡的乡长,视缺份的肥瘠,定售款之多少,明码标价,公正无欺,愿者上钩,各取所需。有一个乡长级别的官员出现空缺,一旦有多人争夺这个职位,他便实行标价竞会的方法,谁出价最高,谁就可得委任令。
至于一些级别较低的职务,如指导员、督学、技士、科员、事务员等,无甚油水可捞,难以标价出售,也不轻易放过,必须馈赠礼物,方能予以任命,礼物一般是衣料、高级烟酒,这些东西可谓是堆积如山,传说邓子超收到这些钱财贵重东西后,笑逐颜开,无比高兴地说“这才真正尝到做官的滋味了!”,还在四宜楼设宴为这事大庆功,自吹自擂,影响极坏。
然而,好景不长,邓子超兼任县长期间,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导致民愤特别大,向上告状的人络绎不绝,最后被扫出政治舞台,没有了专员和县长当,只给他一个中将高参的闲职。他离开鄱阳之后,便挂了个参事的空头,但在当地结下的梁子,为他自己的命运做好了铺贴。
二是当这个官上任后,邓子超对蒋介石是唯命是从,对于蒋介石的命令,他从不考虑对错,只负责执行,就这样,他助纣为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做了很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
三是居功自傲,被捕之后在改造过程中根本不配合改造,对于管教人员和同僚的苦心劝告充耳不闻。执迷不悟,后来,胆子越来越大,竟然多次谋划组织越狱行动,蛊惑人心,虽然均以失败而告终,但他的行为造成的影响却是极其恶劣,不能姑息。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看似普通的军人的邓子超,在当年特定的“镇反运动”中被逮捕并处决,成为了第一个被枪决的黄埔军校一期生,其结局让人不禁为之唏嘘。今天,矗立在庐山顶上象一柄宝剑,直插云霄的抗战纪念碑上,还镌刻着他的名字,他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写下了一页悲壮的篇章,谱写了一曲彪炳史册的壮歌!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壮士的身影已渐行渐远,但他们慷慨赴难、气壮河山的壮举和气概,也为庐山增添了血性豪迈的一笔重彩,别开其它不说,他的抗战英名留给后人,永存于匡庐的山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