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北方华创,微导纳米,ALD设备龙头,研发费率堪称逆天

雅彤正前方 2024-06-04 09:24:32

本文首发于“新能源正前方”公号,这里有更多新能源行业热门话题深度剖析,记得关注哦~

这是新能源正前方的第936篇原创文章

此前新能源正前方基于光伏设备企业成长路线覆盖的微导纳米,认为它有望成为下一个晶盛机电,实际上,它更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拓荆科技,或者下一个北方华创,也就是以半导体为主,同时涵盖光伏、新型显示等领域的综合设备平台。

微导纳米2023年报简析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6.8 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光伏设备营收15.0亿,同比增长199%,占比89%,半导体设备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60%,占比7%;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增长399%;扣非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850%。

这份年报无疑是非常亮眼的,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绝对值,相比去年和前几年,都有了快速的增长。

微导纳米上市后,市场对它的争议是比较大的,普遍诟病的地方在于营收和净利润体量非常小,尤其是2023年上半年股价大涨,但2022年的业绩表现却没有很亮眼,导致估值太高,但新能源正前方此前覆盖追踪它的时候就分析过了,2022年业绩低于预期,主要是订单还没有到确认的周期。

这不,随着订单的确认,业绩开始逐步释放,估值也明显下来了(当然,估值下来另一方面也是股价下跌了)。

所以对于设备企业而言,相比业绩,更重要的是订单的表现,而微导继续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

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额约64.69亿元,是2022年同期新增订单的2.96倍。截至2024Q1末,公司在手订单81.91亿元(含 Demo 订单),其中光伏在手订单70.26亿元,半导体在手订单11.15亿元,产业化中心新兴应用领域在手订单0.50亿元。截至2024Q1 末,公司合同负债为23.2亿元,同比增长145%,存货为40.7亿元,同比增长181%。

订单的表现甚至比营收的表现更好,而且合同负债和存货也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这都是未来业绩的保障。

难得的是去年公司的毛利率还保持了稳定,同比增长了1.3个百分点。其中光伏设备毛利率43.8%,同比增长8个百分点;半导体设备毛利率27.2%,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

光伏设备和半导体设备不同的毛利率变化倒是有点出乎意料,看起来似乎半导体行业的竞争比光伏行业还要激烈,不过也可能是公司为了进入半导体领域采取了低价竞争策略,毕竟2022年底公司半导体在手订单也就不到2.6亿,一年多过去就暴涨到了11亿,相当恐怖的增长。

相比其他半导体设备厂商,公司进入行业的时间更晚,半导体业务更是这两年才开始发力,却能实现如此快速的订单增长,除了产品质量过硬之外,让利换订单也是无可避免的。

当然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也是上面说与其把微导纳米视为下一个晶盛机电那样的光伏设备厂商,不如视为下一个拓荆科技或者北方华创那样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更好的理由。

越发吃香的ALD路线

那就是半导体制程越先进,对于薄膜沉积要求越高,而公司主打的ALD技术更适用于先进制程的芯片制造,公司将受益于ALD市场份额的提升。

在晶圆制造环节中,薄膜沉积设备制备的各类薄膜发挥着导电、绝缘、阻挡污染物等重要作用, 直接影响半导体器件性能,与刻蚀设备、光刻设备并称为晶圆制造的三大主设备,投资额占晶圆制造设备投资总额的20%以上。

而薄膜沉积主要分三种技术路线:PVD、CVD和ALD。

PVD是一种物理反应,CVD属于化学反应,ALD原理上也属于化学反应,但是跟CVD还是有所区别。

由于涉及比较复杂晦涩的技术知识,这里就不展开讲这三者的区别,简单粗暴可以这么理解:从成膜性能来看这三者是逐步升级的关系,但由于三者的成膜速度又是逐步递减的,所以CVD这个中间路线就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尤其是CVD里面的PECVD。

根据调研机构的统计,2021年全球薄膜沉积设备市场中,PECVD、 LPCVD 等 CVD 技术仍是占比最高的薄膜设备类型,PECVD占整体薄膜沉积设备市场的 33%,LPCVD设备占比约为11%。

ALD相比前两者可谓是“慢工出细活”,虽然成膜性能更好,但由于成膜速度比较慢,产能比较低,成本比较高,此前占比一直比较低。

事实上,在45nm以上等成熟制程、2D平面结构器件中基本可以不需要用到ALD技术。2007年Intel公司才首次在45nm技术节点上开始应用ALD技术进行薄膜制备,主要因为在先进制程节点下,原来用于成熟制程的溅射PVD、PECVD 等工艺无法满足部分工序要求,因此需要引入ALD工艺。进入28nm制程后ALD的使用才逐步增多。

但最近的芯片制程都已经到5nm的水平了,越往后,对于制造工艺的要求越高,PECVD的局限性越发凸显,对于ALD的需求越将越发增加。

给大家看一张图片就很清楚了,芯片制程越先进,晶体管越复杂,各种3D造型,PVD和CVD就越跟不上要求,ALD的使用量也将越来越多。

就这个逻辑而言,未来ALD市场逐步扩大,在薄膜沉积设备市场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几乎是必然的。而微导纳米作为国产ALD设备龙头企业,也是首家成功将量产型High-k原子层沉积设备应用于28nm节点集成电路制造前道生产线的国产设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个过程。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ALD路线越来越吃香的大趋势是确定性的,但半导体包括光伏设备市场非常庞大,成熟制程的需求也非常高,并不代表着其他两种技术路线,尤其是cvd市场就会萎缩,甚至消失,这三种技术路线还将共存,而且随着半导体市场扩大持续增长。

所以,微导纳米确立了以ALD为核心,CVD等多种真空薄膜技术梯次发展的发展战略,在保持核心产品 ALD 设备保持领先竞争优势的同时,也开始推出CVD设备参与市场竞争。

去年,公司的iTronix系列CVD设备加速推广,在7月首次出货至客户端进行产业化验证后,获得了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内重要客户的批量重复订单,并加速拓展开发客户需求的工艺设备。

围绕薄膜设备这种重要环节,尤其未来ALD将越发重要,有逐步成为主流技术路线的大趋势,公司又在ALD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依托于ALD领域的优势,将其他产品向下游客户进行导入,成为综合性的设备平台。

藉由重要设备环节向行业其他环节,乃至其他行业拓展,最重要的是保持主营环节,也就是薄膜沉积设备环节的领先优势,同时,其他环节的产品也要保持竞争优势,至少不能在技术上明显弱于竞争对手,这就需要公司持续的研发投入,而这也是微导纳米一直坚持在做的事情。

去年公司在研发上又投入了3.08亿,虽然绝对值并不算很高,但占营收比例超过了18.34%,还是非常恐怖的,公司过去的研发费率一直都处于超高水平,前几年营收体量小的时候,更是超过了1/5 。

难能可贵的是,在研发绝对值虽然比较小的情况下,公司的研发产出却非常可观,去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再创新高,知识产权布局工作进一步强化,新增各类专利申请146项, 新增专利授权共计35项,累计授权专利达到137项。

所以,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微导纳米完全有可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路径,成为下一个晶盛机电,或者下一个北方华创,都是很有可能的。

4 阅读:1041

雅彤正前方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