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语言,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当你畅所欲言、喋喋不休的时候,殊不知已经把对方伤得体无完肤。下面,就介绍四种常见的“暴力”语言,看你中了几个?
01 倾向性评判道德绑架:“你要是不来参加这个聚会,就太不够朋友了。”
把自己的价值观强行植入给他人:如果我的同事更关注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
02 进行比较对孩子:“隔壁老王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再看看你!”
对自己:“隔壁老王每月赚3万,我每月才赚3千。”
比较,提倡的是暴力。降低幸福感。
03 回避责任为什么打扫房间?因为我不得不做。
为什么喝酒?因为我是个酒鬼。
为什么我要打我的小孩?因为他跑到街上去。
为什么欺骗顾客?因为老板叫我这样做。
为什么要抽烟?因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烟。
为什么你要将我停职?因为你违规了,根据学校规定,我必须这么做。
为什么我必须做我讨厌的工作?因为我不仅是一个丈夫,而且还是一个父亲。
为什么吃巧克力?因为吃巧克力的冲动征服了我。
正面直视责任的例子:
我选择讨厌的工作,因为我要对家庭负责。
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
04 强人所难对孩子:“如果你不按我说的做,这周的零花钱就别想得到了。”
对下属:“你做事得主动些,否则这个月的评级只能是D了。”
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我们的期待生活。
暴力的语言或思想基础是性恶论,源自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人们习惯于评定是非,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非暴力沟通的基础是性善论,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专注于体会自己及他人的感受和内心需要。其基本逻辑框架如下:
说事实,不评论。
说感受,不表态。
说需求,不命令。
用心听,重需求。
爱自己,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