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秦人尚黑”,那么秦人为什么会“尚黑”?

夏知观史呀 2023-03-06 17:45:15

说到黑色,如今的我们可能会想到黑暗、邪恶等消极方面,但在几千年前的秦国,黑色对于秦人来讲可不是消极的代表颜色,反而是一种被秦人所崇尚的神圣之色。

秦国奋六世之余烈,是中华文明历史上最具有象征意义的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但秦朝皇帝龙袍的主体颜色不同于后世朝代龙袍的金色,而是黑色,甚至有六国的人士专门朝笑秦国的黑色:“唯西夷蛮秦尚爱黑”。

但正是这被六国看不起的“尚黑之秦人”,反而成了战国时期诸多国家实力最强大并且成功灭掉六国的国家,那么“秦人尚黑之习”是从何而来呢?

一、夫就水之愿,使秦以黑为主色

《周礼》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秦人,从其先祖开始便世世代代居住在西北地区,而那里不同于中原,常年干旱,少雨缺水。

俗话讲“务农需近水”,无论是放牧还是种地,必须得有水,追求水源、如何获得水,成了老秦人世代为之奋斗的目标。

1、先祖辅大禹治水,定秦之就水尚黑之愿

据传说秦人先祖曾经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获赠一面黑色的旌旗,《黄帝内经》里记载:“北方生寒,寒生水……在色为黑。”

水,黑色,北方,老秦人世代在北,先祖曾经有一面黑色的旌旗为氏族荣耀,秦人所住之地缺水又需要水源,而先祖颛顼又被称为黑帝,同时,四象之说里,代表北方的玄武也是黑色,正好对应秦国地处北方。

于是寻找有水之地的扩张疆域的理念,使得崇尚黑色,便由此诞生。

2、至穆公之时,方初次临水

公元前 771 年,“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便来自于此时,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周王朝迫于外族压力被迫迁都,秦襄公派兵护送周王室有功,获封为诸侯。

但直到秦穆公时期的秦国,秦国才称霸西戎,同时穆公又参与中原争霸,使得国力大增,至此秦国国境得到了整体的东迁。

这一次的东迁,使得秦国终于征服了关中,得到了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宝地,同时第一次把疆域扩到了黄河边上。

但旁边的晋国并不是等闲之辈,这一块地盘就这么数次在秦国与晋国之间流动,直至三晋分家后的魏国,失地之耻、将士之仇,这些词语无时无刻环绕在秦人的脑海中,到秦献公时期,这一愿望也没能彻底实现。

二、秦人尚黑,非徒求水也,亦秦之复兴、东出也

如果说前一段时期的秦国崇尚黑色,是为了追求水源,那么自从秦献公开始,秦国之所以崇尚黑色,可以说是为了“收复失地”和“秦之东出”。

1、河西失地

河西失地,自秦献公时期便反复发动了数次收复战争,但均未成功,另外还有一个重要节点,从秦穆公时期开始,秦国的国力已经衰弱到最低端。

看过《大秦帝国之裂变》的朋友应该有印象,电视剧里此时的秦国连士兵和粮草都已经难以凑出,此时的秦人崇尚黑色不仅是对水的渴求,而且是对收复失地的渴求。

2、惠文王之东出

到秦国的第一个王,惠文王时期,此时经历过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都城已经从栎阳再次东迁至咸阳,这时候的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

对于惠文王来讲,如果说所尚之色,代表着一种追求,而秦人崇尚黑色,不能再仅仅为了追求水源,也不能局限于固守疆域,而是要东出,要开疆拓土。

三、阴阳五行之学,必有秦人尚黑之论

战国时期,阴阳家学说甚盛,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和变化所构成。

所谓五行、五德学说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阴阳家邹衍提出的学术观点,主要指五行,也即金木水火土代表五种德性。

这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逐渐被秦用来解释王朝的兴衰更替和权力制度的合理性。

1、史书资料已有考究

东汉历史学家编纂的《汉书·律历志》中记载:“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具体意思是说,有一天秦文公外出打猎,捕获过一条黑色的龙,这是水德之瑞。

《道德经》记载: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而这正是五行之中水德的象征,因此,秦国统治者认为自己是水德,崇尚水。

而在五行中,水对应的标志颜色是黑色,所以,从秦之先祖以来,秦国直到一统天下的秦朝,崇尚的都是黑色。

在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中,黑色被上升到“天”的地位,是众色之母,而在道家的思想里,这种学说被进一步发展,玄黑是本源,一切颜色都从玄黑中生长出来,万千世界发自于“道”,万千世界的色彩斑斓也都发自于玄黑这种本源之色。

《左传》中就说过:“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

2、五行阴阳可释权制

在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又使用五行、阴阳学说去附和法家思想,使得制度、权力来源上更加神秘、合理,也为朝代更替准备了理由。

秦朝人认为,商朝尚白,白为金;周朝尚红,红为火;秦朝尚黑,黑为水;火能克金,水能克火,秦为水,周朝会灭亡合情合理。

还有一种民间的说法,秦国将鹤视为秦国的吉祥物,鹤是猛禽,毛白头红尾黑,黑色代表着秦国,白和红代表五行之中的金与火,同时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秦为水,水为黑,霸占金与火,必能克服另外两个。

也就是说类比作战国时期,秦一家变可霸占五行之三,无论怎样相生相克,秦国最终必胜。

四、玄己善,与便兵,示秦威,使秦尚黑

玄,即黑色,意为与四象之一的玄武同色,对于善于征战的秦军来讲,其实黑色本身还有许多有利于战斗的优点。

在秦朝的前身,也就是秦国开始,上至秦国君王官员,下至百姓士卒,为什么都是以黑色作为主色基调?每次与六国的军队作战时,秦国军队总是黑呜呜的一片,黑色披风,黑色盔甲,黑色剑鞘,黑色旌旗,黑色长枪。

1、玄服夜之所用

秦国的军旗为黑色,除去以上的文化、学说等原因,还有一点,是因为秦国按照军功论赏,这也是寻常百姓加官进爵的唯一方式,由此军队会常年征战。

战衣、盔甲、兵器和军旗如果是黑色的话有利于隐蔽,收纳,以及耐脏。

如果是白色或者其他颜色的军士服装,经历过一场战斗后必定会被战火所染,黑色的行装既可以减少清洗次数,同时在夜晚便于隐蔽,隐藏,不被敌人发现。

当然,在夜晚秦国军队也会想办法分辨身边是敌兵还是秦军,据说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秦国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之战胜利后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时,选择在深夜无月之时动手的原因,为的就是借助黑夜以及秦国军队的黑色服装,以便于行动。

同时为了避免秦军士兵误杀对方,嘱咐每个秦军士兵胳膊上要系条白布,以便于区分。

2、秦朝以此色为主的目的

秦国的从变强、变大到最后统一六国,很大一定程度上是 “军民”与 “君民”共同奋斗的结果,“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大秦帝国》里这句歌词正是老秦人同甘共苦,同心协力,风雨同舟的表现。

纵观战国历史,能发现战国时期,所有国家里只有秦国的国民团结程度是最高的,因此,“黑色服饰”和“尚黑传统”,被允许从君王到百姓,实际上是一种国民团结程度的象征。

另外,秦朝的前身,也就是秦国时期,军队向来勇猛,自从商鞅变法后,是勇猛且强悍,更是胜多败少,同时,在建立秦朝之后,秦军的征战并没有停止,北击匈奴,南降百越,“黑色的秦军”从北向南都有涉足。

当统一六国、建立朝代后,秦始皇就把黑色定为秦朝的国色,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彰显秦军的威力与威严。

结语

人们对于黑色的初印象可能是“悲伤”、“恐怖”、“痛苦”等消极负面的词语,但时至今日,黑色也有“刚正不阿”、“坚毅不屈”、“强大”、“严肃认真”等积极正向的意义。

正如“尚黑的秦国”一样,大家对秦朝的印象可能仅仅是“残暴”和“苛政”等旧的印象,但秦朝在中华文明历史上的所创造的成就、地位与贡献,绝对是其他朝代无法替代。

而我们在当今时代之中,从“尚黑之秦”身上所看到的,不能再局限于旧的、刻板的印象。

0 阅读:49

夏知观史呀

简介:读史以明智