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的夏天,天津市的一场高层会议上,一位年过六旬的官员神情凝重,双手紧握发言稿,缓缓站起。这位官员,是聂璧初,天津市的市长。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他郑重提出了一项令人震动的改革建议:天津市的住房制度改革。彼时,住房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一个难题。如何解决百姓的居住困境?如何打破计划经济遗留的住房分配格局?聂璧初有了自己的答案。
他亲自致电中央,甚至冒险表态,若天津房改不能推行,他愿辞去市长之职。在他强硬的推动下,天津率先成为房改试点城市之一,改变了数万人的住房命运。但在这场举国关注的改革背后,聂璧初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艰难抉择?
思想的觉醒
1946年,聂璧初踏入北洋大学机械系。北洋大学的校园内,建筑古朴,绿树成荫,学术氛围浓厚。在北洋大学的一个普通周末,学生会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新中国构想”的讨论会,这是聂璧初首次与沈尔林的正式相遇。沈尔林作为主讲人,分享了他在延安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深刻见解。
沈尔林的演讲直接而热情,他详述了延安精神和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故事。他讲述了在艰苦环境中,人们如何通过自力更生和艰难奋斗,建设了一个坚强的革命根据地。
会后,聂璧初主动与沈尔林接触,二人很快就找到了共同的话题——如何利用科技和工业知识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和民族的解放。沈尔林鼓励聂璧初,要将他在机械系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工具。
在接触沈尔林之后,聂璧初开始参与更多的校外活动。聂璧初在这些活动中遇到了很多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他们有的是热血青年,有的是经验丰富的党员,每个人都对国家的未来抱有希望。
积极参与爱国运动
在接触了一系列进步思想和爱国运动之后,聂璧初对革命的理解逐渐加深,行动上也愈加坚定。1948年,他郑重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后,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上,希望能够引导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局势和革命的必要性。
聂璧初从组织讨论会开始,逐步在校园中推广党的思想。在一次公开讨论中,他邀请到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分享他们的见解,围绕中国现状和党的政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演讲过程中,聂璧初结合实际,讲述了党的政策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工业和科技进步的支持。
随着这些讨论会和演讲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对革命事业产生兴趣,纷纷找聂璧初进一步了解党的相关理论。聂璧初通过组织小组学习,耐心讲解党的纲领和政策,将枯燥的理论化为生动的现实案例。他带领同学们阅读和讨论进步书籍,并结合时事,帮助大家认识到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的迫切性。
为了更好地推动革命工作,聂璧初还特别注重在不同院系中发展新的党员。他积极与工科、理科等各学科的同学接触,讲解党的政策,使他们看到技术和知识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每个小组中安排讨论负责人,带动大家交流心得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党员人数逐渐增加,党组织力量在校内愈加壮大。
不久之后,北洋大学的党组织正式成立了校内党支部,聂璧初因其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被推举为党支部负责人。担任负责人后,他更为忙碌,定期组织支部会议,传达党的最新指示,同时积极调动成员开展更多的宣传和学习活动。为了加强支部的凝聚力,他制定了支部的工作规划,并为每位党员安排了具体任务。大家以支部为核心,开展了多次学生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党的事业中。
天津的公职生涯
1955年后,聂璧初在天津市委担任多个重要职务。他主要负责推广文教政策和强化党的教育管理工作。当时,天津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还处在逐步恢复和发展阶段,资源有限,师资短缺。聂璧初奔波于各类会议和基层调研,他常常深入学校和工厂,了解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他的推动下,天津市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教育发展的政策,为中小学和职业院校配置更多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在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切实的支持。
除了政策推广,聂璧初还致力于加强党的教育管理工作。他不断强调党组织在各级教育机构中的重要性,提出在学校中设立党员教职工小组,以保证党的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在他的领导下,各大中小学的党组织开始定期开展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使教师和学生对党的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推动了天津市教育体系的健康发展。
进入80年代和90年代,聂璧初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他开始担任天津市市长和市委书记,主要负责城市整体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他主张天津市要紧跟时代步伐,在经济建设中大胆创新、稳步前进。他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引入外资、发展新兴产业等,这些措施在天津逐渐显现出成效。为了吸引外资和技术,他积极奔走,组织考察团到沿海开放城市学习经验,同时引导本地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进行革新,使天津市在经济建设中逐步走上现代化之路。
特别是在房改方面,聂璧初展现了极大的决断力和魄力。当时,全国范围内的住房改革已经在一些中小城市试点,但推广起来仍存在难度。聂璧初认识到房改对于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性。他密切关注着房改的动向,并与中央保持紧密联系,以确保天津在改革步伐上不落后。他特别关注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推进,认为这项政策既能为市民提供长期住房保障,也有助于释放经济潜力。
在房改政策的关键节点上,聂璧初遇到了一个难题:中央一度决定停止转发相关房改方案,这一决策直接影响了天津的房改进度。聂璧初意识到这一政策对天津的重要性,果断致电房改领导小组组长陈锦华,直言天津必须推进房改,否则市民的住房需求无法满足。在与陈锦华的沟通中,他提出了天津的实际情况和困难,表达了继续推进房改的决心。陈锦华采纳了他的意见,最终决定为天津争取政策支持,天津的房改进程因此得以继续推进。
在房改政策逐步落实后,天津市民的住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大量职工通过公积金购置了属于自己的住房,生活质量有了切实的提升。聂璧初多次走访社区,听取居民的反馈,了解房改政策落实中出现的问题。他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市民反映的困难,并亲自主持住房改革工作的总结会,确保房改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晚年的荣誉与辞世
聂璧初的政治生涯贯穿了天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多个重要阶段。他在1993年当选为天津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担任人大常委会主任后,他带领人大深入研究天津市的立法需求,召集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立法和执法监督,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落地。
聂璧初认为,法律的完善和政策的执行应当相辅相成。在一次关于环保法规的立法研讨会上,他指出天津作为工业重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必须协调进行。经过多次讨论和调研,人大常委会最终推动了天津市第一批环境保护法规的制定,这在当时的中国城市中是极为前沿的。
作为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同时也大力推动市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他亲自走访各区代表,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鼓励各位代表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特长,提出对天津市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在聂璧初的引导下,市人大专门组建了13个专业代表小组,涵盖经济、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代表们积极参与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执法检查、评议等工作,形成了一个广泛参与、上下互动的监督体系。
1997年,全国人大会议上,聂璧初提出了关于天津市未来定位的建议,明确提出天津应当作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并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和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该提议获得国务院重视,并经过多部门研究与论证,最终作为国家政策得到采纳。此后,天津市的经济布局逐渐明确,政策制定和基础设施建设更加聚焦于港口经济和工业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
进入晚年,聂璧初依然心系天津的发展。尽管离开了具体的行政岗位,他仍然密切关注天津的城市规划和民生改善。他时常应邀参加天津市的经济规划研讨会和学术座谈会,作为资深的政治家和前辈,他提出了许多关于城市交通、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宝贵建议。2018年4月20日,聂璧初因病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参考资料:[1]张寄伟.深入生产一线 调研基层情况 聂璧初市长来到天津味精厂[J].理论与现代化,1990(3):F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