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发布《2024中国餐饮出海先锋报告》,报告分为出海背景、出海先锋榜、出海主要挑战、出海策略与出海案例五个部分。
一、出海背景中国餐饮在海外的传播可以追溯到丝绸之路时期,随着贸易和文化交流,中餐逐渐传入到周边国家。明清时期,随着海外移民的增加,中餐在东南亚、美洲等地开始落地生根。二战后,海外许多国家出现了大量中餐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中餐出海迎来了新的机遇。
2023年,中国餐饮品牌出海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年被也被业内称为“中餐出海元年”。这一阶段的出海潮与以往存在明显不同,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这次出海更主动、也更迫切;
第二,中国的餐饮管理水平和餐饮供应链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品牌力的提升、管理能力和标准化的提升、数据分析和信息化水平的发展、食品加工和保鲜技术的快速进步、仓配管理和物流配送技术的提升,这些都为国内餐饮企业出海创造了条件;
第三,一些头部企业起了示范带动作用,如海底捞、喜茶以及蜜雪冰城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球中餐馆数量超过60万家,分布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中餐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在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泰国以及马来西亚等,中餐馆更是随处可见;日本、韩国等国家也对中餐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在美国,也有相当数量的中餐馆,涵盖了各种菜系。此外,在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也有较多中餐馆;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中餐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中。
二、出海先锋1、出海先锋榜
(1)茶饮出海先锋:蜜雪冰城、喜茶、霸王茶姬、挞柠、冰雪时光、甜啦啦、奈雪的茶
(2)咖啡出海先锋:瑞幸咖啡
(3)火锅出海先锋:海底捞、小龙坎、快乐小羊、刘一手、大龙燚、呷哺呷哺
(4)快餐出海先锋:西少爷、杨国福麻辣烫、米村拌饭、蔡林记、袁记云饺
(5)正餐出海先锋:大董烤鸭、云海肴、鼎泰丰、新荣记、探鱼、太二酸菜鱼
2、解读要点
(1)在上榜企业中,茶饮、火锅企业数量接近一半;这是因为这两个品类的标准化程度较高,且带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两个品类在国内的竞争也是最激烈的,企业更有出海的压力与紧迫感;
(2)在出海方式上,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品牌出海,即通过特许经营的形式交给当地的人或企业来经营,模式相对简单;二是产品出海,仅向海外市场提供食材、产品等;三是企业出海,通常是直接在海外开设直营店,将国内的模式向海外复制(部分企业同时也会开展特许经营);
(3)大部分餐饮企业的出海还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没有系统化、生态化,仅仅是企业单一层面的出海;想在海外市场彻底站稳脚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从出海的区域来看,主要在东南亚、欧美、日韩等地;这其中,东南亚因为独特的地理、文化、环境优势,是中餐出海的首选;
(5)在所有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是“首选”中的“首选”,当地的华人基础、居民消费能力、营商环境等等,都吸引了大量中餐企业的目光;
(6)不过,长远来看,新加坡市场的潜力有限。其人口不到600万,本地餐饮市场容量较为有限;初始投入较高,员工招聘难,人力成本较高,供应链也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大量中餐企业进军新加坡,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7)相对而言,出海欧美的想象空间更大,目前已经有一些餐饮企业将欧美市场作为重点来布局;
(8)日韩两个市场的吸引力不如东南亚、欧美等地;单从这两个国家来看,中国餐饮企业出海韩国的积极性要更高;
(9)本地化是中餐出海的一大挑战。一些中餐企业在出海后,会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创新菜品,既结合了当地的食材和口味,同时也保留了中餐的特色;
(10)有部分餐饮企业除了让自己的品牌走出去,还在尝试搭建服务平台帮助更多品牌走出去,如茶饮企业挞柠就结合自身实践,已初步搭建了一套服务体系;
(11)霸王茶姬、蜜雪冰城、刘一手火锅等企业在出海过程中遇到过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个例,实则是整个行业都面临的挑战,非常具有代表性;
(12)对于大多数企业,出海是个新选题,目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有部分餐饮服务企业看到了其中的机遇与痛点,正在组织海外游学、培训等业务,对于中餐出海有积极作用。
三、出海主要挑战1、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是中餐出海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饮食习惯、口味偏好、用餐礼仪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中餐的接受度。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不习惯中餐的油腻和辣味,而另外一些国家对于动物内脏则无法接受。
2、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当下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中餐在海外市场也面临着食安方面的挑战,一些国家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更严格,处罚也更严厉。如果有中餐馆存在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食材来源不清晰等问题,可能会影响中餐整体的形象和声誉。
3、竞争激烈
海外餐饮市场竞争激烈,中餐不仅要与当地的餐饮企业竞争,还要与其他国家的美食竞争。在一些国家,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等亚洲美食也很受欢迎,对中餐构成了一定的竞争压力。
4、人才短缺
中餐出海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包括厨师、服务员、管理人员等。然而,目前海外中餐行业人才短缺的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国内的中餐人才普遍缺乏海外工作经验和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海外的中餐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此外,具备全球化管理经验的高级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5、合规问题
合规问题是所有餐饮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因为不合规而被处罚的不在少数。在全球化背景下,餐饮企业合规经营并建立良好品牌形象是大势所趋。出海合规可以分为市场合规、产品合规和经营合规三个方面:
(1)市场合规:包括市场准入和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在进入新市场前需了解当地市场准入条件,如外商投资限制、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出口法规,以及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
(2)产品合规:要求企业必须遵循当地的食品安全和卫生标准,根据要求建立食材采购、存储和处理流程,以及门店和员工卫生培训规定,以防风险;
(3)经营合规:涉及雇佣合规和财税合规。餐饮企业在国外应遵守当地税务规定,按时申报缴税,并遵循劳动法规,合法雇佣员工,优先聘用当地人,承担社会责任,避免风险。
四、出海策略1、加强文化融合
中国餐饮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时,应注重文化融合,根据当地的文化特点和消费习俗,调整菜品口味和用餐礼仪。例如,可以推出适合当地口味的创新菜品,或者提供当地消费者习惯的用餐方式。同时,中餐馆也可以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开展美食节等方式,传播中餐文化,提高消费者对中餐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2、实现本土化
所谓的本土化,不仅要看海外门店聘请了多少本土的员工,同时还要看服务了多少本土的顾客。本土化是所有中国餐饮企业出海必须要正视的问题。要深耕当地市场,必须本土化。否则,企业就没有办法去了解当地消费者、客户的需求,以及消费者的痛点,也就谈不上做好经营。
本土化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人才的本土化。以海底捞为例,海底捞有接近1/4的门店经理由在地国国籍的人来担任;二是营销的本土化,长期来看,中餐出海服务的客群是本土客群,因此获得本地顾客认可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要善于开展本土化的营销;三是供应链的本土化。
实践证明,在海外市场表现较好的餐饮企业,往往在本土化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
3、重视供应链
对于中餐出海,供应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很多餐饮企业在出海中面临的最大难题。供应链能否实现高效的食材清关、保证食材的新鲜,能否实现和国内一样的水准,一些特定食材能否在当地找到合适的供应链、能否将供应链本土化,这些都是摆在餐饮企业面前的难题。
4、确保食品安全
中餐企业在海外市场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加工过程规范、餐厅环境整洁卫生。中餐馆要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水平,增强消费者的信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会有所不同,如韩国对食品添加剂的要求就和欧美国家完全不一样。
5、提升品牌竞争力
中餐企业在海外市场还要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竞争力。可以通过打造特色菜品、提供优质服务、强化品牌宣传等方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中餐企业也可以与当地的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6、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也是中餐出海不可忽视的一环。可以通过与国内的餐饮院校合作、开展海外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和语言能力的中餐人才。同时,中餐企业也可以吸引当地的人才加入,部分实现团队的本土化。另外也要认识到,不同国家对于人员管理、签证办理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法律法规,必要时可借助专业服务公司来完成相关事项。
7、了解当地法律
从企业出海的情况来看,劳动法具有强烈的属地性,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都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的餐饮企业要出海,就需要了解当地的劳动法。其中在欧美国家,还要了解该国的工会。
8、尊重当地习俗
去海外开店,当地的风俗信仰和法律法规一样,必须严格遵循。比如阿联酋有禁酒令、斋月有饮食禁忌,有些国家对当地妇女不能随意拍照,等等。
9、选择合作伙伴
中餐出海,选择靠谱的合作伙伴尤为重要,这样能够顺利地打入当地市场并站稳脚跟。相反,一个不靠谱的合作伙伴,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品牌,还可能会让前期的所有投资打水漂。比如某火锅品牌在进入迪拜时,就遇上了不靠谱的合作伙伴,最终用了3年多的时间才收回经营权。对于合作伙伴,要慎重选择,且不能过于依赖。
五、出海案例1、海底捞
海底捞是中餐出海的代表。早在2012年,海底捞就已经开始了全球市场的布局,在新加坡开设了首家海外餐厅。截至2024年6月,海底捞在海外拥有122家餐厅,其海外业务已拓展至美国、新加坡、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从海底捞海外业务的拓展经验来看,有两个方面非常值得借鉴:一是坚持在中国的成功经验,包括管理经验、激励体系等;二是注重管理和运营的本土化。
在运营方面,海底捞在保持经典味道的基础上,会根据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和文化特点,增加适应当地市场的菜品选择。针对不同国家的特色节日,海底捞还会推出相应的产品。在服务方面,海底捞保留了特色的服务,同时将川剧变脸和融合中国功夫的捞面表演等带到海外,受到很多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特海国际是海底捞海外业务的主体,2022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24年5月在纳斯达克二次上市。2024年6月21日,杨利娟被任命为特海国际CEO,主要负责统筹特海国际的管理和战略发展。杨利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特海国际最快2025年将在纽约和洛杉矶开设更多门店,美国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潜力最大”。她同时表示,特海国际计划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海外市场,正在考虑潜在市场如瑞士、德国、西班牙和法国。
2、小龙坎
2017年,小龙坎在新西兰开设了首家海外店,正式开启出海之路。随后,小龙坎海外店在加拿大、美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国的多个城市落地。截至目前,小龙坎在全球已拥有超过800家门店,其中海外门店数量超过70家。小龙坎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外门店的稳步扩张,正在逐步实现“做世界的小龙坎”这一企业愿景。
小龙坎海外扩张的背后,离不开其日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据悉,小龙坎自有供应链品牌,正在海外市场扩张中持续发挥优势。
2023年,小龙坎提出本地化的发展方向。目前,其欧洲很多门店顾客的本地化率超过70%。小龙坎还在尊重当地消费饮食习惯的基础上,调整菜单结构,研发适合当地口味的菜品。同时,在门店装修、服务模式等方面也会适应当地顾客的习惯,例如店内的餐桌高度会根据当地人的身材特点进行调整,还会为不擅长使用筷子的外国顾客配备夹子等餐具。
3、蜜雪冰城
2018年,蜜雪冰城将出海的首站定在东南亚,在越南河内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截至2024年4月,蜜雪冰城的海外门店已近5000家,分布在11个国家和地区,其重点布局的国家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蜜雪冰城在海外市场基本保持了其在国内的特色,以低价、高性价比的冰淇淋和茶饮产品吸引消费者。不过,蜜雪冰城的低价策略在一些国家遇到了挑战。据报道,在越南,蜜雪冰城曾试图降价,但遭到了加盟商的抵制。
4、甜啦啦
2023年10月1日,甜啦啦海外首城落地印尼,当日在雅加达六家门店齐开。甜啦啦海外产品依旧走亲民路线,除了延续国内明星产品“一桶水果茶”“一桶全家福”外,还有水果茶、冰淇淋等产品。
2024年,除了继续深耕印尼以外,甜啦啦还将重点在东南亚发力,陆续完成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的开发。用其创始人、董事长王伟的话说,甜啦啦的海外市场发展战略是“落地印尼,登陆欧洲,目标全球”。
5、挞柠
2017年创立的茶饮品牌挞柠,自2019年开始出海,首站选择了东南亚。东南亚华人较多,对茶饮的接受度较高,且气候炎热,适合柠檬茶这类清爽饮品的销售。
截至目前,挞柠已进驻泰国、越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海外门店达到70家。整体来看,挞柠在东南亚的发展态势良好,其在泰国曼谷商场的一家20多平米的小店,每月营收能突破30万元。
在海外市场,挞柠非常注重“借势”。其泰国首店开业时,依托当地资源,邀请了大量的本地明星站台宣传,极大地促进了品牌传播。
除了自身品牌的出海,目前挞柠还搭建了出海服务平台,帮助更多的中国餐饮企业尤其是茶饮企业出海。
6、袁记云饺
2024年4月,袁记云饺与知名投资管理集团创丰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拓美国市场。创丰集团旗下代理了诸多国内知名餐饮品牌,致力于“传承亚洲美食,共享多元文化”。
袁记云饺的美国首店将采取直营模式,选址在纽约曼哈顿,这里汇聚了联合国总部、华尔街世界金融中心以及众多世界500强公司总部。美国首店选在曼哈顿,不仅是袁记云饺国际化战略的关键一步,更为中国饺子文化提供了一个与世界交流的上佳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