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封红色家书见证赤色邮政

化学圈李先生 2024-03-08 14:57:12

廖家同

位于安徽省六安市中心的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2封红军战士卢秉银(又作卢炳艮、卢炳银,以烈士证书及家谱记载为准)写给其父卢义章的家书,书信封面上有4枚邮政戳记。这两封家信及其信封,如今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不但反映了红军时期那段烽火岁月,展现了红军战士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见证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皖西赤色邮政的建设情况,弥足珍贵。其中一枚邮戳实寄封曾被送往北京,参加1985年10月举办的“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邮票展览”,引起了集邮界的广泛关注。

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前身皖西烈士陵园,于1957年至1964年,经六安专区组织在全区广泛征集革命文物,各县群众捐献出各类文物上万件。1986年,纪念馆第一次系统整理、登记革命文物,发现了包括卢秉银烈士家书在内的几封较为完好的烈士家书。

第一封信

卢秉银的第一封信是1932年5月28日从河南商城县(时称赤城县)境内寄出的,从第七区余集投寄,到商城城关第一区转寄,再到汤家汇赤城县邮政局收发,沿途经过金家寨、麻埠、韩摆渡、徐家集等地。收信地址是“赤城县政府转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交卢义章大人查收”,寄信单位是“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一连”。信封盖两枚戳记,其中一枚是黑色椭圆形的“赤城县第七区赤色邮政支局”;另一枚是红色圆形的“赤城县第一区赤色邮政支局”,是信件到达一区时加盖的。信的全文如下:卢义章鉴:

兹有我去年参加红军,一月多了未有回家。不知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否?哥哥身体强健?嫂嫂身体强健?父母大人不要担心挂念,哥嫂不要担心挂念。现在我在红四军十一师卅一团一营一连担任工作。那一次红四军东征得到空前伟大胜利,缴得敌人长枪一万三千余枝,机关枪三百余廷(挺),迫击炮四十余门,手提盒子八百余架,山炮二门,无线电五架;又被我红四军在韩摆渡又打落飞机一架,是这一次在东征得到伟大胜利。革命一天天高涨,苏区一天天发展,苏区一天天巩固,红军扩大。请父母大人接信后,火速写回信转为要。

此致

敬礼

卢炳银

一九三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1932年3月至1932年5月,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1932年3月下旬,红四方面军由河南固始东进,在安徽省六安县苏家埠等地对国民党军展开围点打援作战,伺机消灭援敌。自3月22日至5月8日,历时48天,共歼灭国民党军3万余人,俘虏1.8万余人,占领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苏家埠战役是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空前大捷,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最成功的战例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写信人卢秉银的老家,当时是安徽省六安县徐集区大岭乡高岗寺村(现为六安市裕安区徐集镇菊花村)卢家老庄。卢秉银1930年18岁时参加毛正初领导的农民暴动,成为游击队战士。1932年4月参加红军后,他立即参加了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和红四方面军西进京汉线的多次战斗,不幸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后期牺牲。1957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据卢秉银的继子卢士林说,在前期一次伏击敌人援兵时,卢秉银所在的部队一直冲到淠河东岸的韩摆渡、樊通桥一带,他和另外两个战士与大部队失散了。卢秉银等3名战士都是徐集一带人,他们便泅水渡过淠河回到不远处的家乡,准备伺机寻找部队。母亲张氏见到儿子非常高兴,生火为他烤干衣服,准备让儿子在家多住几天。但卢秉银三叔父、乡苏维埃经济委员卢义清知道后,第二天便亲自将卢秉银送回仍在苏家埠的作战部队。故5月28日卢秉银的家信中,才有“我去年参加红军,一月多了未有回家”之说。

5月28日,红军回师豫东南根据地,在休整期间,卢秉银第一次从商城县余集的赤城县第七区赤色邮政支局(白雀园)寄信给父亲卢义章报捷。这封家信,反映红军东征的伟大胜利,有重要史料价值。信封面上的邮政戳记,为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赤色邮政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第二封信

随后,卢秉银所在部队又在潢光战役中消灭张钫、郜子举部队3个师。这时,卢秉银又托人从湖北省红安县河口镇步行到红安赤色邮政局(七里坪)给父亲卢义章投寄第二封信报捷。收信地址是“带交红安七里坪转交新集市带交皖西北道区转交六安四区十三乡二村高岗寺卢宜章父亲大人查收”,寄信落款是“红四军十一师卅一团一营一连启”“红军启内详”等字样。这封信是1932年7月2日寄出,封面加盖黑色椭圆形邮戳“红安县赤色邮政局印”,另有一枚红色双圈圆形邮戳“鄂豫皖苏维埃赤城邮政分局”。我们注意到,这两个信封,虽然收信人都是卢秉银的父亲,但却出现了“卢义章”和“卢宜章”两个名字(家谱记载为“卢义璋”);另外,两封信中他自己的名字也有差异。这说明卢秉银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家信是由别人代写的。

第二封信使用“总理遗嘱便笺”抄写,全文内容如下:

双亲大人膝下:

兹因来信无别事,因父亲你写回信,我男收到了,你信上说得是挺清楚,我们都知道了。儿又问你家庭是(事)实,现又不知道了。你二位大人身体是康健否不?现男在前方身体强健,十分可好,请双亲大人不要担心。再说到胜利上,从东征的胜利,你父亲是晓得的,不必我说,现又到西征的胜利,说明以下:我红四方面军在潢川、光山附近,消灭了张钫部队和鹄(郜)子举部队三师,活捉一个师参谋长,一个副师长。缴获枪枝(支)五千枝,机关枪廿余架,迫击炮卅余门,手提冲锋枪盒子一千多架。现又向京汉路,我红十二师在铁路边上有一个鸡公山,被我红十二师占领,活捉军人十二名。现又向武汉进逼,现我在红安县南下。

敬礼

卢炳艮

一九三二年七月二日

信中的西征,是指红军主力在苏家埠战役以后发起的潢光战役。潢光战役历时5天即胜利结束,总计歼敌正规部队共8个团和反动民团一部,毙、伤、俘敌近万人,收复了商城以西、潢川和光山以南被敌侵占的广大土地,并扩大了部分新区。潢光战役中,活捉国民党军第七十六师参谋长李亚光。

当时,正处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鼎盛时期,鄂豫皖三块苏区内部真正实现了统一,信息传递迅速而有效。这两封现存的红军家信,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建设者十分重视苏区邮政建设,邮政制度已经非常完备和严密。邮政工作者在极为艰难的战争条件下,千方百计使鄂豫皖苏区红色邮路畅通无阻。正因为如此,卢秉银的家书才有可能从豫东南苏区和鄂东苏区迅速投递到位于皖西苏区的家中,而卢秉银父亲的回信也能到达转战不定的红军部队儿子的手中。卢秉银的家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赤色邮政建设成果的历史见证。

赤色邮政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央和各级党组织的联系日益频繁,为保障党组织之间的通信联系,有效开展革命斗争,党的秘密交通工作开展起来,逐步成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组建交通邮政队伍、设置交通站、开辟交通线,传递信函、护送人员、运输物资。由此,党的秘密交通工作承担起邮政通信的任务,从而成为人民邮政的源头。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党的秘密交通工作相继遭到严重破坏。为了加强党的联系,八七会议通过了《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再次对秘密交通工作作出规定:中央临时政治局要建立全国秘密交通机关,担任传达通告指令、输送宣传品、收集情报等职责,从而建立起一个全国交通网。1927年8月21日,中央发出第三号通告,部署建立从中央到各省委、各县委、各乡的交通,构成一个党的全国交通网。根据通告精神,中央秘书处分别设立了内埠交通科和外埠交通科。前者负责市内各机关、组织、领导人之间的联络、转移、护送工作,并运送重要物资;后者具体负责中央机关与各地党组织传递文件、运送物资、护送干部等工作。至1928年底,相继开辟了从上海到天津、北平的北方秘密交通线,从上海到武汉的长江沿线秘密交通线,从上海到广州的南方秘密交通线。每条线下面又开辟了多条支线,交通线沿途都配有秘密交通站。自此,秘密交通工作开始成熟起来,逐渐规范化和制度化。

1927年到1928年,湘赣边革命根据地在党内交通的基础上最早建立赤色邮局,创造了苏区开办邮政的先河。1930年,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吉安富田建立了苏区第一个赤色邮政管理机构——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并于同年五六月间颁发赤色邮政简章,发行第一套赤色邮政邮票,从而开始为党、政、军、民提供通信服务。其后,赣东北、闽西、湘鄂西、湘赣边、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也相继建立赤色邮政管理局,发行赤色邮票,并在各自区域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邮政通信系统。1931年7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中央机关所在地瑞金叶坪建立了中央邮政局,为中央机关进行通信服务工作。为统一管理各苏区的邮政工作,1932年5月1日正式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共17章79条,对邮政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红军信柜、责任赔偿等作了明确规定,是全国各革命根据地中最为完善的邮政系统规章制度和工作大纲。《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暂行章程》中的许多条款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苏区邮政工作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如第四章“工作时间”规定:“各级邮局每日工作八小时”“交通员每日路程不得超过七十里”“每逢星期日及各种革命纪念日,邮局照例放假,邮政工作人员得参加当地的群众纪念会。”第十三章“免费邮件”明确规定:红军战士及其家属免费邮寄信件及包裹,并刻有专用的免费邮戳,保证指战员能随时向家人报平安、报战斗胜利的喜讯,使红军家属能在后方安心。

总局的成立标志着人民邮政在苏区正式创建。总局下辖江西、福建、闽赣、粤赣、湘赣、湘鄂赣6个省级邮政管理局和瑞金县邮政局,到1933年10月,总局共辖有95个县局。总局不断开辟邮路,开通了从瑞金到江西、福建和闽赣、粤赣4个省级邮政管理局间的直达邮路,发行苏维埃邮票,开办普通邮件、挂号邮件、快递邮件、包裹、免费邮件、银信(类似汇兑)等业务。从事邮政通信的人员也大量增加,4省的邮政员工就有4700余人。

苏区邮政是土地革命的组成部分,它的创立和发展反映了革命的艰难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为创立人民邮政事业的历史见证,是土地革命战争历史的真实写照,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麻、商南、六霍三大起义胜利后,汤家汇地区成为豫东南革命斗争中心及豫东南、皖西北革命的指挥中心。豫东南道苏维埃政府在位于汤家汇街道北头徐氏祠设立商城县赤色邮政局。1932年2月,商城县改为赤城县,邮政局称为赤城县赤色邮政局,下设商城、银山畈、斑竹园、古碑、苏仙石、燕子河、麻埠等7个邮政支局,各支局配有统一的插信布袋、邮戳、公章,采取人员步行方式传递邮件。主要任务是担负鄂豫皖苏区红军通信、20多个地下党组织传递信函、苏维埃政府之间的通信及苏区人民之间民间的通信工作。邮政支局的机构设置、业务分工、信件交换等制度较为科学合理。

赤色邮局信件传递方式多种多样,道区至各县、区、乡之间的重要邮件均用牛皮纸密封加盖邮局邮戳印章。一般信件在一起,写上“代”字,表示私人信件,由1人传送。公务人员相互寄送信件,不收费用。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的公文、信件、报刊等邮件,除密封外派两人以上传送,确保传递到位。苏区与白区地下党组织之间的信件,一般由交通员化妆秘密专送,把信件放在衣服、帽子、鞋子的夹层或者搓成很细的纸捻子缠到绳子里等方式传送。绕过敌人的封锁线,尽量避免与敌人接触及发生冲突。所有邮件在交换时取据为凭。

赤城邮政局从1930年初建立至1932年10月停办,存在2年9个月。1998年和2006年徐氏祠被批准为安徽省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仅存的两处苏维埃政府设立的赤色邮政局旧址之一(另一处在江西瑞金)。

红色家书发现经过

卢秉银寄出此两封信后,再杳无音信。家里将其大哥的儿子卢士林过继给卢秉银。1959年,卢士林整修自己所继承的原属卢秉银的两间的草房山墙,在墙洞中发现卢秉银用过的两个铜哨子和两封来信。这两封信是卢秉银妻子潜心收藏的。卢士林知道继父的遗书十分珍贵,担心自己保存不好,便把这两封“抵万金”的家信亲自交给当时家乡所在的大岭公社党委,不久被皖西烈士陵园征集作为馆藏文物。

两封信内容主要宣传红军东征、西征的胜利。因鄂豫皖革命斗争极其残酷,红军时期留下的文物不多,红军战士留下的家书更是罕见。因此,红军战士卢秉银的两封家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两封红军烈士的家信,如报春的布谷鸟,呼唤着春天,传递着伟大的胜利捷报。这两封信和两个实寄封,不但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也展现了80多年前这些红军战士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凝聚着一个红军战士对父母、对红军、对广大劳动人民深厚的感情和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无畏精神,成为红四方面军这次空前绝后的巨大胜利的实证。

0 阅读:8

化学圈李先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