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书中4大反派:自家神功不学,却痴迷二流武功,最终一败涂地

夏知观史呀 2023-03-06 18:51:26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看似是一句对仗工整的诗句,却是金庸老爷子用一辈子为世间留下的文学财富。

金庸书中曾出现过四个大反派,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和特色,甚至是最终的失败,都会让人产生一种同情、不甘和唏嘘,此四人有着强大的背景,留着家传绝学不学,偏偏痴迷一些不入流的武功,这是为什么呢?

慕容父子

谈起慕容复,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联想起他美丽睿智的表妹王语嫣,从而忽略了这个略显偏执的公子肩上,究竟扛了什么样的责任。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慕容复的父亲慕容博一心想要光复北燕,可是燕国大势已去,强国林立中很难纠集一伙势力硬碰硬,慕容博想出一条毒计,挑拨大宋与辽国的关系,放言契丹武士会去偷少林寺的神功用来训练辽国士兵,以便入侵大宋。

大宋豪杰听到消息,自然不能让辽国得逞,于是率先针对契丹人展开一系列行动,埋下了各种隐患。

可以说慕容博确实找对了方向,但很可惜,无中生有的事情必然缺少推动力,宋辽两国也没有给慕容博渔翁得利的机会。

慕容博能够花费三十多年的时间,藏在少林寺的藏经阁中偷学七十二绝技,都没想过要把自己家学武功练到极致,慕容家的“斗转星移”也是江湖一绝,按理说其地位与威力不亚于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等绝世武功。

这套功法遇强则强,能够将对手的攻击悉数返还,当年慕容博大战玄悲法师时,确实因自身实力的问题毫无胜算,结果玄悲大师使出一个大杀招“大韦陀杵”,逼得慕容博慌忙之间使出自己家传绝学,这才反败为胜,硬生生把玄悲大师“反弹”至死。

到了慕容复时,他也一心把复国当成毕生的追求,从各处吸纳人才并研究武功丰富自己,江湖中一时流传出“北乔峰,南慕容”的说法,印证了慕容复在武学方面的成就。

可惜的是慕容父子二人执着于少林藏经阁的武学秘籍,却忽略了自己的家传绝学“斗转星移”,也不知是因这套功法过于依靠被动还手,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总之父子二人都没将这套绝技开发到极致,反而研习一些其他门派的功夫。

再加上后来慕容复都放在了人心算计上,功夫自然也越来越不受重视,本来能和乔峰五五开的身手,到后面就连掌握不好六脉神剑的段誉都打不过,着实令人唏嘘。

大轮明王鸠摩智

鸠摩智有多强呢?这么说吧,这个吐蕃护国法王不仅天资极高,还能做到过目不忘。按照小说里的描述来分析,鸠摩智的整体素质不比乔峰差到哪里去,但可惜的是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武痴,他却遇上了一群开了挂的主角。

鸠摩智于少林一战中手段频出,令在场所有人都惊叹其所掌握的武功丰富程度,尤其是他自创的火焰刀,取材自战争中的刀法,加以招式和内力的推动,居然能做到劈空起火,在天龙寺的争斗中,一手火焰刀力敌六人还大获全胜,可见这套自创功夫的可怕程度。

然而对于一个武痴来说,收集、练习武功才是他所看重的东西,从而导致他没有刻意研习、优化火焰刀,反而将精力放在其他各种功夫上,使得自己没一个精湛,也不见得多全能。

众所周知,万事万物存在相生相克的道理,武功也是相同的,除非是未经问世的功夫,不然很快就会被武林同行们分析、破解,毕竟谁也不想遇到以后一命呜呼。

于是鸠摩智成功印证了什么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有自己的功夫不用,偏偏追求那些问世已久的功法。

就像打游戏一样,鸠摩智属于老老实实的玩家,一步一个脚印的打怪升级,谁知道居然开局就碰到一个满级玩家乔峰,碰到乔峰也没啥好说的,技不如人甘拜下风,安安稳稳练级,总有一天也能成为满级玩家。

哪知道没过多久,又碰上了段誉,段誉就像是一个氪金玩家,不仅愿意花钱,运气还好的爆棚,别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的修习,都比不上他身上的机缘巧合。

如果说有了这种机会,段誉能好好练功夫,鸠摩智也不会嫉妒,关键这段誉完全没有想独步武林的欲望,完美浪费各种资源和机会,这让鸠摩智怎么甘心?

满级的打不过,运气好的斗不过,好不容易有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和尚吧,结果人家突然吸了传说级前辈多少年的功力,摇身一变成为灵鹫宫宫主,俨然成为开挂玩家。

碰到这兄弟三人,对于努力派的鸠摩智来说无疑是降维打击,从武功到灵魂上的打击,慢慢的鸠摩智越来越偏激,最后走火入魔,被段誉吸走了毕生功力。

奸诈小人成昆

成昆有多奸诈就不用过多赘述了,只要是他想做的事,不论用何种手段都要达成目的,他被江湖人称“混元霹雳手”,辗转于各个势力之间如鱼得水,可见其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

而且成昆的辈分并不低,明教教主阳顶天是他师兄弟,金毛狮王谢逊是他徒弟,少林高僧之首的空见大师是他师父,可以说,他算是江湖上老一辈中的佼佼者,说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也不为过。

可是他心狠手辣,害得阳顶天走火入魔,又害得自己徒弟家破人亡,还策划少林派内斗,更是率领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简直是把坏事做尽。

这样一个心机深沉又武力超群的人,本来有机会一统武林,却没有把握住机会。

原来在他和阳顶天关系还不错时,就接触过乾坤大挪移,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张无忌在学会了乾坤大挪移之后,才真正意义上站到了武林的顶峰上,然而对于一个西域而来的武功秘籍,以成昆的谨慎自然不会冒险修炼。

阳顶天没什么顾忌,于明教总坛地下暗道修炼乾坤大挪移,由于教务繁忙以及修炼功法,阳顶天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导致成昆趁虚而入,与其夫人私通,阳夫人便将总坛下面的秘密告知了成昆。

结果有一天,阳顶天在练功时发现了二人的奸情,心绪波动过大导致气行不畅,瞬间走火入魔而死,阳夫人自感羞愧,随之殉义自杀,深爱阳夫人的成昆愤怒不已,彻底与明教结下梁子。

或许是阳顶天走火入魔的样子太过惊心动魄,也或许是为了悼念阳夫人,成昆没有将阳顶天怀中的乾坤大挪移秘籍拿走,而是在江湖游历中自己创作出独门绝学幻阴指,这套功夫和成昆本人一样阴毒无比。

幻阴指与生死符如出一辙,将一道阴寒内力打入目标身体,这股内力持续游走在目标四肢百骸,永不停歇,这种不停移动的内力无法定点驱除,也就是说没有对应克制的内力,从外部很难消除其影响。

这门功夫根据描述又有点像玄冥神掌,看似狠辣无解,却刚好撞在主角光环上,《倚天屠龙记》一书中有两个巅峰武学,一个是乾坤大挪移,另一个就是张无忌的新手礼包——九阳神功。

所以在这部小说中,一切阴寒的功法根本没用,只要有张无忌在的地方,至阳至刚的九阳神功都会驱散各种邪门歪道的武功。

作为江湖中的老前辈,又是阴谋大师,成昆不可能不知道当年张无忌中过玄冥神掌,也不可能不知道张无忌身怀九阳神功,都说作战讲究一个信息获取,有了这些信息,成昆还执着于钻研幻阴指就的确十分令人不解。

要是把这股钻研劲头放在慕容父子和鸠摩智身上,搞不好这三个人早就独步江湖了。

综合来看,这四个反派角色之所以被刻画的如此成功,就是因为在他们失败之时,读者除了开心之外,又有一丝隐隐约约的不甘。

如果他们没有这些失误会怎样?如果他们抓住了关键机会又会怎样?会不会小说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我们时常看到影视剧中,哪个演员表演的角色让人恨得牙痒痒,这是对演员的肯定,在金庸老爷子这里也是一样,每一个反派都不是绝对的“恶”,他们也有着自己心中的抱负和情感,也有着自己追寻的道路。

只是他们不是主角,仅仅只能作为推动情节的棋子而存在,也正是因为有这些存在,“金庸江湖”才更显得立体且真实。

0 阅读:240

夏知观史呀

简介:读史以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