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不能明辨是非、大肆分封诸王最终引发八王之乱

史海撷英 2024-06-15 16:13:18

众所周知,西晋灭亡起因就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持续16年,还没结束,王胡乱华就开始了,13年后,西晋灭亡,两任末代皇帝先后被杀,数十万王公大臣、士庶百姓被杀。

八王之乱的本质是司马氏诸王为了争权夺利相互攻杀,这是西晋统治阶层的内部矛盾。而五胡乱华则是外族入侵,由于八王之乱消耗了西晋王朝所有的实力,因此五胡乱华直接灭亡西晋。

那么造成八王之乱的原因是什么?都因为1个人做了4件事,这1个人就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他做了以下4件事:

立傻儿子司马衷为继承人

司马炎一共有26个儿子,之所以立司马衷为继承人,只因为他是杨皇后生的嫡子。这个杨皇后是武元皇后杨艳,是司马炎的正妻,出身弘农杨氏,是司马昭活着时为司马炎所娶的媳妇。杨皇后父母早亡,是在舅舅家长大的,像这种出身大族,父母又早亡的女子,是司马昭所看中的,这样外戚干政的机会就会少一点。

司马炎对杨皇后言听计从,作为皇帝,司马炎在整个天下选美女进宫,都要靠杨皇后来把关,杨皇后给司马炎生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司马衷就是两人的次子,早长司马轨早夭,因此次子司马衷就成为嫡长子,而嫡长子继承制是华夏族的传统继承制度。“帝为人戆騃,尝在华林园闻虾蟆,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时天下荒馑,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司马炎当然对司马衷的德性很清楚,也知道司马衷不堪大任,准备换太子,“帝以皇太子不堪奉大统,密以语后。后曰:‘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

杨艳

杨皇后当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被废除太子之位,这实属正常,但是,司马炎作为皇帝,对这事有着关键的决策权,结果他就同意了杨皇后的话,没有更换太子人选。

皇帝不能处理政事,大权就会旁落,司马衷继承皇帝之位后无法处理政事,先是杨骏专权,接着是贾南风乱政,最后是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而晋惠帝司马衷则像个玩偶一样被人摆弄来摆弄去。而这一切都是晋武帝司马炎造成的,作为开国之君,难道这一点风险都看不出来吗?

找了个佞臣当辅政大臣

杨骏是司马炎所指定的辅政大臣,出身弘农杨氏,是武元皇后杨艳的同族叔父。“及后有疾,见帝素幸胡夫人,恐后立之,虑太子不安。临终,枕帝膝曰:‘叔父骏女男胤有德色,愿陛下以备六宫。’因悲泣,帝流涕许之。”

司马炎立杨芷为皇后后,杨骏就得到了重用,就连杨骏的两个弟弟杨珧、杨济也一同被重用。这就是晋朝噩梦的开始,杨骏这个人不管是品德还是能力,都是有所欠缺的,这是西晋动乱的开始。

杨骏能够被重用,只是因为女儿是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朝廷之中的很多人认为重用外戚杨骏会来带来动乱。“后以后父超居重位,自镇军将军迁车骑将军,封临晋侯。识者议之曰:‘夫封建诸侯,所以籓屏王室也。后妃,所以供粢盛,弘内教也。后父始封而以临晋为侯,兆于乱矣。’尚书褚磓、郭奕并表骏小器,不可以任社稷之重。武帝不从。”

司马炎

司马炎的想法是:就要重用没能力、没品德的外戚大臣,这样外戚就不能强势掌权,转而控制皇帝。

司马炎晚年生病,杨骏就开始排斥异己,司马炎发现后,准备召汝南王司马亮和杨骏共同辅政,杨骏担心自己会失势,于是扣下皇帝下给中书的诏书,并让自己女儿杨芷诱导司马炎,让杨骏辅政,排斥司马亮。

杨骏靠不法手段获取了独自辅政的机会,杨氏一门占据朝廷机要职位,权倾朝野,掌控军政大权,大肆打压异己,提拔亲信,成为专权的外戚的集团,并引发其他朝臣的不满。

杨骏专权是八王之乱的导火索,一方面是皇后贾南风看不惯,另一方面是司马氏诸侯王看不惯,尤其是后者,司马氏诸王会这么想:西晋是姓司马的,凭什么姓杨的来管理?所以贾南风很容易就联合司马氏诸王诛杀杨骏,杨骏一死,预示着八王之乱开始了。司马氏诸王开始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一个一个登上历史舞台,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然后一个又一个离开,直到最后一个东海王司马越薨逝。司马越薨逝几个月后,西晋都城洛阳失守,晋怀帝被汉赵政权的匈奴大军俘虏,几年以后,西晋灭亡。

杨骏专权就是司马炎种下的因,一环扣一环,最后导致整个王朝的灭亡,司马炎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给儿子选了个野心家当媳妇

“初,武帝欲为太子取卫瓘女,元后纳贾郭亲党之说,欲婚贾氏。帝曰:‘卫公女有五可,贾公女有五不可。卫家种贤而多子,美而长白;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元后固请,荀顗、荀勖并称充女之贤,乃定婚。”在诸多重大事件中,司马炎都听从了武元皇后杨艳的建议,他明明知道卫瓘的女儿无论是性格还是容貌都比贾充的女儿强,但还是听从皇后的建议与贾氏通婚,这说明司马炎不能明辨是非。

贾南风

贾南风生性非常暴虐,曾经亲手杀死数人,“妃性酷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随刃堕地。帝闻之,大怒,已修金墉城,将废之。充华赵粲从容言曰:‘贾妃年少,妒是妇人之情耳,长自当差。愿陛下察之。’其后杨珧亦为之言曰:‘陛下忘贾公闾耶?’荀勖深救之,故得不废。”

贾南风杀怀孕的妃子,等于杀了晋武帝司马炎的孙子孙女,如果这事都能忍耐,那只能说明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就是糊涂皇帝,贾南风这种人居然还留着,司马炎是完全看不清未来的形势。

贾南风成功地保住了太子妃地位,等到司马炎驾崩,贾南风就成为皇后,杨骏专权时,贾南风就不满,联合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扳倒外戚权臣杨骏,开启了八王之乱。

潘多拉魔盒就是贾南风打开的,她是八王之乱的罪魁祸首,西晋的灭亡,贾南风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而贾南风能够走上历史舞台,司马炎功不可没,这个责任司马炎必须要承担。

分封司马氏诸王

“武帝泰始元年,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下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王不之国,官于京师。”

西晋分封示意图

西晋的分封不同于汉朝的分封,汉朝只有在刘邦时期是实封,诸侯王有军政大权,经吴楚七国之乱,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诸侯国已经名存实亡,只有收取赋税的权力,没有军政大权,而且封地越来越小。西晋的分封是实封,既有兵权,又有封地,诸侯王还能在朝廷和地方担任重要官职。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开始分封诸侯王,以郡为单位来分封,食邑为2万户的是大国,大国设上中下三军,有士兵5000人。食邑为1万户的为次国,设上军和下军,有士兵3000人。食邑为5000户的是小国,只能设一军,士兵有1500人。诸侯王可以不用到封国去,在京城或者地方上担任官职。

泰始元年司马炎一口气封了27名皇族成员,其中留在朝廷担任要职的有三人,分别是:安平王司马孚,担任太宰,义阳王司马望,担任司徒,齐王司马攸,担任卫将军。

以都督之职出镇地方的有5人,分别是:扶风王司马亮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汝阴王司马骏都督豫州军事,东莞王司马伷后担任镇东大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梁王司马肜担任北中郎将督邺城防守,济南王司马遂都督邺城守诸军事。

咸宁三年(277年),太康十年(289年),司马炎两次对宗室大规模移封、改封与出镇。

西晋的诸侯王权力非常大,不仅有封国的军政大权,而且还在朝廷担任重要官职,大多为地方统领兵权的将领与朝廷中的高级高员。“吴平之后,帝诏天下罢军役,示海内大安,州郡悉去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这点人能抓抓强盗就不容易了。

除了朝廷直接统领的军队之外,地方兵权几乎都集中在司马氏诸侯王手中,只要诸侯王有野心,想争权夺利,很容易造成动乱,这是八王之乱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司马懿以权谋起家,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曹爽及其亲信三族数千人,夺取曹魏政权,然后司马氏用了几代人,终于篡夺了曹魏政权,司马家的这种优良传统,传到了司马懿子孙的身上。

所以司马氏诸侯王都有野心,再加上又有封国,还有军政大权,能够调动军队,有实力争夺最高权力,所以司马氏诸王一帮亲戚杀来杀去,杀到最后把西晋给杀没了,而这一切司马炎都要承担主要责任。

0 阅读:49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